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49贴子:111,108

杜牧最豪放的一篇赋体文,堪称千古雄文,为劝诫16岁天子而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牧最豪放的一篇赋体文,堪称千古雄文,为劝诫16岁天子而作!
2018-07-08 23:19
龙姑娘说历史
标签:天子 唐敬宗 杜牧
杜牧的爷爷杜佑是中唐名相,所以小杜对自己的家世非常自豪。在写给小侄子的一首勉励诗中,杜牧说咱们家族可是“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杜家祖屋在帝都长安的黄金地段,但并非堆满了黄金的暴发户,而是堆满了古籍的书香门第。

当时的皇帝是唐敬宗李湛,这位十五六岁继位的少年天子,只知道声色犬马,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才上早朝。有时候大臣们一直等到中午也不见皇帝的影子,群臣焦急万分,磕头流血苦谏照样毫无效果。
唐敬宗还大建宫室、游乐无度,即位第二年就想去骊山旅游度假。大臣们怕劳民伤财,都极力劝阻道:“自从周幽王以来,凡是游幸骊山的帝王都没啥好下场。吞并六国的秦始皇葬在骊山,强大的国家二世而亡;本朝盛极一时的玄宗皇帝在骊山修行宫,没过多久安禄山就造反,玄宗不得不远遁四川。陛下千万要以史为鉴啊!”
不料,正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唐敬宗一听这话兴趣更大了:“骊山这么凶恶啊?太好玩了!朕应当去一趟来验证你们的话。”正是越不让去就越要去,他丢开啰里巴嗦的老臣们,义无反顾兴冲冲地前往骊山。这就给老年人提醒一下:劝导少年人要注意他的心理特点。

后来唐敬宗又想去东都洛阳游览,此时是裴度当政,便不加劝阻,而是说道:“去洛阳玩?这主意果然是极好的!但是东都有九十年未曾接待过御驾了,宫室凋零、沿途荒废,应该先派人去好好修葺一番才能配得上天子出行啊。”
唐敬宗一听,既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要等着修缮东都,那么麻烦,一摆手不去了。可见裴度对人心的把握能力之高。
敬宗骊山之行的闹剧闻于朝野,小杜听说后便写下了至今还在语文课本上的《阿房宫赋》,借秦朝因为骄奢淫逸而迅速败亡的教训讽谏唐敬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年小杜二十三岁,如此深刻的历史眼光,竟出于如此年轻人之手,不能不令人对那个天才辈出的时代心驰神往。

唐敬宗可能根本就没有看到这篇文章,或者看到了也完全没在意,我行我素继续他的各种娱乐事业,结果登基短短两三年就死在了亲信宦官的手中。这就给少年人一个提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5-01 10:57回复
    【上篇 已完】
    才子也风流,不一样的大诗人杜牧
    2018-10-12 08:55
    费事考察团
    标签:才子 沈传师 杜牧


    杜牧是晚唐顶尖级的大诗人,与另一个大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由于杜牧是世家出身,所以从小他就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可不幸的是,杜牧的性格不太适合官场土壤,他因不屑逢迎权贵,长期被人排挤,生活很不得意。而幸运的是,正是杜牧的失意,为中国文化留下很多华章。

    同时杜牧是一个很有女人缘的风流才子。他不仅有让地方官专门赛龙船追女孩的美谈,甚至还有一件千古独有的风流韵事,即让自己的直接领导、牛党领袖牛僧孺暗中派出保镖保护他青楼泡妓。更有甚者,他斗胆和上级领导争女人。风流到这个份上,也只有旷世奇才小杜了。
    大和九年(835年),小杜奉调回京当监察御史,回到京城的杜牧看到几个跳梁小丑上蹿下跳把政坛搞得乌烟瘴气,便感觉政治风气不太对,又加上好朋友被政治新贵炮制,不免有点兔死狐悲,也不知道几时会整到自己头上,于是借口有病跑到东都洛阳。后来发生了"甘露之变",很多朝官被杀红了眼的宦官无辜砍死。经此一役,宦官全面专权,连皇帝都成了他们的牵线木偶,朝官更是贱如草芥,任打任杀。原本追慕盛世唐朝颇有雄心壮志的杜牧见到此种情况,更加心灰意冷无心仕进,所以也只能是借酒浇愁,继续扬州时的风花雪月的"堕落生活",以此麻醉自己一事无成载沉载浮的痛苦神经,表现在生活细节上也更为随意糜烂,成了及时行乐的官场"老油条"。
    糟透了的心境,让小杜"重操旧业",成了当时东都闻名遐迩的"交际男",哪里有舞会、诗歌party、家庭宴会基本上都有小杜的潇洒身影,当是另类散心了。
    当时洛阳的父母官李愿李尚书常举行豪华家庭宴会。有这种高规格的私人聚会,好出风头的诗界巨星杜牧当然也是跃跃欲试。

