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004贴子:338,952

“有情有义”蒋光头——那些受西安事变牵连的人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挖坑待填,以此纪念西安事变81周年。


IP属地:湖北1楼2017-12-12 08:59回复
    西变20周年的时候,敬爱的周相在纪念会上曾说:因为既捉了蒋,又在蒋的统治下,张杨两将军要牺牲是不能避免的。为了抗日就要付代价,这是值得怀念的。他们是千古功臣,永垂不朽和特别使人怀念也就在此了。
    可我们仍然清晰的记得,36年12月25日,当有情有义的蒋光头被释放,在他登上前往南京的飞机前,可是拍着胸脯以所谓“领袖人格”担保不追究张杨两人的责任,也不会追究事变参与人员的责任。
    然而接下来的历史我们都已清晰的看到,张杨的结局是一囚一死。正如周相所言为抗日就要付出代价,食言而肥的蒋光头不仅因为这场使他丢了面子的事变报复了张杨两人,还牵连了他们的个别部下,也使他们成为了这场救国行为的“牺牲者”。


    IP属地:湖北2楼2017-12-12 09:13
    收起回复
      为义气坐牢的黄显声


      IP属地:湖北3楼2017-12-12 10:55
      回复
        年纪36岁的少帅!就这样被蒋介石关了大半辈子!东北军也被肢解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2-12 12:41
        回复
          岂止有情有义,还慈悲为怀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2-12 12:51
          回复
            礼义廉耻常凯申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12 15:50
            回复
              太“有情有义”了,法古今第一完人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2-12 22:10
              回复
                接上。
                第一次知道黄显声的名字是因为小萝卜头,老实说在去年《少帅》放映前,我从未将这位小萝卜头口里的“黄伯伯”,跟西安事变,跟小张联系在一起。然而翻开史料他们的联系竟是如此紧密。
                1928年5月,北伐军与奉军在开封交战,此时希望与北伐军息战议和的小张是找黄私谈,敞开自己的心声。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小张是混在黄显声的部队里回东北接手了父亲留下的烂摊子。
                1929年1月,杨常而去,黄显声是现场的8位执行人之一。
                1931年918,黄显声率领着辽沈大地的警察们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
                1933年小张下野后,黄显声向何应钦据理力争,阻止了蒋何对东北军的分裂企图。
                可以说黄是小张嫡系中的嫡系,而史料也告诉我,黄显声对小张的忠诚,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忠诚。
                小张被扣后,黄就和张学思一起为小张的自由奔走着,他和张学思甚至商定愿用两人的自由换小张一人的自由,然而38年2月2日,陈诚设下了鸿门宴,从此,“报国欲死无战场”成为了他的标签。
                “虎入牢笼威不倒”“汉卿不出去,我绝不出去”“我就是牺牲,也是跟随汉卿反对蒋某攘外必先安内而牺牲,是为国家、为民族牺牲,是光荣的!”
                史料里的这些话语句句刺痛我的心扉,而我更记住了一个日子——1949年11月27日,黄显声被枪杀于白公馆步云桥,他的血不曾染红抗日战场,却仍以鲜血诠释着他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忠诚。


                IP属地:湖北11楼2017-12-18 15:25
                回复

                  有资料说李英毅是因为想去参加抗日离开了小张,也有资料说他和小张吵了架摔了东西而被请开,但不管怎样,他最终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去了白公馆,在那里他默默的跟着黄显声,留下企盼光明的只言片语,但最终跟黄显声一起倒在了光明来到之前。


                  IP属地:湖北12楼2017-12-18 15:36
                  收起回复

                    夏宝珠(图中抱小孩的那位),同样也是小张的副官,后来跟随了于学忠。只不过在抗战中为了帮助于学忠、谢珂传递信件就被抓住丧了性命,而具体何时何地被害却成了谜题,“一个副官能搅起多大的风浪?”于学忠曾失望的怒喊,然而对于独 裁 者,恐怕永远没有为什么这三个字。


                    IP属地:湖北14楼2018-01-02 14:14
                    收起回复

                      丛德滋(1910—1942)东北大学的流亡学生,西安事变期间《解放日报》的主笔,丛德滋用手里的笔墨为西安事变出彩的宣传工作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虽然也曾因东北军东调而失落迷惘,但最终作为地下TG他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为团结一致,打回老家去的誓言而奋斗,然而团结抗战、统一战线这些字眼在某些眼里是那么刺眼,于是他们张开了抓捕的网,操起了屠刀……


                      IP属地:湖北15楼2018-01-02 14:32
                      回复


                        宋绮云、徐林侠、小萝卜头……他们的故事不须多说……
                        “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IP属地:湖北17楼2018-01-02 15:05
                        回复


                          同样是两名无辜的副官,但同样也是为了信仰,倒在了光明之前。


                          IP属地:湖北18楼2018-01-03 15:03
                          回复

                            也许比起大名鼎鼎的杜聿明,杜斌丞的名字远不及这位在解放战争战场上四处给KMT救火的堂弟。且比起堂弟忠心耿耿的拖着病体为蒋家王朝救火,杜斌丞早就站在了K记的对立面。然而正如西变的八项主张里,有着对联合各党派联合救国的阐述,47年国共战火纷飞之时,也有像杜斌丞这样一批人士,期盼消弭战争,和平建国。但正如抗战是需要牺牲的,和平同样需要牺牲,光明与希望用血来祭奠。


                            IP属地:湖北19楼2018-01-03 15: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