袁崇焕吧 关注:8,973贴子:653,090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拿着我的手抽你的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榷》崇祯三年
辛亥御史史范论罪督袁崇焕
有旨 崇焕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 限刑部五日具奏。
钱龙锡私结边臣,下廷议
....
今法司罪案云何 诸臣顿首惟命 上曰依律搩之。
============================================================
辛亥御史史范论罪督袁崇焕
圣旨下 崇焕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 限定刑部五日内把具体案情奏上来。。
钱龙锡私结边臣,下廷议
……
今法司罪案已定了。诸臣叩首唯有听命。于是皇帝表示 依律搩之。
大家看见了吗?这是一个袁黑发给我的史料。恰好证明皇帝强行给督师定罪名,然后让刑部圆谎的过程。


上御暖阁,先辅臣成基命等入对,久之,出御平台,文武诸臣俱入。谕曰:袁崇焕托付避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纵敌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今法司罪案云何。诸臣顿首惟命。上曰依律搩之。
==================================================================
皇帝到暖阁。先成基命等入对,久之,出御平台,文武诸臣俱入。下谕袁崇焕托付避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纵敌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今法司罪案云何。诸臣顿首惟命。上曰依律搩之。
前一秒 还说

下一秒就说

“法司问拟囚犯,但有新例俱改正,一炤旧制行。凡瑾所行,有亏国体者,法司即会众官一一条具奏,革瑾所当坐。” 众官=另外两法司?
而且 下一句就露底了 刘瑾当时就是三法司会审的钦案 这不还是三法司吗
所以袁督师到底是三法司会审,还是刑部单独呢。现在的史料指出了
袁督师是由锦衣卫主审,为了要证据,锦衣卫不惜做伪证。
《李锦衣若琏传》(李若琏传)
李若琏,字成甫。上林苑番育署人,祖籍新城。...於崇祯元年中武进士,官锦衣卫。...长安
士民畏厂卫如虎,见公执公秉正,颂声载道。
  一日,巡捕营获一木工,谓为督师崇焕奸细。奉旨打问。君问原缉员役,曰:“袁督师现
在辽东,即有异志,渠(他)之提塘、承差俱在京,何必用一木匠为奸细?”众坚以为真。及
讯,犯人随口直认云:“袁督师修盖衙门,戴方巾,穿白绫袍。知我常在京中,遂差打听京中
有多少人马。欲起手反叛。”君再四诱问,始痛哭曰:“捕营苦刑,叫如此说,不然驳回,当
时夹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
  君据实上报。上令锦衣卫刘侨再审,乃以为真,立付重辟。君失出降二级,回卫。君笑曰
:“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
最后 崇祯没办法了。下旨刑部按他的意思办。于是大臣也没办了。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国榷》崇祯三年
辛亥御史史范论罪督袁崇焕
有旨 崇焕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 限刑部五日具奏。
钱龙锡私结边臣,下廷议
....
今法司罪案云何 诸臣顿首惟命 上曰依律搩之。


IP属地:北京1楼2020-06-23 21:00回复
    @圣殿骑士


    IP属地:北京2楼2020-06-23 21:00
    收起回复
      @女神的节操掉了 在?解释一下 众官=两法司的问题呗。还有,谢谢你给我抽你们的史料。
      五日内要求结案
      重臣唯有高呼皇上圣明。有你没有?? 顺便你再证明一下,皇帝认定的事情=事实


      IP属地:北京3楼2020-06-23 21:05
      回复
        我把你关了很久 一直找你卖国证据 最后搞不到了 诬告也不好搞 最后我下场了。
        崇祯三年八月初六
        《国榷》崇祯三年
        辛亥御史史范论罪督袁崇焕
        有旨 崇焕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 限刑部五日具奏。
        钱龙锡私结边臣,下廷议
        【有旨 崇焕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 限刑部五日具奏……下旨:崇焕的罪名有讲款致寇 擅杀逞私 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把具体案情奏上】
        这就开始不要脸了,你不是找不到罪名,也找不到作伪证的吗?我来给你罪名,袁崇焕的罪名是下面这些,你给我五日结案。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
        上御暖阁,先辅臣成基命等入对,久之,出御平台,文武诸臣俱入。谕曰:袁崇焕托付避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纵敌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今法司罪案云何。诸臣顿首惟命。上曰依律搩之。
        【皇帝来到 暖阁成基命先进去,讨论了很久。之后大臣进入后。下旨:袁崇焕罪名有XXXXXX……今天法司已定了。诸臣唯有磕头按照你说的办,于是皇帝说要依律搩之】
        还TM有公道吗?最后大臣都无奈了。你说啥是啥吧。然后你把人杀了。
        活该你挂树。