    酒过三巡,风流倜傥的小杜垂涎主人的家姬崔紫云的美貌和才华,便大胆地向主人索要(唐朝有向名士赠送家妓笼络感情的做法),说倘若能相送便万事皆足。当时的宾客都被小杜的这一要求逗乐了,也只有杜牧这种名满天下的旷世奇才才会这么直接,看着小杜色迷迷的样子,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0-05-01 11:10
    回复
      【续】
      看到大家哄堂大笑,杜牧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脸红得厉害,可能知道自己夺人所爱也太过鲁莽造次了,连忙口占一首道歉诗:"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召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三重粉面一时回。"吟罢当即辞别,准备上马而去,不想在此丢脸了。
      李尚书见小杜在大庭广众下求赐美女,可见心诚,如果硬生生拒绝他,大家面子上也过不去,反正李府也不缺美女,又何必为此伤和气呢?旋即就把紫云送给了他。
      关于杜牧抢领导女人的新闻,最早见于他高中进士后去江南履新之时。他的确是有"前科"的,不过那次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算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抢劫未遂"。

      那是大和二年,杜牧中进士才几个月,就凭自己的超强实力连过几个公选干部岗位考试,顺利成为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的马仔,小杜当时的官职是江西团练巡官,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秘书生涯。
      杜牧有一首诗叫做《张好好诗》,诗人在序中就讲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讲得很感伤。张好好就是小杜曾经馋涎欲滴想要抢夺的绝色歌姬,小杜在诗中形容张好好的容貌姣好,说张小姐"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可惜的是,此女子是自己的直接领导沈传师用重金聘娶的小妾,这次主人没有出让的意思,沈传师调到宣城还让她一同前往,不离不弃的样子。小杜只好知难而退,因为沈家与杜家为世交,小杜和沈氏兄弟也十分要好,现在又在别人的屋檐下觅食,当然不好夺人所爱,只能临渊羡鱼隔山空好音。
      大和九年,小杜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和自己心中曾经的女神如今张好好不期而遇,可惜此时人老珠黄的张好好早已被主人秋扇见弃,当年风姿绰约的女神却沦为"当垆卖酒女","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以这样的方式和曾经心仪的女神重逢,真是造化弄人,一切时也命也,于是诗人感慨万分地写下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飘逸哀伤笔走龙蛇,还为此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
      在这样的地方,小杜欠下一屁股风流债,可谓是"落霞与春情齐飞,秋水共风骚一色",文人本色是也。正所谓世事无常,繁华落尽烟花泯灭是冷寂,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
      【本篇 终】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0-05-01 11:20
      回复
        《张好好诗》
        作者: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0-05-01 12:14
        回复
          《张好好诗》:杜牧悲情的诗文和书法
          2018-07-25 18:10
          《张好好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的情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墨宝。
          该诗为杜牧与张好好分离多年之后,重睹红颜,人是物非,感怀旧情而写的诗歌。
          诗文为: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张好好诗》记述了杜牧与张好好凄美的、欲爱不成、欲罢不能的情缘。

          初次相识互倾慕,朝夕相处滋情意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赴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被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任命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传师弟弟沈述师喜好文学,与杜牧性情相投,因此杜牧常到沈府做客,聚会、饮酒、切磋交流文学。在一次聚会上,沈述师命家中的艺人,弹曲奏乐为聚会助兴,成就了杜牧与张好好相识的机缘。

