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吧 关注:92,151贴子:260,364

【科普帖】关于某些对楚汉时期中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常见误解集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可否认,动漫和影视类以及文学作品确实影响力不小,也是绝大部分人了解历史的入门途径,但娱乐性与真实性往往有极大的出入甚至有的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在本吧内经常能够遇到不少的不了解当时背景又不合理的粗浅观点,为了在未来避免更多无谓的争执和重复解释。
本帖希望针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各种常见的问题在此作出统一的回复和讨论,
希望能够帮助到喜欢西楚霸王和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们,在对历史人物发表意见之前养成做草稿打底的良好习惯。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09 22:47回复
    下面一一来指出:
    1.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只有力气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打仗不靠计谋,只靠巨鹿之战一战成名,是匹夫之勇。
    首先,项羽本纪一开始已经在巨鹿之战里详细记载了他使用谋略的过程。
    这里是后人针对他才华的一些评价: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吕蒙正: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周总理:“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
    “勇冠万夫,智超凡俗。”
    除了这些个人主观的意见之外,用事实和战绩说话,他毕生亲自领导过的战役除了巨鹿之战,
    还有以三万破五十六万战绩震惊中外的彭城之战,三下二夺的成皋荥阳等战役的胜利,在二十七岁的年龄段亲自主导分封天下的过程,拥有联盟之主的地位,这样成就,在历史上可以说非常少见,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绝对当得起智勇双全这句话。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09 22:52
    收起回复
      2.项羽本来可以做皇,帝却搞分封十八路诸侯,简直大开历 史的倒退,车。
      从名义上说,项羽是反秦势力的首领,加上诸侯军烧咸阳宫的行为,已经完全站在称帝的对立面,从组织实力来说,项羽的势力并不足以支持他做皇,帝,
      结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与客观规律相适应,战国到楚汉的社会,对封建制怀有普遍认同感,“分茅列土”成为诸侯王是很多社会精英人物的梦想,在经济、法律等方面,六国地区对秦沉重的压迫和严刑酷法不适应,有不满情绪,以六国贵族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群体普遍有复国的愿望。
      对于文化建设上来说,分封非但不是历,史的倒,退,比起大一统更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形成。
      具体详见项籍吧精品贴《浅谈读史心得》一文,https://tieba.baidu.com/p/5039523167
      知乎何越曦的《项羽想建立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下?》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6-09 22:56
      收起回复
        3.项羽不定都关中,衣锦夜行,是目光短浅的做法。
        王关中名义违背了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楚怀王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实质上王关中对项羽不利之处也太多,
        项羽的发迹,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跟随他叔父项梁一同举事,第二个阶段是杀宋义战巨鹿,因为在巨鹿的出色表现,项羽得以压制各路诸侯,取得分封天下的权力。
        项羽的两段发迹历史,都是从根本上与秦人为敌,都是建立在消灭秦人基础上获得的,而关中是老秦人的聚居地,他根本就没办法在老秦人的地盘上站稳脚跟。
        项羽想占据关中,只能靠武力镇压,只能在关中大洗牌,但这需要在项羽成功消灭所有诸侯后才能推行,否则其他诸侯会趁项羽「治理」关中时出来搞事情,到那时,项羽不足二十万的楚军,在异地他乡的关中,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快就会瓦解。
        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项羽必须先行回到楚地去,靠楚地的民心和楚地已经运作完善的官僚体系来支撑项羽从军阀到国君的过渡,而后才能徐图天下。
        具体详见王子今的《论西楚霸王都彭城》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09 22:58
        回复
          4.鸿门宴上,项羽妇人之仁,能够杀刘邦偏偏放过他,是他的自大无知。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项羽本纪里的这句话汉王集团的势力已经不可小觎,盲目引发冲突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大动,乱。
          对于汉王集团的安抚与处理,仅看当时的情况,恰恰十分明智,是完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佳策略,项羽充分显示了他作为领导人物的手段与水平。
