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004贴子:338,952

击破“一枪未放”的谣言——九一八事变全景纪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此文纪念918八十八周年,望吧友多多指教


IP属地:辽宁1楼2019-09-18 19:26回复
    沈阳——北大营之殇
    北大营,作为扼守沈阳北大门的军营,早在日俄战争后边开始修筑。张作霖时期,北大营几经升级,成为一座现代化兵营,并逐渐成为东北军军官教育和近代军事教育基地。
    1931年驻守在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独立第七旅。第七旅由张学良卫队团改编而来,武器精良,下辖步兵第619团、620团、621团及旅直属骑兵队、汽车队、通讯连、迫击炮连、机枪连以及战车队、辎重队和军官教育班。
    可事变发生那一晚,第七旅明显准备不足。被日军称为“张学良的拳头”的旅长王以哲不在营中,第620团第1营事先被派驻到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第621团三个直属连被派到东大营防守且团长何立中不在营内,第619团倒是没有部队外调但团长张士贤不在营内。

    独立第七旅旅长王以哲(1896-1937)


    IP属地:辽宁2楼2019-09-18 19:28
    收起回复
      日军从本土运来的240毫米重炮疯狂蹂躏着北大营的营房,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将屋顶掀掉,第七旅的官兵们在一轮轮爆炸中呆坐在床上,武器则安然锁在库中。而营外的,只有日军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的五百人而已。
      当然,日军的进攻也不是丝毫没有遇到阻力。当日军自西部和西北部冲入北大营时,遭到了部分东北军官兵的还击。而靠近弹药库的第620团,在团长王铁汉的带领下,将枪支弹药从库中取出并还击。
      可由于早就下达不抵抗的指令,又缺乏军事主官,那些还击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巨大的炮击伤亡下,第七旅不得不撤出北大营。在日军快要冲进营房时,还有一些官兵固执地坐在床上,被强行架走。就这样,东北军精锐独立第七旅七千余官兵,撤离北大营。
      进攻方日军独立守备第二大队在这场射击训练般的战斗中阵亡2人(陆军伍长新国六三、上等兵增子正男),负伤22人。东北军留下了数百具尸体。

      遭炮火蹂躏后的北大营


      IP属地:辽宁3楼2019-09-18 19:30
      回复
        与此同时,关东军第二师团第三旅团所辖的第29联队,向沈阳城发动进攻。他们经由工业区(现沈阳北站附近),向沈阳城的小西门方向发起进攻。小西门迅速被占领,日军登上西城墙并向城内守军射击。城内东北军守军在没有受到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但很快被日军冲散。给日军进城造成最大麻烦的,是警察。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的黄显声指挥城内的警察部队据守公安总局和东关公安分局顽强抗击日军一晚,但在日军重火力面前力战不支并带走所有枪支弹药有序撤离。

        黄显声(1896-1949),东北义勇军创始人之一
        沈阳公安局商埠一分局南市场分所警士高曙光,也因此成为十四年抗战史上第一位查明的牺牲者。黄显声撤离沈阳城后,于辽西组织辽宁抗日义勇军并成为东北义勇军创始人之一。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国民党逮捕黄显声。我们熟悉的红色文学作品《红岩》中,小萝卜头的老师正是黄显声本人。1949年重庆解放前夜,黄显声被国民党特工枪杀。

        进入沈阳城内的日军


        IP属地:辽宁4楼2019-09-18 19:31
        回复
          之前从关内战场返回的东北军飞机,此时尽数云集沈阳,还未来得及向东北各处调遣。负责守卫东北军航空司令部所辖的航空队及兵工厂驻军,原本就是地方性质的安全守备部队,兵少人弱,武器低劣。在日军几次进攻下就四散奔逃。排列整齐的数百架战机,连同尚未开封的进口维修工具设备,一并被日军俘获。
          东塔机场、奉天兵工厂陷落。除了战机之外,东北军大量武器装备陷入日军之手。法国雷诺坦克、仿奥匈式辽造大中型榴弹炮、仿日式辽造各类野炮、法国进口皮筏艇……种类之广、数目之巨,让日军叹为观止。

          日军清点缴获机枪
          随着东大营内的讲武堂学员同北大营官兵一路撤走,日本关东军几乎在一夜之内占领了沈阳地区。多年以来,张氏父子苦心经营的中枢沈阳,就此沦陷。