          张好好从青帘后轻盈走出来,娇美精致的脸容、含蓄轻颦的微笑、曼妙婀娜的身姿,杜牧犹如看到初春悄悄摇曳绽放的水仙花。张好好高超的琵琶弹奏技艺、清脆如天籁的歌声、灵动曼妙的舞姿,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杜牧顿有仰慕之清,心生 “如得此女,不枉此生矣”的感慨。 演奏完毕,众人齐声叫好。杜牧乘兴挥毫作诗,遒劲洒脱的书法、华丽精妙的诗句,令众人拍手叫好,叹为观止,这也让张好好顿生倾慕之心,两人不约而同对视,相互传递的是无法言语的情愫,还有荡漾不停泛起涟漪的心扉。初次相识之后,杜牧频繁出入沈府,与张好好一起饮酒、切磋琴艺,两人吟诗、对词、赋歌,在聚会表演活动配合得默契和谐、天衣无缝,随着不断的交往了解,才子佳人深深的爱上了对方
          落花有意水有情,秋风寒雨断人肠
          张好好是沈府的歌妓,非自由之身,地位低下,婚姻之事无权作主,唯盼杜牧能打动沈府赎回自由之身,并嫁给意中人。而杜牧初涉仕途,资历尚浅,官职低小,虽然有书法文学特长,但还未成为大家,影响不大。杜牧也知道获得张好好困难重重,但爱已刻骨铭心、不能自已,正当他鼓足勇气准备向沈府求婚的时候,却听到沈述师纳张好好为妾的消息。晴天霹雳惊醒有情人,撕碎了才子佳人对未来甜美的梦想。杜牧因此颓然失落,以酒消愁;张好好伤心绝望,以泪洗脸,无能为力。一年之后,杜牧赴淮南为官,离开江西南昌,但之后无论是身迁何处、官职多高,他无法忘记这段令其刻骨铭心的情感,无法舍弃那份魂牵梦绕的牵挂,无法忘记那个已走进他内心深处的意中人。
          他乡偶遇旧红颜,人是物非空悲切
          杜牧再次遇见张好好已是6年之后。大和八年(公元834年)8月,杜牧赴洛阳任监察御史,某天在街上逛耍,突然看到酒庄门口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果然是张好好。张好好被沈述师纳为小妾之后,生活仅维持一年,就被沈述师抛弃,颠簸流泊,生活坎坷,后无奈嫁给小商贩,现在沦落为街旁酒庄的卖酒女人,而此时候的杜牧已娶妻生子。两人再次相见,执手相看,无语哽咽,泪流满脸。纵使心有万千,却无法改变现实,只怪老天残情、命运捉弄,唯有回忆往事,获取短暂的美好,却无法疗愈心里的创伤。在洛阳为官的4年里,杜牧也想方设法,周济帮助张好好,只是才貌双全的佳人沦为卖酒女,远离诗歌、乐曲、舞蹈,令杜牧无限惋惜和感慨。
          才子病逝撒凡尘,佳人痛绝悲殉情
          开成二年(公元838年),杜牧被任命为宣州团练判官,离开了洛阳,之后又被任命为黄州刺史、池州刺史、湖州刺史、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吏部员外郎等管官职,无论何时何地,他依然割舍不了对张好好的牵挂之情,也常常回忆青春年少时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哀叹命运蹉跎、世事无常所造成的人生遗憾。自和杜牧分离之后,张好好依旧劳苦买酒为生,但无论多累多苦,夜深人静之时,她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回想与杜牧初识的情景,一次又一次的梦见与意中人弹乐欢歌、蹁跹起舞。在牵挂和想念之中,岁月逐渐老去。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冬天,杜牧病危,恍惚之中,他看到张好好微笑着向他走来,轻弹琵琶唱起歌韵,曼妙的舞姿带起的白色裟裙,如白云一般飘起......而后,甜美安静地闭上双眼。
          张好好得知杜牧去世的消息,已是1个月之后。她无哭无泪,安静地穿起初识杜牧时所着的舞衣,梳妆淡粉,来到杜牧的坟墓前,拿出了当年杜牧写给自己的情诗、礼物,放在杜牧坟墓前。此时,暮色将临,但天边彩霞满天,寒风吹过叶子落尽的树林,依稀有几只鸟儿在寒风鸣叫,张好好呆坐良久,也许是回忆青春年少时与杜牧欢歌笑语,也许是在与杜牧轻声交谈,而后,她划燃火柴,点燃杜牧写给自己的情诗、礼物。烟火烧尽,张好好又从衣襟中掏出小瓶,将砒霜倒进嘴里,倒在墓碑之前......


