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004贴子:338,953

柳条湖事变全程回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第一次更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帖子
观看须知
1:本贴全程干货,请慢慢细看
2:张黑粉请素质回贴
3:我会对张学良的功与过作简短的评价
4:本贴含有大量借鉴资料 借鉴资料如下:
电视剧 《少帅》、电视剧《西安事变》
百度百科、《蒋介石传》、《张学良自述》
《走向战争的日本》、《顾维钧回忆录》
电视剧《东方战场》、《“圣断”的虚构与昭和天皇》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东北军》、《张学良东北易帜》




1楼2017-10-28 22:42回复
    1928年,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头目河本大作发动了“皇姑屯事变”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由上到下被压炸成粉碎,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回到帅府后伤势过重逝世!日本关东军的目的和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一样就是引起奉军的冲突而扩大事件,占领东北,炸车后不久,日本人先后制造了奉军军车脱轨事件和沈阳炸弹案,企图引起混乱。6月16日,1万8千余名日军士兵又在沈阳城南演习,竟然唱着“南满是我们家乡”的歌曲,暴露其占领东北的图谋。身在兰州的张学良得知关东军已开始秘密调动,他化装成一个伙夫,秘密返回奉天!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以稳定局势。由于日军不知道张作霖是否毙命,未敢贸然行动。直至张学良潜回沈阳,才于6月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等到把一切相关事宜都安排好了,东北地方政府才对外宣布张作霖的死讯。从此以后,为了怀念死去的父亲,铭记杀父之仇,张作霖的忌日便成了张学良的“生日”。皇姑屯事件暴露了日本关东军的庞大野心 用张学良的话来说:“日本就是想将东北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3楼2017-10-28 23:13
    回复
      张作霖死去后,张学良子继父职 就任“东北保安司令” 此后张学良在媒体上宣称:“如果南方国民政府不用武力解决东北问题,我愿意和平解决东北统一问题”此话一出 国内国际舆论沸腾!英美各国认为中国统一已成趋势三无法阻挡的!日本也认为东北统一后,自己在东北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侵犯,千阻万挠阻挡东北统!日本田中义一首相密电沈阳的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几度晤见张学良,提出勿与南方妥协的警告。7月19日更把田中的意图面送张学良,其内容有:一、南京国民政府含有共产色彩,且地位尚未稳定,东北目
      前犯不着与南京方面发生联系;二、如果国民政府以武力进攻东北,日本愿意出兵相助;三、如果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正金银行愿予充分接济。
      少帅张学良不为所动,坚持易帜!1928年的“双十节”,张学良为检验和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北大营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阅兵时,他身穿新式陆军大礼服,头戴法国平顶式军帽,腰系金丝织的刀带并佩挂着礼刀,刀柄和刀鞘镶嵌着金花,下垂金丝绦穗,雄姿英发、神采奕奕,可以想见他当时的鸿鹄之志和良苦用心。 但是易帜时间一推再推,日本关东军激进派威胁张学良:“若张将军非要与国民政府统一!我们关东军将不会坐视不管”最后经过3方协商,日本政府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东北易帜终于定了下来
      1929年12月29日 易帜典礼在奉天省府礼堂举行。张学良身着深黄色中山服,监誓委员方本仁身穿长袍短褂,在融融军乐声中,众人先向党国旗、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方本仁恭读遗嘱后,即就监誓员位,授印于东北正副司令及东北各委员各厅长,复由东北边防军正副司令及奉吉黑热四省府主席以次各委员举右手恭诵誓词。至此中国实现南北统一!中国的南北统一让关东军激进派极为不满!但是他们递交的对华强硬政策被拒绝,令他们十分失望!



