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36,032贴子:71,192,688

回复:尽信书不如无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南线,1947年1月18日,在华东人民解放军举行的鲁南战役即将胜利结束而由中原突围进到陕南、豫西和鄂西北的李先念部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毛告诉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要他们在三、四两个月内,在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灵活作战,将这个地区“创造为机动战场,以便吸引邱军及其他薛、顾主力来此而歼灭之,大约在五月间主力即可向中原出动”,以支援李先念部(《毛军事文集》,第3卷626页)。他还告诉华东的陈毅、陈士榘、粟裕、谭震林,要他们在鲁南战役结束后准备在陇海、台枣两线“打几个大歼灭战,开辟向南进攻的道路”(《毛军事文集》,第3卷622页)。1月24日他又致电华东领导人并告刘邓:“我们已令刘邓缩短内线作战时间至四月底为止,准备五月开始(包括休息时间在内)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华东方向,亦请按此计划办理,努力争取于五一以前在内线解决蒋军主力,并完成外线作战的一切准备条件(弹药、新兵、干部、经费等)。”(《毛军事文集》,第3卷638页)。这是毛第一次具体规定南线的两大主力——华东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外线出击的时间和方向。
  由于战场实际情况的迅速变化,毛在以后对这个计划又作过三次调整。


89楼2018-06-20 10:27
回复
    第一次局部调整,是在1947年3月6日和5月4日。修正的原因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华东野战军举行的莱芜战役已胜利结束,一举歼灭国民党军7个旅,主力正集结在胶济铁路一带进行休整;同时,李先念部大部分已脱离险境,安全渡过黄河,进入太岳解放区,另一部正在渡河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改变了要华东野战军提早转入外线援助李先念部的计划,指示华野“大约本年内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毛军事文集》,第4卷1-2页)。但规定晋冀鲁豫野战军5月挺进中原的任务仍没有变化。


    90楼2018-06-20 10:27
    回复
      1947年3、4两月,南线的战场形势又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国民党军队把进攻重点改置于南线两翼的陕北和山东。进攻陕北的胡宗南军很快就陷入困境。二,处于南线中部的晋冀鲁豫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分别转入局部反攻,在豫北和晋南收复了大部失地。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毛在5月4日对南线战略进攻的部署作了进一步的调整:“现在可以确定下列诸点:(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三)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六月一日)以前完毕。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四)陈谢主力(四个旅)在现地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上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部,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毛军事文集》,第4卷50页)。随后5月22日,毛又电告陈粟谭等:山东方面,应“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毛军事文集》,第4卷81页)。这样,就初步形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独力先出中原,华东野战军在完成内线作战任务后再越陇海铁路东段进入苏皖边区作战,两军夹津浦路密切配合作战,以及陈赓部西进陕北,直接配合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部署。


      91楼2018-06-20 10:28
      回复
        第三次修改是在1947年的7、8月间。这时面对的情况是:一,晋冀鲁豫野战军依照毛“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的决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于六月底自豫北南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转战一月,歼灭国民党9个半旅,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军正调集重兵准备在鲁西南狭小区域内同晋冀鲁豫野战军“决战”。二,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上集结重兵、集团滚进的部署,同时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的作战,华东野战军按照毛的决定,以5个纵队兵力分两路出鲁西、鲁南,以4个纵队留置鲁中正面。但7月份攻滕县、攻邹县、攻济宁、攻汶上、攻南麻、攻临朐,都打成消耗仗,没有达成预期的歼敌目的,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三,陕北地区的军需尤其是粮秣供应十分困难。


        92楼2018-06-20 10:29
        回复
          针对形势的上述变化,毛及时组织南线主力转入进攻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但在具体部署上又一次作了大的调整。第一,将陈谢集团的进军方向从西进陕北改为渡河南下,挺进豫西:“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将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陇海路潼关、洛阳、郑州段,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毛军事文集》,第4卷143页)。第二,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略事休整后,下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毛军事文集》,第4卷147页)。第三,华东野战军出鲁南、鲁西的5个纵队在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下,就势进入鲁西南;另由陈毅、粟裕指挥1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主力由鲁北南渡黄河,会同陈唐5个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外线(西线)兵团,首先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边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的广大地域内往来击敌,逐步将鲁西南、豫皖苏两区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华东野战军的另外3个纵队及由胶东地方武装刚组成的1个纵队组成东线(内线)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指挥下担任保卫胶东解放区、钳制山东战场国民党军之任务。第四,西北野战军仍然独立在陕北战场坚持内线作战,钳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并为自己今后转入外线作战创造条件。