          IP属地:辽宁5楼2019-09-18 19:32
          收起回复
            关东军的困境——日本内阁反对扩大事变
            攻占沈阳之顺利,大大超出了关东军的预期。看来无视陆军中央主张的日程,提前一年发动事变果然没有错。在9月18日深夜至第二天凌晨关东军连向军部发送三封电报,指责东北军炸毁日方铁路,己方“不得已”发动惩戒作战。并希望进军吉林省。
            9月19日上午7点,军部会议召开,众人一致认为关东军处理得当,并一致通过向内阁提交增兵计划。
            同日上午10点,内阁会议召开,外相币原喜重郎的言论让大家大吃一惊:中国军队并未抵抗、关东军少佐参谋花谷正持刀恐吓森田领事并不答应停止战争行为、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要求关东军停战未果。这一切都是关东军搞的鬼,日本的国际形象将会因此受到影响。弄得在场人员,特别是军部满脸黑线。原本欲破壳而出的增兵案硬被生生咽了回去。
            阁议确定了“不扩大事变方针”并要求关东军严格遵守。然而,虽然名义上阻止关东军的独走,可实际上并未对这种私启战端的行为加以苛责。这表明了军部的拉偏架刻意护短的立场。
            原本在关东军拉拢下蠢蠢欲动的朝鲜军,也收到了参谋总长的三封电报,不得不停止行军。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亲自致电军部要求增兵,也遭到拒绝。政府的“不扩大”和同僚的“不配合”,使得关东军异常沮丧。本庄繁甚至对出兵吉林的计划产生犹豫,在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两个小时的苦苦劝说下,方恢复信心。
            可尽管日方内部矛盾重重,中国军政各界要人皆对日本政界军界不甚了解,无法利用他们的矛盾从中周旋,只能在“日军举国来攻难以招架”和“日方小规模挑衅,忍耐自重”的两个极端点间跳跃。
            在关东军的一再求援下,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坐不住了,他以“事及至此,为防止皇军的自灭,更为救助同胞,自不管本身毁誉褒贬和进退的是非”为由,擅自越境出击。之前被要求停止行军的嘉村旅团如同脱缰野马向沈阳出发,于21日下午抵达。而在次日的内阁会议上,内阁成员居然承认了越境行为。一方面,内阁缺乏与军部对抗的勇气;另一方面,在对外扩张方面,内阁和军部也有着利益一致性。
            关东军缓解了兵力不足的困境,“喜形于色,对朝鲜军感佩不已”。终于,他们可以北上图谋吉林省了。


            IP属地:辽宁6楼2019-09-18 19:32
            回复
              长春——中日双方首次激战
              早在4月,第二师团第三旅团的司令部就调防至长春,其下辖的第4联队也随司令部驻防长春满铁附属地内。9月18日晚事变如约爆发,驻长春日军紧急出动,除一部分南下进攻沈阳外,一部分进攻长春境内的东北军要地:宽城子和南岭。
              宽城子兵营原为沙俄时期兵营,经过清末以来的改造和扩建,营房四周有深水沟、砖墙和交叉火力的工事环绕。驻扎在这里的,是东北军第23旅663团第3营的500名官兵。
              9月19日凌晨,日军第三旅团第4联队下辖的第1大队和第2大队围攻宽城子守军。
              守军指挥官,第3营营长傅冠军开战之初便阵亡(一说战斗殉国,一说交涉时被日军枪杀)。其余东北军官兵便在失去主官的情况下对进攻日军展开了顽强的反击。不同于北大营的不抵抗,宽城子守军迅速从库中取出武器并迅速占据营房内各工事、围墙、房顶等有利地形。

              宽城子兵营内,守军于营房架设掩体


              IP属地:辽宁7楼2019-09-18 19:33
              收起回复
                日军首先进攻营房东侧,并通过操场支援苦战中的西侧日军。但通过操场时遭到守军齐射,日军中队长负伤,军号手阵亡。而西侧的日军则被东北军机枪排打得抬不起头,无奈之下西侧日军撤离并和东侧日军会和,与守军隔空枪战。
                日军又对守军把守的南侧围墙发动的数次冲锋,均被猛烈火力击退。日军不得已改变战术,除留下少量人员迷惑守军外,其余大部日军迂回至营房北侧,并组织由中队长、少尉及见习少尉组成的敢死队企图渗透至营房内全歼内部守军。但这一企图迅速被守军发现,营房内东北军将仅存的兵力集中起来,利用窗口和制高点还击,并以轻重机枪对出入口进行火力封锁。进攻日军伤亡惨重,悉被击退。
                就这样,东北军663团第3营的500名守军在外无援军内无弹药补充的情况下,抗击日军接近一个联队(团级单位)7个小时的进攻,击退数十次进攻。9月19日上午10点多,日军增援抵达,山炮和步兵炮轰击守军工事,而守军已弹药近枯。日军趁机蜂拥而入,解除了守军的武装。