          如果非要马后炮,说杀了刘邦还怕什么,最合适的时机也不会是鸿门宴,
          而且是刘邦拥兵自据函谷关的时候,但这时机已经被项伯的通风报信破坏了
          具体详见百度资料《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并非妇人之仁,实为深谋远虑》一文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09 23:01
          回复
            5.项羽政治能力低下,不会用人,让人才都跑了,不是个好领导,是将才非帅才,他因为性格和政治短见而失败。
            事实上身在乱世之中,能不能用人要根据背景与客观情况,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这些都是项羽用人获得成功的例子。
            很多人往往有种误区,将大势力斗争之间的成败原因统统归纳到集团领导个人的性格和缺点上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属下的流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形势而变化,并没有必然规律可言。
            身为政治人物,项羽的政治能力非但不差,而且水平相当之高,起码在这种年纪在怀王的压制下凭借自己的努力上位,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堪称高明的政治家的手段。
            所以项羽不但不是政治能力低下,还是一个水平相当优秀的政治家。
            详细论证详见项羽吧的精品贴:
            yaoleimeichong的《楚汉人才流向论————兼谈刘,项用人之优劣》http://tieba.baidu.com/p/6011994219
            霍嫖姚的《政治高手项羽》http://tieba.baidu.com/p/6013857785
            三港余志成的《项羽之败,无关能力》http://tieba.baidu.com/p/6049958847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09 23:03
            回复
              6.楚汉之战中只有项羽喜欢屠城,一夜坑卒二十万,凶恶至极,残暴不仁。
              不论古今中外,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观念都是无法同日而语,对敌人的宽容是对自己的残忍,从战略作用来看,消灭有生力量是古代军队作战的有效手段,自先秦白起到当时的军队作战中屠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有相关的记载
              1.“南攻颍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高祖本纪》暨《秦始皇本纪》
              2.从攻项籍,屠煮枣。 屠胡陵。——《樊郦滕灌列传》
              3. 击陈豨,屠马邑。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绛侯周勃世家》
              4. 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韩信卢绾列传》
              而项羽作战之中表现的勇猛是众所周知的,这里不为屠城洗白,只想说明坑卒二十万的记载不是完全准确的。
              擅长古代战争史的秦汉专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豪分析说:被杀的秦军降卒可能只是一部分,是跟随章邯投降而中途又想背叛作乱的秦军士兵,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降军通常有一种胆怯心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们的一些伙伴面临杀戮时,根本没人站出来真正反抗。这样以来,投降的秦兵编制被打乱了,这个20万建制的部队也就不复存在。?
              根据考古发现,楚坑位于义马市南3公里的千秋镇二十里铺村西南。呈东西走向,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这种体积无法容纳二十万人之多。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09 23:06
              收起回复
                从其他人对项羽的评价来看,项羽也算不上残暴不仁,起码仁的一面是客观存在的: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韩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结合实际情况,韩信季布等功成名就后,回到原楚国势力的地盘,当地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战乱发生太大的变化。
                详见本吧yaoleimeichong的论证《千古杀降奇冤——新安大坑杀真相》
                http://tieba.baidu.com/p/6011994219
                三港余志成的《刘汉治下社会的残破和项羽楚国治下社会的平静》http://tieba.baidu.com/p/6100096290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09 23:06
                回复
                  7.怀王是楚国的君主,项羽的上司,项羽凭什么不服先入关为王的约定?
                  其实巨鹿之前项王原来的优势只有军权和在项家正统地位的号召力,但大部分都被项梁掌握,项梁死后,这点优势后来还被楚怀王使用政治手段而剥夺。从巨鹿之战就能看出来项王心里第一位就是灭秦,不然夺完军权大可以直接和楚怀王一刀两断,还等什么将来入主关中?