          仅以此文,追忆杜牧和张好好凄美的爱情!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0-05-01 12:33
          收起回复
            楼主厉害!希望楼主把这个帖子也发到汴京吧一份,谢谢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01 20:16
            回复
              杜牧《张好好诗》鉴赏
              古诗文网
                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实是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路过金陵,曾为“穷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了悲慨的《杜秋娘诗》;两年后,诗人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又为她沦为“当垆”卖酒之女,而“洒尽满襟”清泪——这就是此诗的由来。
                风尘女子的沦落生涯,在开初往往表现为人生命运的惊人跃升。此诗开篇一节,正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翠茁(zá,生长)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花萼的基部)”——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那红扑扑的脸盘,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葩欲放。诗人安排她的出场非同一般,那是在一碧如染的赣江之畔、高倚入云的滕王阁中——正适合美妙歌韵的飞扬、回荡。为了这一次试唱,人们特为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而处于这一切中心的,便是张好好。
                此刻,她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只在现身的刹那间,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为着表现张好好的惊人之美,诗人还不忘从旁追加一笔:“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主公,即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当时诗人正充当他的幕僚);“来踟蹰”,则化用《陌上桑》“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踟蹰”之意,描写沈传师在座中初睹张好好风姿的惊讶失态的情景,深得侧面烘托之妙。
                然后便是张好好的“试唱”,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低头不语地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寥寥数笔,画出了这位少女的无限柔美羞怯之态。令人不禁要怀疑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然而,“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她像贞元(785-805)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摔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迸散关钮、芦管即将为之破裂。而张好好的袅袅歌韵,却还压过“众音”,穿透高阁,直上云衢。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商女奏乐之妙,全借助于连翩的比喻描摹;此诗则运用高度的夸张,从伴奏器乐的不胜竞逐中,反衬少女歌喉的清亮遏云,堪称别开蹊径。
                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卖唱的歌妓。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乐妓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她大约到是满心喜悦地以为,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那伴着“主公”在彩霞满天的秋日,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浪,或是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的生活,该有无限乐趣。最令诗人惊叹的,还是张好好那日愈变化的风韵:“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这就是诗之二节所描述的张好好那貌似快乐的乐妓生活——诗人当然明白,这种“身外(功业、名声)任尘土,樽前极欢娱”的“欢娱”,对于一位歌妓来说,终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长久。但他当时怎么也没预料,那悲惨命运之神的叩门,对张好好竟来得如此突然。而这一节之所以极力铺陈张好好美好欢乐的往昔,也正是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转,以反衬女主人公令人惊心的悲惨结局。
                这结局在开始依然带有喜剧色彩:“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仙人所乘)”。
                那风度翩翩、长于“讽赋”的聘娶者,就是曾任“集仙殿”校理的沈传师。诗序称他“以双鬟(一千万钱)纳之”,可见颇花费了一笔钱财,故诗中以“碧瑶佩”、“紫云车”等夸张之语,将这出“纳妾”喜剧着力渲染了一番。张好好呢,大约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归宿,生活拘检起来,正如传说中的天台仙女一般,关闭“洞门”,不再与往日熟知的幕僚交往。“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二句,叙女主人公为妾景象,虽语带诙谐,字里行间毕竟透露着一种孤清幽寂之感,它似乎暗示着,女主人公身为侍妾,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如意。
                诗情的逆转,是数年后的一次意外相逢:“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这令诗人十分震惊。奇特的是,当诗人揭开张好好生涯中最惨淡的一幕时,全不顾及读者急于了解沦落真相,反而转述起女主人公对诗人的关切询问来:“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此四句当作一气读,因为它们在表现女主人公的酸苦心境上,简直妙绝——与旧日朋友的相逢,竟是在如此尴尬的场合;张好好纵有千般痛楚,教她也无法向友人诉说。沉沦的羞惭,须得强加压制,最好的法子,便只有用这连串的问语来岔开了。深情的诗人不会不懂得这一点。纵有千种疑问,也不忍心再启齿相问。诗之结尾所展示的,正是诗人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凝望着衰柳、斜阳,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使得诗人落泪不止的,便是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而后又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的不幸遭际;便是眼前这位年方十九,却已饱尝人间酸楚,终于沦为卖酒之女、名震一时的名妓。
                这首诗正以如此动人的描述,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作为一首叙事诗,诗人把描述的重点,全放在回忆张好好昔日的美好风貌上;并用浓笔重彩,表现她生平最光彩照人的跃现。只是到了结尾处,才揭开她沦为酒家“当垆”女的悲惨结局。这在结构上似乎颇不平衡。然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便在读者心中,刻下了张好好最动人美丽的形象;从而对她的悲惨处境,激发起最深切的同情。
                解释二: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这是杜牧的爱人张好好写给他的诗,诗里有爱,爱重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所以不是什么同情是爱情诗篇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0-05-02 08:30
              回复
                六年后,杜牧再遇张好好挥泪写诗成为书法绝品
                2020-05-02
                我是杜鹃 转自 秋鹄书屋
                【千千千里马原创-张好好诗】
                杜牧与李商隐后世合称他们二人为“小李杜”,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可见他的诗歌地位有多高。杜牧说起来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后裔。他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陇右节度使,在唐玄宗开元时代和天宝初,地位非常显赫,连李林甫也把女儿嫁给了杜希望的一个儿子杜位,这个儿子与杜甫结为同宗好友,以兄弟相称。当然,李林甫在天宝年间获罪以后,杜位也受到牵连了。