          93楼2018-06-20 10:30
          回复
            3、刘邓大军鲁西南大捷后在毛严厉催促下,尽管有不同意见,仍被迫放弃休整仓促跃进大别山,陷入空前困境
              为执行上述毛的跃进中原战略,刘邓大军于6月30日以第1、2、3、6纵队12万人、62门榴弹炮和山野炮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历时28天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9个半旅5.6万人,缴获包括64门山野炮在内的大量物资。此役能歼灭被围敌军,我军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羊山集顽抗的整编66师师长宋瑞珂被俘后感叹我军“炮火猛烈得使我们抬不起头来”。鲁西南战役表面看是外线跃进作战,被称为揭开战略进攻序幕,但仍是依托豫皖苏老解放区作战,还是内线歼敌。连同此前歼敌4万的豫北攻势,刘邓大军战争开始以来在内线已经“九战九捷”,使国民党军队损失30个旅、近30万人。鉴于刘邓内线作战的显著战绩,毛于7月10日要求刘邓争取在陇海路以北更多歼灭敌军。“我军愈在内线多歼敌人,则出到外线愈易发展”(《毛军事文集》,第4卷131页)。
              


            95楼2018-06-20 10:31
            回复
              然而很快毛就改变决心,7月23日要求刘邓不要后方跃进大别山,同时要华东野战军1、4纵队(叶飞、陶勇)渡过长江到闽浙赣创立根据地(电文如上述)。
              毛这个跃进战略使刘邓、陈粟感到困难很大,均请求休整和再在内线歼敌一段时间。刘邓于7月28日复电称:部队的目前状况是,连续作战,伤亡13万,炮弹消耗殆尽,无法补充;没有新兵.俘虏可补足伤亡,但至少要20天的教育争取;医院已人满为患、一时难以抽出作进军之用;甚至连大别山地区的军用地图还不完备。总之,眼下部队亟待休整,若立即南下转向大别山敌占区,困难极大。此次鲁西南作战原考虑依托老区接济,故所带经费不足半月开支,一到南面即难生活。刘邓还认为当前战局有利,“我们当前有敌十几个旅,战力均不强,山东敌难西调鲁西南,因此仍有内线歼敌机会,如果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两个月,再消灭其七八个旅以上,则南下更少困难”。陈粟也于27日致电中央军委:目前国民党军在华东、晋冀鲁豫可机动兵力不过30个旅,“如果我们能在内线再歼其机动旅10—12个,将对外线歼敌有极大之便利。而要求得在内线歼敌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捕捉战机”。陈粟认为,插入敌后完全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大规模作战困难太大。他们建议在内线再作战一个月,然后南进便利较多。


              96楼2018-06-20 10:32
              回复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势,刘邓大军除初期利用敌军疏忽在高山铺歼敌1个师外,难以打歼灭战,还被迫分两个指挥部行动。到1948年2月,已无法在大别山立足。
                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要求刘邓转出大别山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打歼灭战(《毛军事文集》,第4卷388页)。2月8日刘伯承致电邓小平,考虑将中原领导机关转移到豫西和桐柏。邓小平2月9日复电中央军委,赞成转出大别山:“我野部队在大别山内一时很难打到好仗,辗转消耗亦不合算,集中作宽大机动,并利于粟的行动,实属必要”(《从延安到北京》,278-279页)。
                  刘邓大军1947年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到1948年3月28日主力转出大别山,历时7个月,换得的代价是什么呢?人员减半。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征时的实力统计:第1纵队33357人;第2纵队31000人;第3纵队26468人;第6纵队26322人;野战军直属队6370人;总计南下124147人。
                  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未经补充时的实力:第1纵队15363人;第2纵队11627人;第3纵队15384人;第6纵队14280人;除去野战军直属队不计,尚存56654人。


                100楼2018-06-20 10:35
                回复
                  主力转出大别山时,“留下一批军区部队和分遣开展地方工作的人员,姑且计万余,即便加上此数,亦不足7万人”。
                    由浩浩12万大军变为不足7万人马,笔者已经感到不需再举更多的例子,发更多的感慨了。仅此冷冰冰的数字,足以使人们体味到刘邓大军所付出的艰难、困苦、英勇和牺牲。


                  101楼2018-06-20 10:36
                  回复
                    4、华东野战军仓促“七月分兵”,遭受空前挫折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大胜后,毛改变了要华东野战军6月10日前配合刘邓出击外线的计划,计划华野至年底仍在内线作战。5月22日,毛电告陈粟谭等:“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为此决定山东方面应“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毛军事文集》,第4卷81页)。毛要求华东野战军在完成内线作战任务后再越陇海铁路东段进入苏皖边区外线作战。