                阵亡日军悼念仪式
                宽城子之战中,日军伤亡近百名。其中包括步兵少尉熊川威、特务曹长菅原民助、步兵伍长大和田利三郎在内的25名人员阵亡,另有60余名轻重伤。
                东北军第3营守军则有包括营长傅冠军、第2连士兵张玺山、吴金山、陈永贵、朱振昌、程述松,第6连连长王一臣及该连士兵刘明祥、崔连云,第5连连副张德玉等90余名官兵牺牲,另有50余人受伤。
                宽城子之战后,长春当地的红十字会职员和居民收容阵亡东北军遗骸,捐资购买棺木并安葬于附近荒岗。1934年前后,该墓地被日伪强行挖掘并毁坏荡平。


                IP属地:辽宁8楼2019-09-18 19:35
                回复
                  在南岭,日军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抵抗。
                  南岭大营,占地30万平方米,驻守在这里的是东北军独立第二十五旅671团、独立炮兵第19团及附属辎重营,其火炮射程可覆附近关东军控制的铁路。总兵力近4000人,有36门野战炮。
                  9月19日凌晨1点20分,日军已渗透至南岭炮兵营西北方。趁着营内40余名士兵牵着马过哨卡离开,日军一齐开火冲了进去,并趁着营内大部分官兵还在酣睡中将放置在操场上的16门火炮全部破坏。为了防止被赶来的东北军合围,已冲入营内的两个日军中队又退了回去,返回原集合地并等待独立守备第1大队增援。
                  南岭守军立刻从库中取出枪弹,占据有利地形并观察日军动向。上午9时,在小规模掩护炮击后,潜伏到671团营地的南部、西部和东部的日军发动攻击,当即遭到守军火力网的打击留下大量尸体。随后几次强攻均告失败。

                  日方描绘南岭之战的绘图——《仓本少佐之死》
                  随后双方在南岭反复拉锯作战,场面焦灼。由于通往弹药库的路被日军切断,守军弹药见底。中午12时左右,攻陷了宽城子的第2大队主力赶到,骤然改变了战场形势。缺少弹药的守军疲于应对四面日军,最终决定用剩下的弹药从东侧日军中打开缺口并有序撤离。
                  南岭守军在没有收到命令的情况下,自发坚守营地12个小时。在战斗中,共有250名东北军官兵牺牲。又一次,红十字会职员和当地百姓收殓并掩埋守军遗骸,并将伤兵送至吉林陆军医院。

                  被炮轰后的南岭兵营
                  在南岭之战中,日军独立守备第1大队陆军少佐仓本茂阵亡,是第一个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将校级军官。除此之外还有陆军大尉前市冈孝治、陆军少尉芦田芳雄等43名日军阵亡,56名日军受伤。
                  趁主政吉林的张作相不在,早就渴望复辟大清的吉林边防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投敌卖国。他将省城吉林内的守军撤出,并派人迎接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
                  9月21日,日军占领吉林,23日至25日,日军占领郑家屯、通辽、洮南、新民等地。一周时间内,辽吉两省大部分地区化为敌有。


                  IP属地:辽宁9楼2019-09-18 19:37
                  回复
                    11月4日中午,日军进攻大兴站左翼阵地,企图以迂回包抄的方式围歼守军。黑龙江守军发现后,除正面保留兵力牵制日军外,派骑兵连截击日军并将已突破左翼防线的日军击溃。随后日军又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攻击正面阵地,黑龙江省政府卫队团英勇战斗,阵地几经易手最终都被守军反冲锋夺回。马占山于危机中派省防军步兵第4、5团从左右两翼火力支援,骑兵第4团则对正面日军攻击,骑兵团击退日军攻势后,阵地里的守军又对日军发动了反冲锋。
                    经过三天的激战,大兴一带守军阵地被日军摧毁殆尽,守军减员严重。6日晚,马占山将守军撤离至昂昂溪修整。日军在大兴攻防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阵亡官兵48名,伤200余名。滨本支队长被撤职,改由第三旅团长长谷部照俉担任。