                杜希望最小的一个儿子是杜佑。杜佑就是杜牧的爷爷,他是唐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未完】


                IP属地:上海9楼2020-05-02 08:41
                回复
                  杜牧就出生在这么牛的一个豪门家庭。他自己对做过陇右节度使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非常崇拜的,因为曾祖杜希望不但权势高,而且曾祖父的人缘也非常好,在长安有豪宅。
                  不过,到了杜牧这一代,命运就不是太顺了。
                  杜牧一直没有做过京官,也没有太高的官职。
                  所以,杜牧心中也经常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情,为了排泄心中悲情,也就有些放浪于形骸了。
                  杜牧最能放浪形骸的,就是与歌妓美女缠缠绵绵的悲喜交情。
                  在真人秀悲欢离合的交集中,最有真情的佳话,莫过于他与民女张好好的一段情结故事。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5-02 08:43
                  回复
                    《张好好诗》就是杜牧赠给以为人妾张好好的一首五言诗。
                    杜牧第一次见到张好好,是他26岁那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后,被分到洪州任左武卫兵曹参军的一段时间。
                    那一年好好13岁,还是一个初中生的年龄,可以想象好好有多美。
                    第二次是6年后32岁那年,杜牧在洛阳逛街,突然发现路上一个人很像张好好,他走近一看,果然是好好。
                    这时的好好19岁,正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
                    可是,好好爱杜牧,杜牧也爱好好的情怀,完全被现实彻底粉碎了。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5-02 08:47
                    回复
                      这时的好好已经不是13岁的妙龄少女的好好,而被一个商人纳为人妾了的好好了,对诗人杜牧 来说真是一点也不好。
                      杜牧无言以对,难以释怀,就写下《张好好诗》,并将诗歌墨迹赠给好好留念。
                      好好得到杜牧的这个诗歌手卷书法,如获至宝,一直珍藏身边,流传至今。
                      大中六年(852)冬天,杜牧在病中去世,去世前的杜牧,也一直思念着好好。


                      IP属地:上海12楼2020-05-02 08:52
                      回复
                        一个月之后,张好好才得知杜牧的死讯,就拿出杜牧给她写的诗卷,在杜牧坟前,悼念了爱过她,她也没有忘记的的杜牧。
                        作为一件杜牧的书法作品,《张好好诗》书法手卷,历来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不但因为杜牧的文学地位,和这件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也因为杜牧的书法,风流倜傥,非常精彩。
                        《宣和书谱》评价说,杜牧的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
                        我们今天看,这件写给一个情人的情诗书法,即使心中哀惋痛惜,笔底依然不失雄健之气。


                        IP属地:上海13楼2020-05-02 08:56
                        回复
                          我们从杜牧的书风来看,他对王羲之书法的研究是非常深厚的。
                          王羲之那种“雄秀之气”(赵孟頫评王羲之语)在杜牧的笔下丝毫不失。
                          全篇字法、章法、笔法变化奥妙,丝毫没有寻常书生的腐儒之气,仅此,说明杜牧的书法造诣之深,气格之高
                          有人说杜牧的《张好好诗》书法作品是否值得学习。
                          这里有一个对优秀书法如何学习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说的是临摹学习还是欣赏学习。
                          从欣赏来说毫无疑义,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么精彩的书法作品,那是一种眼福。
                          像我们讲故事,叹风流,品才气,论诗书,就是欣赏了。
                          至于是不是要临摹这个书法作品,,我的建议是,初学书法者,最好不要涉及临摹二字。
                          学习书法有一个死的规律,即初学宜平正,不宜奇崛。