                    102楼2018-06-20 10:36
                    回复
                      孟良崮惨败后,蒋介石起用侵华日军头号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拿出了“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的新作战方针,将主力9个整编师24个旅摆在不到50公里正面上,猬集一团滚进,华野一时无战机可寻。6月22日,毛指示华野“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但一个星期后,毛又改变了决心,于29日指示华野:刘邓转入战略进攻后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华野须分兵出击。“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其远后方之方针”(《毛军事文集》,第4卷113页)。这一指示,对5月22日要求华野不分兵、坚持内线歼敌的方针是一个根本的修改。
                        华野于次日即6月30日就立即决定执行分兵方针,实行紧急分兵方案——派陈士榘、唐亮率第3、8、10纵队西取津浦路,叶飞、陶勇率第1、4纵队绕过敌人重兵,直下鲁南,只留下第2、6、7、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鲁中坚持,以便三方呼应,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103楼2018-06-20 10:37
                      回复
                        7月2日,中央军委回电,除指出陈、粟、谭分兵部署甚好外,还要求陈士榘、唐亮的3个纵队“在打泰安得手后……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的通道”。此后,中央军委又决定叶飞、陶勇的2个纵队也向鲁西南挺进。
                          时值山东连日暴雨,山洪横溢。出击鲁西南的5个纵队在20多个日夜中顶着瓢泼大雨和齐腰深的泥水,全线出击津浦路,但除在费县歼灭敌军1个旅外,汶上、济宁、滕县等要点均未攻克,局面被动。叶飞、陶勇的1、4纵队遭桂系拦阻,被迫徒涉因暴雨猛涨的沙河,丢弃大部分重装备,减员达2万人。坚持内线的4个纵队在粟裕指挥下,7月17日打南麻的整编11师,因连日阴雨弹药受潮,难以发挥效力,5昼夜只消灭1个团。7月24日攻临朐第8军,时逢暴雨山洪,弥河泛滥,临朐城外水深数尺,又是一个5昼夜,仅仅吃掉2个营……南麻、临朐战役,华野内线兵团歼敌1.8万人,自身伤亡达2.1万人,超过了敌军。


                        104楼2018-06-20 10:37
                        回复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打了八仗,却有五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巨大,然而比伤亡更令人焦灼的是部队士气受到重创。从临朐前线撤下来,粟裕以沉重的心情起草了8月4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就南麻战役失利引咎自责。8月6日,陈毅亲笔写了份“指人译”的电稿,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除检讨“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之外,特别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但此时毛的心情比陈、粟更焦急,自从刘邓挥师南下,凡有刘邓电报来,无论白天夜晚,毛必亲自处理。为保证大军南下顺利,他令陈赓率部渡过黄河之后,又几次电催陈粟南下豫皖苏钳制敌人,以减轻刘邓的压力。然而陈、粟至今未动。刘邓来电告急:国民党数十个旅形成堵截包围态势,企图将我围歼于进军途中。毛于8月30日致电陈粟:


                          105楼2018-06-20 10:38
                          回复
                            你们在惠民留驻时间太久,最近几天又将注意力放在胶东,其实目前中心环节是在陇海南北积极行动,歼击及抓住5军、57师,攻占一切薄弱据点直接援助刘邓。我们对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20多天毫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轸、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
                              这封极其重要的电报,没有收进《毛军事文集》,只在《毛军事年谱》中简略提及(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98页)。电报措辞是严厉的。近一个时期,毛发给各野战军的电报均以中央或军委的名义,唯独给陈、粟的电报则全部署名“毛”,并且必签上4个粗重的A,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华野西兵团渡河南下。由此足见毛的决心与焦急。次后毛亲自署名督促西兵团外线出击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发来,措辞一次更比一次严厉。用陈毅后来的话说:“当时的情景,真是火烧屁股——迫得紧!”


                            106楼2018-06-20 10:39
                            回复
                              为此陈粟于9月3日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进行了外线出击的动员,随即出击豫皖苏。但也是一直难以打开局面,与国民党军在中原拉锯近一年,损耗极大,发展困难。“七月分兵”时,华东野战军27万人,军区36万人,合计63万人,为全国解放区第一;到一年后的1948年7月,野战军35万人,军区31万人,合计66万人,基本与一年前持平,外线几个主力纵队元气大伤,编制缺额情况严重。1纵仅20163人,3纵23112人,4纵21800人、6纵20700人,均只有编制数的2/3左右。内线作战的许世友山东兵团情况稍好(如9纵30735人)。这就是华野外线作战一年的情况,与第一年内线作战后兵力翻番相比天差地远,原本兵力全国第一的地位也被东北超过。


                              108楼2018-06-20 1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