                    江桥保卫战
                    自11月4日至18日晚,双方军队就昂昂溪附近的阵地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面对日军飞机火炮的掩护和步兵的猛烈进攻,黑龙江守军一次次地反冲锋,屡屡击退日军攻势。但由于嫩江桥已经修复,日军补给源源不断,自大兴失守后齐齐哈尔北部无险可依。而11月的黑省天寒地冻,地面开始结冰积雪,无法及时构筑工事。19日晚,马占山下令守军向克山、拜泉方向撤退。19日,齐齐哈尔沦陷。
                    日军在“江桥抗战”中伤亡382名官兵,除此之外,由于黑省天气寒冷,因冻伤而失去作战能力乃至致残的日军亦有数百名。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遭遇的最大挫折。


                    IP属地:辽宁13楼2019-09-18 19:41
                    收起回复
                      锦州——辽西咽喉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沈阳陷落后,张学良在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和辽宁临时省政府,并将辽河以东的东北军集结于锦州,锦州成了张学良在东北的最后基地。

                      日军独立守备队在锦州与山海关一带侦查
                      日本驻华北的军队看见关东军大展拳脚,也早已跃跃欲试。天津驻屯军请求关东军尽快围歼残余东北军。10月8日,关东军驾驶着缴获的东北军飞机轰炸锦州,炸死炸伤百姓近三十名。1931年11月27日,日军向锦州发动进攻并在饶阳河站附近与东北军发生战斗。日本装甲列车与中国装甲列车展开对射并被击中撤退,负责驾驶列车的两名满铁司机死亡,独立守备第二大队代理大队长板仓繁大尉重伤不治身亡。

                      击退日军的东北军装甲列车


                      IP属地:辽宁14楼2019-09-18 19:43
                      回复
                        自关东军挑起事变以来,日本就遭受了一连串的国际质疑和孤立。这次对锦州的轰炸和地面作战更是大大刺激了各国的情绪,特别是独立于“国联”之外的美国。美国国务长官史汀生立刻给币原外相发去警告。为了避免激怒美国,币原直接给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打电话,得到了“关东军的行动不会直接针对锦州”的保证,并转告史汀生。基于此,参谋本部在27日后的一昼夜给关东军连发四道《临参委命》,命令其“不能实施以救援天津军为目的,擅自渡过辽河以西的作战行动……已进入辽河以西的部队应立即全部撤回”。
                        意外的是,史汀生在事后于记者的会见中却将这一秘密交涉公之于众。日本各界一片哗然:“原来下令停止进攻的不是天皇,而是美国!”无论军部还是媒体纷纷指责币原泄露军机,原本有控制军队希望的币原也沦为众矢之的。这导致了若槻内阁的垮台。

                        日军向锦州进军
                        1931年12月13日,有政友会背景的犬养毅组织内阁上台。其“亲军”色彩引来了军部的欢迎和兴奋。犬养表示“将与军部协作,积极解决满蒙问题”,随后完全解除了辽西作战的限制。
                        到了11月末,张学良仍寄希望于外交解决。一方面,锦州守军前有关东军后有华北日军,随时有全灭可能;另一方面,广东国民政府和南京粤系人物的抗日态度捉摸不清,张学良三次向中央请援,均无回应。荣臻表示:“中央不拨一份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有意徒令我军牺牲,故置我军于死地。”
                        1931年12月15日,在粤系的逼迫下,蒋介石辞职下野,张学良也随之辞去副司令的职务。似乎蒋的离去对张是不小的影响,关东军从中认为张学良已经失去了战意。
                        1931年末,关东军以“讨匪”名义展开了锦州作战。此时经国联调停,锦州被划为中立区,东北军随后在张学良的指示下撤离锦州。正规军走了,锦州附近只剩下了来路不同、服装武器形形色色的义勇军。1932年1月3日,在击溃了周边的义勇军后,日军进入锦州。

                        日军攻占锦州,摄于古塔前
                        日军在锦州城西门上高高挂起了长5尺宽4尺的日本国旗。
                        “在锦州城头高高飘扬的沾满鲜血的国旗——是朝鲜残留部队的青年士官们,切手指头染成的。”
                        锦州保卫战就这样结束了。


