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699贴子:817,519

传统道义文化旨义略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统圣贤教化,以人为本,以心为本。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道正人,以道济世,不失其正,不失其宜,调治人情,归顺道义,无过不及,礼义中和。天地人事,礼义节中;家国天下,道理顺昌。道,德,仁,义,礼,法,统于一道,贯于一理,融贯不悖,是为传统道德正经正教,正道正化。
人心风习之明昧正邪善恶,乃世间人类吉凶福罪治乱之根本原由。教治之道,以正人心风习为本,德为财本,义为利先,明顺道义,归统道化,终臻至善。迷昧道义,背本逐末,以求善始善终,不可得也。
人类心灵,心智之迷惑,障蔽,不外主客根尘识境,尘情物欲。学修识见,脱透于此,方能显明真知,明晓圣贤道义宗统,通达教治道方。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礼记大学,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根本原由之说。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荀子曰:“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
圣贤教化,道义宗统,其致一也。


IP属地:浙江1楼2019-11-06 08:41回复
    附:倡建弘扬传统道义文化场所声启
    传统教育文化,以道义为本统,以礼法为规范。荀子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圣贤学问,本乎道义。
    人生凡迷,知苦发觉,教化明德,圣道真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忘道心,不昧理智,统持不二,方得终始。人生在世,师法圣贤,学修弘道,正大事业。
    现时代风气,或为钱财物利劳争拼搏,或驰湎世俗欲乐,娱乐消遣,论及文化,亦多停留于辞采艺术,声色浮表,不涉人生哲理,深微道义。功利浮靡之风如是,何可兴盛长远!兹拟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区浙南泰顺山区一带,倡建读书研理,修身养性,修禅学道,弘扬传统道义文化场所,不徇流俗,砥砺正气,禆教益德,造福将来。
    浙江泰顺县,列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区,远离工业城市污染喧嚣,土地山水,林木嘉善,倘能注重传统文化倡导建设发展,将来实有望成为世间人文文化之闪光亮点。
    谨此倡议,诚望仁人志士,同道有缘,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见闻随喜,关照支持!


    IP属地:浙江2楼2019-11-08 12:55
    回复
      筹建道源学舍启
      兹筹建道源学舍,缘于面对现时代佛教,道教,世俗国学,以及现代教育时尚等诸多流弊,旨在追根溯源,正本清源,摒除芜杂,显发真正,倡导研学、继承弘扬优秀传统道义文化。学修内容,包括原始纯正佛法,传统六经,有关圣贤道义,教化修治之学,义理研阐,禅道摄心,礼义操持,修身养性,以及养生调摄,种植,整治改造,保护改良生态环境等。修持涵养学问德操,弘扬传统士义风尚。初拟择址于浙江泰顺县筱村镇五蒲村一带。诚愿同道有缘,随喜参与,合作支持。


