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4,936贴子:68,654
  • 63回复贴,共1
领导者如何做到“不令而行”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戚继光打贼
楚心汉魂1
作者:刘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司马迁引用孔子的名言,用自己的如椽巨笔,在浩瀚青史上为老将李广镌刻的墓志铭,更是对李广领导智慧和艺术的高度评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说领导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领导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领导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领导者端正,即使三令五申,被领导者也是不会服从的。李广一生为将带兵征战匈奴,将领不违令、士卒不惜死,所辖部队战斗力强劲。匈奴闻之胆丧,尊称其为“飞将军”,避之数年而不敢与之交锋。我们知道,匈奴素以剽悍骁勇著称,历来是中原政权在北方的重大威胁。面对劲敌,李广能有如此威慑力,其御军统兵能力,领导驾驭本领可见一斑,而精髓之处就在于司马迁所概括的“其身正”。
研读史料,司马迁对李广“身正”的评价,至少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是精神魅力层面。李广身上具备符合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格精神:忠君爱国,为民死战。西汉自建朝伊始,便饱受匈奴欺凌。这对汉朝而言,无疑是莫大耻辱。征战匈奴,报仇雪恨,自然成为整个大汉朝的政治夙愿和民族心理。李广倾注毕生心血致力于对匈奴作战,这种行为本身被赋予了光辉而伟大的意义。而且,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李广多次身临险境,甚至被敌人俘获,但他依然公而忘私,不顾个人安危,至老而仍请战,这份坚毅与执着着实让人感佩。故而,司马迁在书中写到,李广去世当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哀悼动容,大概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忠实于国家、人民的人格魅力感召人们如此吧。素不相识的人都感念于他,那些跟他一起晓行夜宿、战场杀敌的将士对他舍命追随自不待言。
第二是个人素质层面。《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两处描写,一处说到李广带兵,倘若找到水源和食物,士兵没有喝饱,李广绝不靠近水源;士兵没有吃饱,李广绝不尝食。且带兵宽厚仁慈,不滥施苛责,因此,将士都愿意听从派遣;另一处说到,李广带百骑追杀三个匈奴人,结果误遇匈奴大军三千多人。随从将士都惊慌失措,想赶紧策马逃命。李广冷静判断,认为这时候仓皇逃走,肯定会被匈奴人追上杀尽。如果,解鞍下马按兵不动,则匈奴人反而会怀疑他们这些人是诱饵,不敢贸然出击。不惟如此,李广还带领士兵主动出击,之后,依然解鞍下马,装出一副轻松悠然的样子,最终骗得匈奴人认定他们是疑兵诱饵,而自动撤退,从而保全了这一百多个士兵的性命。
古语有言: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之;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待之。人是情感动物,讲究个将心比心。李广待部下如同亲人,不谋私利,更不与兵卒争利,部卒必然以更真诚的感情回应他,心甘情愿跟随他出生入死,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也死而无憾。
然而,人毕竟有其理性的一面。况且生死之事不能儿戏,不可能完全仅凭满腔豪情便把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李广如果只是个宽厚待人的莽汉,行军打仗全然不懂,士兵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那么即使他再怎么体恤下属,恐怕也不会所有人都愿意明知有去无回,还依旧对他惟命是从,不离不弃。将士之所以能够乐为其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李广有勇有谋,士兵跟着他打仗,打得爽快不憋屈,而且获胜几率大,不必要死亡的几率小。有酒能先喝,有肉能先吃,打仗活命可能大,即使情况险恶至少也能轰轰烈烈战死沙场,圆一把英雄梦,这种情况下士兵们当然会愿意跟随李广。
由此观之,作为领导者,要想做到“不令而行”,使下属能够跟自己同心同德,并且全力以赴,必须要做到“四正”:路正,带领下属朝着正确正义的目标前进;身正,不能“挂着羊头卖狗肉”,说一套做一套,要对目标始终坚信坚守;心正,对待下属要真诚真心,多为他们的切实利益考虑,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更不能阴谋算计,争利抢功;脑正,熟悉工作规律特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能够提出有效方法,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给下属以事业上的成就感。只有这样去努力,才能够成为一个新时期的合格的领导者,无愧于伟大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此贴删除,本吧不允许有这种只发而不能评论的贴
以后凡是出现这种只写自己而不允许评论的,一概删除


IP属地:四川1楼2020-04-20 12:42回复
    所有的删帖我都会集中到这里!理由说清楚了!我不信一个家里叛徒成群,百战百败,仅仅被文贼吹出来的愚人有啥资格来此狺狺而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20 16:47
    回复
      有人给我说,李广是:民族英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20 18:40
      收起回复
        天汉,看看这贴
        https://tieba.baidu.com/p/6630363144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福建7楼2020-04-22 11:52
        收起回复
          长城粉还真的闲啊,给我的回复挨个点赞又挨个取消,换个号又挨个点挨个取消。。。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23 07:53
          收起回复

            李粉的两大特点,第一,空口骂人,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肚中空,全无一句可勘辩驳之辞,死皮癞脸,到处跳蹦
            第二,禁言回复,以“证明”自己的正确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记载:
            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油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请那位司马粉回答,为什么司马迁的记叙与秦简完全相反?司马迁想黑谁?
            凡历史上有进步作用,对国家民族作过贡献的人,司马迁罕有不黑者
            司马迁爱的是这类:
            项羽:天下英雄共弃之,最后断成五段
            李广:据司马迁自己记载,此人毕生无胜迹,他三次记载了李广的逃跑功夫
            李陵:大言不惭,要以五千人涉单于廷,结果被人围殴,此人对将士们说自己“不死非壮士”,结果副将战死
            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
            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史记》第九册,第2877~2878页)
            干脆利落地出卖了将士们,干脆利落地出卖了家人!
            而他自己的辩护理由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
            注意:仆观其如何如何,仆以为如何如何!
            全部主观臆断,绝无一证人证据
            他阉后,做了中书令,俸千石,还超过了他原来的六百石!
            其人之劣,千古罕绝!


            IP属地:四川9楼2020-04-23 18:29
            回复
              把它封了吧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4-25 05: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