      29楼2017-11-24 12:28
      回复
        1929年1月10日,震惊东北政军界的杨常事件发生了! 杨宇霆、常阴槐被张学良的卫队处死,罪名是:阻挠国家统一,及图谋不轨发动政变!我对张学良的行动持赞许态度
        杨宇庭是东北王张作霖的老将,东北的兵工厂是杨宇庭一手打造的!东三省兵工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当然了将这些功劳全部归于杨宇庭是不正确的 因为当时东北兵工厂有很多俄国遗留下来的设备,还有日本的大力援助,这个才是东北兵工厂为何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杨宇庭并非文武双全之人,甚至还有联合徐树铮壮大自己势力的情况 1918年张作霖成立“援湘军”后,自任总司令,原陆军次长徐树铮任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杨宇霆任职期间,在同学徐树铮的鼓吹拉拢下,企图发展个人势力,合谋利用奉军名义,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招编新兵4个旅。此事被张作霖得知后,免去徐树铮副司令职,并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之名,将杨宇霆撤职。杨被解职后,任北京总统府侍从武官、西北边防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后来,张作霖于1921年重新启用杨宇霆,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的要职,兼三省兵工厂督办。
        杨宇庭兵败江苏就可以看出他自大的性格目中无人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杨宇霆出任江苏省督办。但因其骄横自恃,目空一切,还未等站稳,竟被孙传芳组织的5省联军击溃,落荒而逃,失去江南。
        大帅张作霖死后,面对年纪不到三十岁的少帅,杨宇霆作为大帅时的核心智囊摆起老资格尚有情可原,常荫槐也自不量力摆起了老资格,而且气焰比杨宇霆更甚。他公然在多件大事上以权谋私,与杨宇霆相勾结,阴谋削弱和打击少帅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他的后来被枪杀,按东北话说“纯是自己柮的”。
        一次,杨、常要挟少帅,提出增加拨款扩充沈阳兵工厂。鉴于东北财政困难,少帅未允。杨宇霆有恃无恐地说:“我有办法,可由铁路收入垫付···”常当即点头应允。然而,此前不久,少帅曾向常荫槐提出,可否挪用部分铁路资金以充军饷。常荫槐当即粗暴地予以拒绝,其骄横之态,使张大为难堪。
        平时,常荫槐动辄表现出对少帅的鄙夷蔑视,到处说:“小六子少不更事,懂得什么!”更有甚者,在公开场合,常荫槐对少帅也不尊重,倨傲无礼。奉军撤离北京时,将京奉路机车及客车悉数开往关外。后来,阎锡山提出,放还车辆,以利交通。少帅已同意放还,但常荫槐却抗命不从,并且说:“这是我的事情,这些车辆归我管。他管不了我。”常荫槐就任黑龙江省省长后,北宁铁路、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两职均未辞去。尽管少帅再三催促,让常荫槐尽快辞去两处兼职,但他依然揽权不放,拖延去职。
        一次高级会议上,少帅轻微顶了了常荫槐两句,常荫槐竟然当场指着他的鼻子辱骂道:“鳖犊子,你懂个屁!”期间杨、常二人大事小事都自作主张,很多事情是先办后,再找少帅补个签字。
        然而,常荫槐却深感杨宇霆对他的知遇之恩,时时处处对杨唯命是从,因为他担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中东铁路督办和黑龙江省长,这些职务都是杨宇霆所保的。
        常荫槐在黑龙江省长任内和黑龙江军务督办万福麟积不相容,万曾报告少帅,说常荫槐故意积压黑龙江的军费。而省政府又扩充山林队,有替杨宇霆培养势力的企图。
        事实的确不假,常荫槐出任黑龙江省长后,以黑龙江为根据地,狠抓兵权,与黑龙江军务督办万福麟分庭抗礼,争权夺势。常荫槐借助哥哥常荫廷的实力,以及杨宇霆从沈阳兵工厂资助的枪械弹药,甚至擅自动用铁路资金,大肆编练了约20个营兵力的山林警备队,还向捷克订购了2万支步枪。
        这么大的事,二人均不事先报告已经主政的少帅。当张查问此事时,常荫槐竟拍着桌子大声说:“扩建林警队我早就批完了,还请示什么?”把少帅抢白得半晌无语。