      IP属地:浙江4楼2019-11-11 15:02
      回复
        佛法辩正
        世间含识众生,皆有心灵觉性,不落断灭。世间含识众生,未成佛道,心灵皆有迷障,无明烦恼,惑业障缠,生死相续。
        世间众生,从无始来,皆在无明惑业生死道中,随业流转,顺流生死。佛法圣道,为止断无明惑业迷妄流转,归复无生涅盘真如法性,逆流,解脱,返明觉悟之道。人,惟能知反省修正,依理智道**制,遵循,调伏,了净迷障,以趣清净觉悟明达,方可入于圣道圣流,自觉觉他,归向清净真善觉悟圣道。
        遵循佛法正理正道,正善因果,如法如律,正见正行,为正,为是,为善。乖违佛法正理正道,正善因果,非法非律,邪见邪行,为邪,为非,为恶。是为佛法圣道正邪是非善恶正观。
        汉土佛教禅宗末流之徒,宗奉邪师邪说滥造伪经,所谓“六祖坛经”之说,奉为佛法正宗正统,其实邪僻欺诬。下略从法义辨正。
        “六祖坛经”之说,如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说:实著边见,增上慢空见,迷昧心障,不知己过,有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之嫌。所谓“不思善,不思恶”、“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等说,迷昧佛法圣道正邪是非善恶正观,于正、邪、善、恶等概念含义模糊,观念理路混乱,亦实不知己过,浮辞乱义,掩恶饰非,实为非法非律,败坏佛法教理行持,毁坏世间公道正义,欺世乱道伪说。关于所谓“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等说:何为无明,何为明,何为凡夫,何为智者?无明者不觉,妄知邪觉迷惑颠倒。明者觉,真知正觉离迷惑颠倒。凡夫无明,智者明。心性无二,迷觉道分,迷无实性,梦醒一心。无明与明,不外一心,而迷觉有别,亦如凡夫与智者之别。既言凡夫,无明障缠,迷惑颠倒,何知无明与明真义?唯智者了达无明与明真义,了迷觉悟,以成真知正等正觉。若凡夫能知反省修正,了净无明迷障,以趣清净觉悟明达,成真知正觉,则不异智者。至于“六祖坛经”之说,于明、无明等概念含义模糊,观念理路混淆不清,未解明与无明真义,但言无二,不知差别,转化,浮辞乱义虚夸,非法非律,无知妄充高明,其实乱道。
        佛法在心地,不离梦心觉。著梦溺世相,徒劳颠倒觉。菩提树非世间树,真理道义,如法如律觉悟树。佛道不堕有无边,正见正行,了惑消障体真如。
        盖上道不道,是以有道;下道虚夸,其实外道。如来说法,一相一味,圆融说法,随根利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志意,是诸佛教。至于偏执一法,轻非其余,标榜上根上乘,不觉我爱我慢我见我相深执,非法非律,滥充高明,其实乖违迷昧,下道末流。
        若真修道人,依正法律,公义自正,善自明,兼明人,善知世间众生弊病过患,善知世间众生弊病过患因由,善知世间众生弊病过患医治方法,如何医治、防范,如是,故能自觉觉他,以道法利济世间。


        IP属地:浙江5楼2019-11-11 15:03
        回复
          关于圣贤礼教与所谓奴化说辩
          道理和顺为善品,节义正直为阳刚。敬重师长,善待下幼,尊贤从德,教导不能,乃人之善品良德。遵礼守法,不骄不纵,节义廉耻,正直不屈,为人之阳刚正气。至于任情纵欲,屈强凌弱,轻礼慢法,势利倾趋,此等实为恶劣品习,奴化,颓靡之风。乃至反而诋诬圣贤礼教为奴化之教,舞文弄墨,曲学阿世,邪说奸言,欺惑愚众,其实无知,邪僻恶劣,败坏世道。古语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此之谓也。


          IP属地:浙江6楼2019-11-11 15:03
          回复
            传统神圣信仰,天人之说:道理正义之至极,为神明之德。道理正义,为天地人物事理之裁化折中,为天地人物世间之正经正义,人道依此而正。遵循修弘道理正义,积善成德,通于神明,参于天地,通达教化治理之道,成就圣德,是为圣人。


            IP属地:浙江7楼2019-11-11 15:04
            回复
              天地人事,礼义节中;家国天下,道理顺昌。礼义廉耻,上行下效,为治道,为强盛永久之道。礼崩乐坏,上行下效,为乱道,势力争逐,盛衰灭亡,翻覆无常。大理如是。
              道义,为天地人之正经正义。“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天下有道趋治则现,无道趋乱则隐。时势有治乱,君子道善常。
              故曰:礼义廉耻,天经地义。非礼非义,不廉不耻,离经叛道,天诛地灭。正邪所趋,善恶分途,吉凶福罪之义,大理如是。


              IP属地:浙江8楼2019-11-11 15:06
              回复
                遵循修弘道理正义,宗统道化,应顺事宜,成就道德真善。迷昧道义宗统、吉凶福罪深远之义,以适情,可欲,顺境,自然为善,实是世俗人情之迷惑障蔽,见识不达,感招魔邪,常因此等。如所谓“可欲之谓善”,“人性本善”,“顺其自然”等说,其实毁坏圣贤道义宗统善恶正观,自晩唐、两宋以降,此等学说流盛登唱,滥充正统,所谓儒学主流,大本已非,已无可取,实不足观。


