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吧 关注:458贴子:2,624
  • 10回复贴,共1

南朝和北朝谁是正统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朝和北朝谁是正统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26 08:30回复
    《周书-帝纪第三》里记载了赵贵不爽宇文护执政,而与独孤信合伙图谋杀掉宇文护,结果被宇文盛告发未能得逞。结果是赵贵一家被杀,独孤信被逼自刎,当时两个荣盛的家族就此衰落。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此事有不少疑点。赵贵不满意宇文护执政这点没什么问题,而他第一个找的合伙人独孤信,就颇耐人深思了。从关陇贵族当时的派系来讲,独孤信是属于元魏帝室一系的,赵贵则是贺拔岳元从。论当时的职权,赵贵居大冢宰,独孤信大宗伯,都是周官体制下的一把手位置,跟当时同样是平级但掌握枪杆子的大司马比,还是有虚实之分的。所以独孤信在当时只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元老级人物而已,具有一定的信望。按照当时的元老座次,赵贵第一、李弼第二、接着是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李虎当时已死)。宇文泰死后,其官职和头衔被宇文觉继承,宇文觉取代元廓后,之前的官职和头衔(大冢宰、太师)被赵贵和李弼各得其一。(赵贵得大冢宰,进太傅,李弼除太师,大司徒如故)按照宇文泰生前规划的班次,在他之后的应该是李弼,这也与李弼过人的能力得到宇文泰肯定有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26 08:30
    回复
      《周书-帝纪第三》里记载了赵贵不爽宇文护执政,而与独孤信合伙图谋杀掉宇文护,结果被宇文盛告发未能得逞。结果是赵贵一家被杀,独孤信被逼自刎,当时两个荣盛的家族就此衰落。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此事有不少疑点。赵贵不满意宇文护执政这点没什么问题,而他第一个找的合伙人独孤信,就颇耐人深思了。从关陇贵族当时的派系来讲,独孤信是属于元魏帝室一系的,赵贵则是贺拔岳元从。论当时的职权,赵贵居大冢宰,独孤信大宗伯,都是周官体制下的一把手位置,跟当时同样是平级但掌握枪杆子的大司马比,还是有虚实之分的。所以独孤信在当时只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元老级人物而已,具有一定的信望。按照当时的元老座次,赵贵第一、李弼第二、接着是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李虎当时已死)。宇文泰死后,其官职和头衔被宇文觉继承,宇文觉取代元廓后,之前的官职和头衔(大冢宰、太师)被赵贵和李弼各得其一。(赵贵得大冢宰,进太傅,李弼除太师,大司徒如故)按照宇文泰生前规划的班次,在他之后的应该是李弼,这也与李弼过人的能力得到宇文泰肯定有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6 08:30
      回复
        《周书-帝纪第三》里记载了赵贵不爽宇文护执政,而与独孤信合伙图谋杀掉宇文护,结果被宇文盛告发未能得逞。结果是赵贵一家被杀,独孤信被逼自刎,当时两个荣盛的家族就此衰落。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此事有不少疑点。赵贵不满意宇文护执政这点没什么问题,而他第一个找的合伙人独孤信,就颇耐人深思了。从关陇贵族当时的派系来讲,独孤信是属于元魏帝室一系的,赵贵则是贺拔岳元从。论当时的职权,赵贵居大冢宰,独孤信大宗伯,都是周官体制下的一把手位置,跟当时同样是平级但掌握枪杆子的大司马比,还是有虚实之分的。所以独孤信在当时只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元老级人物而已,具有一定的信望。按照当时的元老座次,赵贵第一、李弼第二、接着是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李虎当时已死)。宇文泰死后,其官职和头衔被宇文觉继承,宇文觉取代元廓后,之前的官职和头衔(大冢宰、太师)被赵贵和李弼各得其一。(赵贵得大冢宰,进太傅,李弼除太师,大司徒如故)按照宇文泰生前规划的班次,在他之后的应该是李弼,这也与李弼过人的能力得到宇文泰肯定有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6 08:30
        回复
          《周书-帝纪第三》里记载了赵贵不爽宇文护执政,而与独孤信合伙图谋杀掉宇文护,结果被宇文盛告发未能得逞。结果是赵贵一家被杀,独孤信被逼自刎,当时两个荣盛的家族就此衰落。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此事有不少疑点。赵贵不满意宇文护执政这点没什么问题,而他第一个找的合伙人独孤信,就颇耐人深思了。从关陇贵族当时的派系来讲,独孤信是属于元魏帝室一系的,赵贵则是贺拔岳元从。论当时的职权,赵贵居大冢宰,独孤信大宗伯,都是周官体制下的一把手位置,跟当时同样是平级但掌握枪杆子的大司马比,还是有虚实之分的。所以独孤信在当时只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元老级人物而已,具有一定的信望。按照当时的元老座次,赵贵第一、李弼第二、接着是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李虎当时已死)。宇文泰死后,其官职和头衔被宇文觉继承,宇文觉取代元廓后,之前的官职和头衔(大冢宰、太师)被赵贵和李弼各得其一。(赵贵得大冢宰,进太傅,李弼除太师,大司徒如故)按照宇文泰生前规划的班次,在他之后的应该是李弼,这也与李弼过人的能力得到宇文泰肯定有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6 08:30
          回复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2-28 10:28
            回复
              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南朝,一个说是都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12 07:33
              回复
                肯定不可能是南朝,认为南朝正统的只有南朝的皇帝大臣自己,而后世隋唐都源于北朝,历史是后人写的,他们怎么可能承认远离首都的南方政权的正统性,那不是会引发分裂吗?再说南朝和他们又没有半毛钱关系。但现在呢,人们说起北朝,就说五胡乱华,自然不肯说北朝正统了。尤其某些皇汉,我敢肯定,历史上,至少明以前,都是肯定偏向于北朝的,明朝由于朱元璋家底就是南方,建都也是南京,自然偏向南朝。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谁有钱谁就有话语权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2-18 20:07
                回复
                  唐朝以隋 周 魏为三恪。天宝七载五月,唐玄宗以北魏后裔元伯明为韩国公、北周后为介国公、隋朝后为酅国公。后来虽然仍有改动,但很快又改了回来。至少说明唐朝官方认可北朝为正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04 22:15
                  回复


                    IP属地:河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2楼2023-11-28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