                          【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0-05-02 09:03
                          回复
                            我们不能因为杜牧的书法好,初学就进入杜牧书法。
                            如果是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当然最好喜欢就去学习。
                            如果书你法基础好,学什么书法都可以。
                            就像临摹字帖一样,初学就规规矩矩的临摹,等你有了基础,或者基础非常好了,你再去意临,也不会出现书法错误的。
                            如果自己基础都稀里糊涂的,还想意临,那肯定不靠谱。
                            同样,如果你的行书基础非常好,那么,临摹杜牧的《张好好诗》墨迹,我相信,也可以临摹的很有味道的。
                            像《张好好诗》这个书法作品,我们不是要学他的笔法结构,而是要学他的“味道”和意境,这本身就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书法学习,不是一般水平能够胜任的。
                            笔法结构,我们进入王羲之书法的原典就可以了,只有在王羲之书法原典,你才能学到完整的精致的书法技法。
                            其它书法家的作品虽好,毕竟也有不够经典的地方。
                            所以,初学最好不要直接学像杜牧《张好好诗》这样的书法作品。
                            如果书法基础很好,我们的纠错能力也已经具备了,这样学什么书法作品,都会学到精华。
                            学习书法,一定不要忘记:如果你没有纠缠能力,最好不要逢帖就临,这样学习,只会越学越糊涂。
                            《张好好诗》卷墨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是张伯驹1956年捐赠给国家的。
                            本来属于清宫藏品,但是溥仪为了给自己筹钱,就偷偷把清宫藏品卖给外面。这件国宝在民间被张伯驹得到,一直自己保存。
                            杜牧《张好好诗》墨迹前面是序,说明为什么写这首诗,后面是诗歌正文,是一首五言诗。
                            诗歌最后两句“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把杜牧欲爱不成,欲别不舍,欲救无方,与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情,写得非常深入,也非常含蓄,给人以无限的感伤之情,这正是杜牧的非常无语的心情。
                            来自: 我是杜鹃 > 《诗词文学》


                            IP属地:上海15楼2020-05-02 09:06
                            回复
                              张好好诗 (唐代杜牧创作书法作品)
                              《张好好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好好诗》是杜牧仅存的书诗墨迹,也是杜牧自撰诗歌并书的艺术作品。
                              共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内容为五言古诗,诗的内容是对当时一位才华卓越,但一生遭遇非常不幸的歌妓张好好表示同情之意,并借此发挥自己的感慨之情。
                              全篇书法笔势放纵,风格雄健,转折处有孙过庭《书谱》之神韵,很有魏、晋书法的古朴风度。
                              中文名:张好好诗
                              作 者:杜牧
                              创作年代:唐代
                              材 质:纸本
                              规 格:纵28.2cm,横162cm
                              书法类型:行书
                              幅 式:长卷
                              字 数:322字
                              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法内容
                              释文
                              《张好好诗》全卷张好好诗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暎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无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之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小(此字点去)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尊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著作任集贤校理),讽赋期相如。聘之碧玉佩,载以紫云车。
                              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偶。(阙三字)襟泪,短章聊(下残)。
                              印跋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后纸有历代名家跋文,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此卷鉴藏印有“弘文之印”、“宣和”、“政和”(连珠)、“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秋壑图书”、“张氏珍玩”、“北燕张氏珍藏”、“项子京家珍藏”、“张则之”、“蕉林居士”、“宋荦审定”、“张伯驹珍藏印”等,以及清代乾隆、嘉庆、宣统三帝御览及清内府鉴藏印11方(朱文)、张伯驹鉴藏印等。
                              创作背景
                              《张好好诗》大约成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前后。杜牧作为唐代风流才子,在扬州、宣城等地经常问柳青楼,据载,大和三年(829),杜牧初遇张好好时,她是一个年仅十三、能歌善舞的女子;数年后又遇张好好时,她已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妓女了。杜牧缅怀当年,感慨今日,于是就有了这一卷“感旧伤怀”的长歌——《张好好诗》。
                              另外,《张好好诗》无作者款识,对于此卷的作者,当代学术界也有少量争议。学术界大多认为此卷为杜牧真迹,如徐邦达、杨仁恺、曹洋、孙大军等人。但也有少部分人持否定之说,如刘宏伟、林鹰等,乍看有一定道理,但无有力证据,故难以使人信服。
                              【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0-05-02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