                IP属地:浙江9楼2019-11-11 15:08
                回复
                  筹建道源学舍补述
                  筹建道源学舍,以研究学问,修身养性为主,有类于古代山林田园隐士做学问修养文化场所,不重旅游及社会宣传活动。学修内容,主要为包括儒、释、道等传统文化。适当吸收有兴趣,志同道合者,一起研学,探讨,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拟择址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五蒲村。欢迎同道有缘,随喜参与,合作支持!
                  理念宗旨:尊道崇德,正本清源。研学义理,涵养德操;弘扬传统,振兴文明。


                  IP属地:浙江10楼2019-11-20 22:39
                  回复
                    筹建道源学舍初步选址场所,山村老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21 10:08
                    回复
                      这些东西只会限制人的思想,而传统的道德观可以用博爱来代替,如果一味的恢复国学,那么中国的科学领域就会停止不前,不会有任何的发展,国学学的再好,无济于事,可能会在迎来外辱


                      12楼2019-11-21 11:06
                      收起回复
                        关于传统礼义教化,与现代解放思想,自由,平等,破除权威、标准,敢于“怀疑一切”等论说略辩留言
                        人类思想,行为,风习,有理智与不理智,文明与不文明,有好有坏,有引导真善升华,有引诱邪恶堕落,需要合理正当教化引导。思无邪,行不逾,礼义廉耻,正理平治,文明兴盛善道。
                        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尊重真理,尊重贤智,应道理正义为权威。
                        以真理正义为标向准则,最终权威,求真求善,不断趋向真善,如此,虽有过程,曲折,而不妨碍不断进步、提升完善。
                        判断对错是非,破除谬误,趋向合理准确,求真求实,乃做学问基本标准。基本标准都无,则所谓哲学,徒玩弄言句,自欺欺人,故作高深,欺世盗名而已。标准,为方向目标道理准则之义。依事实,辨是非,断正误,明道理,正准则,显真知,导真善,为学问,哲学标准。应当去伪存真,明正标准,而非破除标准。
                        应该说,懂得鉴辨合理非理,正误是非,尊重理智,追求真理道义之人,才真正知道怎么去独立思考!
                        荀子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一切皆当以是否合乎道理正义为标向准则。
                        言不在多少,在于是否合理,适宜,正当。
                        现时代环境,欲利劳争,喧嚣熙攘。时代境缘,大抵如此。达者修德立本,内反心安。


                        IP属地:浙江13楼2019-11-22 10:46
                        回复
                          关于世间哲学唯物唯心等辩,依佛法略解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由心识妄立能所觉别扰动,起现尘物境界,心识境物相待作用,互为因缘,展转结集,而起世俗根尘情识色受想行识等心物世间。世间之变化,以心识为本。若心识寂定还元,尘物境界销融,心空境寂,圆常寂明,则为佛法所言清净涅槃。
                          人类心神统摄六根识,以六根识为用。若依循六根尘情识习烦恼染浊,则身心依报境缘随转染浊。若能摄持六根,修行净化以归清净,则身心依报境缘随转清净。是为含识世间染净转化因果大义。
                          迷昧心物因缘集灭、含识世间染净转化因果义理,迷昧道义所趋,依世俗意识,官能习见,器物世间运作变化经验知识等,种种观察,验测,思辩,认断知见,所谓哲学,不透凡俗,终究迷误。


                          IP属地:浙江14楼2019-11-23 12:27
                          收起回复
                            筹建道源学舍初步选址场所,山村老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1-30 11:13
                            回复
                              修行达道,道法真如
                              传统道家修养之法,要略在于平息识神心火,平淡七情,化解粗浊欲气,平和调养,摄化精神气质,宁心静气,精神内摄,归元,执中守一,虚静明通,以合道德。理论方法,当以荀子学说为明正。与原始佛教圣道理法,净三业,摄六根,戒定慧修法,参合融通,圣学心法,一道同归。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道一以贯之。”“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荀子曰:“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及,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之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人生凡迷,知苦发觉,教化明德,圣道真善。除惑内明为圣学,惑业无明为外道;明理敬义为君子,无知任纵为小人。上道不道,是以有道;下道欺夸,其实外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德,仁,义,礼,法,统于一道,贯于一理,融贯不悖,是为传统道德正经正教,正道正化。至如所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等说,迷昧道义宗统、道理事实,离经叛道,妄作高明,逆理欺诬,其实乱道,智者不取,摒黜远离。


                              IP属地:浙江16楼2019-11-30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