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游记》的刊本上,并未署作者之名。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始署撰人为元初长春真人丘处机,其后陈士斌的《西游真诠》、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和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等均从之。本世纪20年代,由鲁迅、胡适等学者推定,其作者为淮安吴承恩。于是,解放后,国内出版的《西游记》均署名为吴承恩。然而,吴承恩的出现太突然了,而且铁证几乎等于零,难免招致非议。尽管如此,却也由于缺乏铁证,大家只好沉默。不过,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宁缺无滥。果真吴承恩不是作者,我们宁可署以无名氏,也不该让他昌名顶替。因为吴承恩的问题,是影响《西游记》研究走向深入的关键问题。这块绊脚石不踢开,《西游记》的主题也永远突不破“滑稽”二字,因为吴承恩“善谐谑”。
诗言志,歌永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孟子的“以意逆志”,就倡导的是这种思想。那么,百回本《西游记》的思想境界,吴承恩能否达到和拥有呢?他具不具备创作《西游记》的时间和条件呢?他被定为《西游记》的作者,其证据是否充分呢?好在他留下使鲁迅抱有极大希望的《射阳存稿》,还有同时人与他的交住,可以让他们对他有个起码的了解。
诗言志,歌永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孟子的“以意逆志”,就倡导的是这种思想。那么,百回本《西游记》的思想境界,吴承恩能否达到和拥有呢?他具不具备创作《西游记》的时间和条件呢?他被定为《西游记》的作者,其证据是否充分呢?好在他留下使鲁迅抱有极大希望的《射阳存稿》,还有同时人与他的交住,可以让他们对他有个起码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