                  怀王本来就是由范增建议,项梁所立的傀儡,没有精心扶持他上位的项家,楚怀王什么都不是,战争期间所有军事开销等都是项家人所出,楚怀王作出的贡献微乎其微,白吃白喝也想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后来依然被尊为义帝,他得到的与付出的向来不成正比。
                  由此可见,怀王之约本来就是楚怀王对付项羽的政治手段而已,根本不具有公平性和可行性。
                  具体论证详见本吧三港余志成的《怀王之约根本不具有可行性》http://tieba.baidu.com/p/6017038227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6-09 23:11
                  回复
                    8.历史一直都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为什么可以例外?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出自《庄子*盗跖》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
                    自古以来,项羽绝非唯一的一个不以成败论英雄而著称,古今中外皆有。
                    英雄本身不局限在某个特定行业之中,各行各业都会出现作出贡献的英雄,
                    革命尚未成功,为理想而贡献牺牲的烈士们,无论在楚汉之前之后都多不胜数,都值得尊重,
                    古人讲究高风亮节,如伯夷和叔齐在商朝被灭后不食周粟,甘心作为无名小卒,可见古人绝非以成就高低作为评判英雄的唯一标准。
                    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恰恰是大一统时期之后开始普及起来,更不是一种成熟和有意义的价值观。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6-09 23:13
                    回复
                      9.史书的评价美化了项羽,有记载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所以项羽不是好人。
                      我们要注意这句话是楚国内部人的话,关于楚国内部势力集团之间斗争是史记没有记载的,但从项羽被夺军权和怀王发出了著名的先入关中为王的分化政策来看是明显客观存在,无法代表那个时期所有人的意愿。
                      众所周知,史记是汉室成功官方的记载,经历多次修改,
                      《后汉书。杨终传》:“终又言:“宣帝博征髃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可以说在汉代历史上书籍对项羽的历史也是一再降低的,所谓美化的内容基本难以保留下来,不存在一篇将项羽所谓背约杀义帝烹人屠城等负面事迹毫无保留地记载下来的美化,而事实上恶负怀王之约与弑杀义帝等问题都是存在争议的。
                      总的来说,汉室官方美化自身的可能性远大于美化项羽。
                      具体论证详见本人在吧里发表的《论史记不应是美化小说,而是诠释汉室合法统治的长篇正传》一文,http://tieba.baidu.com/p/6060430945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6-09 23:15
                      回复
                        10.项羽为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从不会听人劝。
                        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凡是计策全盘接受。
                        范增的三计半,除了上面说的极不合理的鸿门宴杀刘邦都听从了。
                        韩信的所谓献计不听,从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风格就与他善用精兵强将以少胜多的风格完全不同,上文已经提出,项羽同样也不可能选择关中来作为都城。
                        从荥阳对峙之中没有杀刘邦的亲属来看,项伯的提议是被他接受的。
                        一个外黄小儿的劝告也能让他放弃了最后一次的屠城。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6-09 23:16
                        回复
                          11.项羽残暴无知,焚烧了阿房宫与掳走秦宫书籍宝物,
                          事实以上事件根本与项羽无关,考古界已经证实,有据可查,阿房宫遗址尚未建成,秦宫书籍宝物等早已经被刘邦军队转移。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6-09 23:18
                          回复
                            12.项羽不学无术,学剑,剑不成,读书,书不成,学万人敌,又不成。
                            史书说项羽学书不成?虽无从考证,但却有千古传唱的《垓下歌》!学剑不成,却成为了历史上的唯一有数次记载以一敌百的人类。学兵法不成,却打胜历史上最有名的两次战役“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三句话竟然有两句记载被事实辩驳的体无完肤,剩下的那一条还有真实性吗?具体论证详见项羽吧精品贴,
                            yaoleimeichong的《刘项原来不读书?项羽的文化程度》一文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6-09 23:24
                            回复
                              以上内容纯推广使用,学识高深的老手们大可不必在意,也欢迎各位有识之士进行其他有意义的补充。特意感谢项羽吧吧友们参与了本文的编辑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6-09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