        IP属地:北京4楼2020-06-23 21:39
        收起回复
          最新笑话,开头言之凿凿的三司会审证据 变成了 给皇帝上奏总结



          IP属地:北京5楼2020-06-23 23:08
          收起回复
            明朝招狱什么三司提审都是假的!自己去看郑鄤案子!刑部尚书,锦衣卫指挥!只要不按照由捡的意思办事,立马被滚。蛋!这么大的一枚独裁者有三司提审?都是走过场罢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5 09:21
            收起回复
              内旨已定!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25 09:22
              回复
                法司即会众官: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当即会同各个审判此案的官员。
                类似当今司法部门召集某案的各审判官员一样。这也能成你眼中的破绽
                没听说过哪个部门可以和官员画等号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25 19:03
                收起回复
                  明季北略 记载 崇祯干涉司法 郑鄤
                  简要:
                  崇祯八年郑鄤入狱,期间三年无法结案。
                  崇祯十年本应释放。崇祯干涉司法。第一次不许放人。第二次,命令严刑拷打。第三次要求亲属对质 崇祯十一年,亲属对质公堂,不肯作伪证的老人出堂即死。
                  崇祯十一年,命令脔割郑鄤
                  崇祯十二年 凌迟行刑郑鄤
                  原由提要:《明季北略》的说法,郑鄤父亲喜爱小妾和婢女,他母亲因为嫉妒,就经常虐打她们,郑父一气之下带着小妾剃发住进了佛寺,这件事在乡里成了一桩丑闻,“颇为人所指”。郑鄤看不过去,又不能责怪父母,于是就假借巫术,以因果轮回来恐吓母亲,受到巫术惊吓的母亲,为了消除虐待婢女的报应,就接受了杖打。
                  而有人因与其有仇,又诬告他“辱妹”
                  《崇祯遗录》中记载:“内阁中书许曦,劾庶吉士郑鄤杖母辱妹,事下三法司、锦衣卫会审,杖母实,鄤服罪,辱妹始终不服。”
                  崇祯八年,42岁。八月廿五日起行赴京候补,十月十三日抵京。于朝房见温体仁,体仁不悦其语,被体仁弹劾,十一月十一日系刑部狱。
                  崇祯十年,44岁。二月二十八日移至锦衣卫狱。备受毒刑的郑鄤在狱中作了《痛沥奇冤疏》,其中写到,“疾痛呼天,一字一血,字忘溢格”
                  淹至三年(崇祯十年),京师夏旱,谕各衙门陈弊政,宣冤抑,吴孟明【锦衣卫指挥使】奏曰:臣衙门冤抑,自有法司平允,非所敢与闻。但有幽禁三年,无人为之雪理如郑鄤者,或当释放,以召天和者也。疏入,则蒙极严之旨,谓杖母逆伦,干宪非轻,如果无辜,何无人为之申理,着常州府人在京者从公回话。
                  【崇祯第一次干涉司法,三年无法结案,按理应释放。崇祯不准,命令重开案卷审讯】
                  时台中三人,刘光斗、刘呈瑞、王章正在忧虞,而光斗内艰之信至,适有武进落魄生员许曦,与管绍宁同入泮,无聊至京,会际考武英殿中书,管因取许,每月支俸米一石,一无事事,犹未题授实职,非官而似官之流也。主计者代为草疏,实其杖母,再指奸媳、奸妹以佐之。其疏先一日奏进,于刘则曰:臣本世家子,父母课读,寸晷为惜,自六岁从师,至二十岁联捷,从未敢一刻擅出书馆,郑鄤之事,窗外无闻也。王则曰:臣本农家子,离城百里,郑鄤之事,系宦室闺门,草野耳目,实未闻见。两疏后一日封上,预属政府,于许疏法司严讯,刘、王则曰已有了旨也。初审覆疏,以事属影响,言出谤忌,革职太轻、遣戍太重,惟候圣裁。旨以刑杖未加,不得实情指驳。继则严苛索详,因破情面,衡律例逆伦罪款,法无轻贳矣。
                  【第一次结果为:确实有错,革职太轻了,但是流放太重。崇祯不满意,说没有用刑怎么逼得出实话?(旨以刑杖未加,不得实情指驳)要求再审,第二次干涉司法】
                  旨意尚以亲属未经面质,议拟犹然疏纵,狱案未定,湔夺降罚,且次第于西曹。至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凡案中之男妇老幼听勘于公庭。韩媳之祖,以望八之年,匍匐严刑之侧,询其奸媳,但云一凭法堂明断,余皆不敢出诬枉二字,大辟竟成矣。韩翁甫出,殒绝舆尸矣。
                  【第三次干涉司法,指示要求亲属对质。结果韩姓老翁始终不肯诬告其奸媳。于是老人莫名其妙就死了】
                  至二十六日黎明,脔割之旨乃下,外拟原不至是。
                  【凌迟刑罚下,但是外界传言不至于此】
                  …………于极鼎沸中,忽闻宣读圣旨,结句声高,照律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百人,群而和之,如雷震然,人尽股栗也。
                  崇祯十二年,46岁。八月二十六日,被磔。
                  所牵连官员:
                  刑部尚书冯英
                  冯英认为这个罪行不是太严重,主要是社会影响不好,判罚应该在革职与流放之间。结论出来后,崇祯很不满,认为判罚太轻,他指责说:“刑杖未加,不得实情指驳!”命令发回重审。崇祯的意思是刑部审案时没有动用大刑,所以并没有审出实情。
                  温体仁见状,便趁机将有意维护郑鄤的冯英罢了官,据梁章钜的《浪迹丛谈》记载:“体仁于是落司冦冯英职”。
                  刘宗周、
                  黄道周
                  《明史》记载,刘宗周上疏说:“郑鄤之狱,或以诬告,何以示敦伦之化?”结果因此触怒崇祯被罢了官。黄道周也遭崇祯严词训斥,《明史》说他“语复营护鄤,帝怒,严旨切则”。


                  IP属地:北京12楼2020-06-25 21:08
                  收起回复
                    如条条确凿,千刀万剐,诛灭十八族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7-05 15:46
                    收起回复
                      温体仁连上五疏,力主杀焕。可见温体仁还担心杀不了崇焕。梁廷栋也只是主张杀焕。诸臣顿首惟命,但是朱由检却长篇大论一番,毫不犹豫地说出“磔”,可见由检比谁都狠。看来杨太监的密报印到由检心里了,不磔杀督师由检睡不着觉吧!


                      IP属地:宁夏20楼2020-07-09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