                        IP属地:辽宁15楼2019-09-18 19:46
                        收起回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东北义勇军兴起
                          1932年1月9日,日军骑兵第二十七联队向锦西进犯。第二十七联队尽管是团级单位,但此时尚未组建完毕,是由一百多名骨干组成的架子联队。行至上午,突然遭到密集的火力围射,袭击他们的不是正规军,而是附近的民团百姓。
                          在民团的三面包围下,日军联队长古贺传太郎中佐阵亡,其身边的副官米井三郎大尉、警卫兵上原英先后战死。残存日军在野口茂三中尉指挥下反攻,快要接近民团所在的碉楼时,野口中尉头部中弹身亡,日军残部撤离。不仅古贺联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同其一道出发的松尾辎重队更是被全部歼灭,松尾少尉阵亡。
                          这便是辽西义勇军作战的常态,而此时,不仅辽西,整个东北白山黑水间都响彻着义勇军的枪声。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地方百姓、东北军官兵、警察甚至土匪组成30万人的巨大规模。而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反攻营口、吉林等东北大中城市,给日军造成很大的打击。
                          脍炙人口的《义勇军进行曲》风靡全国,包括蒋介石在内的高级军政人物多次在公开场合领唱,后来参加远征军作战的第五军200师更是以之为军歌。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东北义勇军是由东北军民自发组建,即无政党组织,也无纲领约束,展现了最淳朴的爱国之情。
                          然而这种松散的组织也为东北义勇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由于缺少开辟根据地的经验、国民政府的冷漠、执着于攻打大城市外加东北恶劣的野外自然环境。东北义勇军在1932年至1933年间日军残酷的围剿中支离破碎,东北地区抗日主力被东北抗日联军取代。随着满洲国的建立及关东军的不断增兵,在东北地区建立大规模根据地已不可能。


                          IP属地:辽宁16楼2019-09-18 19:47
                          回复
                            哈尔滨——最后的北境
                            双城,哈尔滨的门户。
                            1932年2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在车站架枪取暖时,突然遭到中国军队机枪和步枪的密集射击,猝不及防的日军死伤六七百人。
                            身为东省特别区的哈尔滨,凝结了十足的俄国元素。躲避十月革命的沙俄贵族逃难于此,那些深巷的妓女、门口的马夫,很可能就是昔日的富家千金、俄国将军。而此时日军已经探清了苏联的中立态度,便决定出兵。
                            入关道路彻底被隔绝,哈尔滨是东北屹立的孤城。
                            防守的是东北军步兵第二十二旅、第二十四旅、第二十六旅、第二十八旅、由吉林省政府警卫团及部分绿林武装组成的自卫军冯占海部,马占山的部队也到达附近支援。还能动的部队,差不多都在这了。

                            日军进攻哈尔滨的部队,主力仍为第二师团,以第三旅团为右翼,以第十五旅团为左翼。位于齐齐哈尔的混成第四旅团也欲参战,但由于铁路被抗日部队阻断,未能到达。
                            由于部分守军将领幻想国联干涉,致使九一八事变后未能构筑有效工事,此时又天寒地冻难以挖掘。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守军只能以民房和围墙作为掩体。
                            2月5日下午,哈尔滨沦陷。在九一八事变后,经过4个月零18天,东三省全境沦陷。

                            哈尔滨近郊,被摧毁的日军装甲列车
                            据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报告的《东北军民死亡清单》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东北军民死亡情况为:老百姓死亡12026名,正规军死亡20214名,警察死亡390名,义勇军死亡25618名,总计58248名。


                            IP属地:辽宁17楼2019-09-18 19:49
                            收起回复
                              国联干涉来了——李顿报告书出台
                              1932年1月28日,见关东军的战功卓著,眼红的同僚又上头了。这次是在国民政府的心脏——上海。

                              一二八事变中的十九陆军
                              没想到的是,日军根本不是第十九陆军的对手。在几次增兵、换帅之后,伤亡惨重的日军才勉强将国军击退。这是国民政府正规军第一次和日军交手,戳破了日军横行无敌的神话。可日方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不仅在于国民政府仍然委曲求全地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更重要的是,因视线暂时被转移,日本在东北的傀儡——满洲国得以建立。
                              关东军将溥仪从天津秘密带出,以“五族共和”为大旗的满洲国,其势力范围仅限于东北四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方傀儡,而非大清帝国“复辟”。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这无疑大幅度加深的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

                              日方所谓物证:两根枕木、几件衣帽、一把步枪
                              在事变发生一年后,蒋介石、张学良苦苦期盼的国联调查结果终于来了。1932年10月2日,李顿报告书出台。首先,报告书揭露了日本方面的侵略行为,指出满洲事变系日军自导自演栽赃嫁祸给中方的无耻行为;但随后又承认日本在东北之特殊地位,提出国际共管。尽管李顿报告将中国的利益出卖,日方还是以国联不承认满洲国为由,推出国际联盟。
                              已经将外交做绝的日方,更加不需要看各国脸色了。


                              IP属地:辽宁18楼2019-09-18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