        不仅对少帅如此,杨、常对其他拥戴少帅的元老也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东北各地的元老们敢怒而不敢言,只好暗地里诉苦。
        张作霖身亡不久,少帅酝酿东北易帜时,关内各方均派代表前往沈阳争取奉系,唐生智派刘兴、白崇禧派叶琪先后到了沈阳,他们都先去见杨宇霆,杨也公然向他们表示,关外的事我杨宇霆可以作主,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
        刘兴和叶琪都信以为真,也就没有及时去见少帅。后来在一个公开集会上,少帅见到了刘兴,大为惊讶,因刘兴说他是唐生智派他来的,便问刘兴“为何不来见我?”刘说:“已见到杨督办,面陈一切。”第二天在某项会议席上,少帅询问杨宇霆是否已和刘兴、叶琪见面。杨傲慢答道:“是的,我们可以分开来做,你走中央路线,我和地方派系联络···。”有人告诉少帅说,杨宇霆这些做法都是常荫槐的策划。
        在“杨常事件”发生数日前,常荫槐自黑龙江抵达沈阳帅府,要挟少帅罢免中东路督办吕荣寰职务,提出让与自己私人关系密切的刘哲继任,并且手持纸笔,蛮横无礼地胁迫张立即批准任命,气焰咄咄逼人,少帅气恼未允。
        就在“杨常事件”发生的当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相偕赴帅府面晤少帅,促使张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任常为督办。而且声称:除南满路外,将中东路包括在内,一并划归铁路督办公署管辖。少帅当场表示,中东路为中苏共管,事关外交,须从长计议,不应操之过急,免生枝节。
        然而,杨、常却要求张立即决定,并将事先写好的字条拿了出来,迫使其批准签字。少帅推托说:时间已晚,容饭后再议,并当面邀请杨、常在帅府共进晚餐,杨、常推说回家用饭。
        待杨、常晚饭后归来进入帅府老虎厅,便发生了令举国震惊的枪毙杨、常的事件。



        30楼2017-11-24 12:31
        回复
          1929年对东北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继1月10日的杨常事变后,又一件大事发生了 就是比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规模还要比这大20多倍的中东路事变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道:“当时我认为苏联的军事力量远没有日本强大,在日俄战争期间 俄国大败,我当时认为如果想要报仇【杀父之仇】就得让日本看清我的力量,让日本人怕我们!而且我当时刚刚执政东北,想让国内的势力看清楚我自己的军事实力,我当时认为:如果我们连苏联这个日本的手下败将都打不过,更别提抗衡整个日本了!”
          中东路事变中 东北军动员了十余万人,我认为中东路事变 东北军兵败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占据东北,故战事不利时可退往东北,战事有利时可以出兵关内,故此勇敢精神不够。奉军多数将领都是土匪出身,军事素质差,军队兵员素质亦差,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这一点暴露无疑,因此奉军一度大力发展海空军,空军实力一度号称全国最强,大力任命年青将领,但总体上进取精神仍然不足。 也就是说政治政治工作远没有苏军好,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直都处于一只豪无宏大目的的军队,只想扩大自己的利益! 这在后来张作相在热河抗战失败后反省道:“奉军的老将都是从日俄战争那代打起来的,当时我们对待外国列强侵略者的态度是能利用则利用,能周旋则周旋,没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论武器装备,军事人才 东北军不差于苏联红军 但论政治思想东北军和苏联红军对比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我先说说 事情的起因缘故:
          1929年,張學良下令回收中東電話權,蘇聯予以默認,但蘇聯駐奉天領事庫茲涅佐夫就東三省交通委員會收回中東路電話權問題,向張學良提出抗議,要求償還百萬元安裝費。
            4月,張學良召集張作相、張景惠、呂榮寰等討論中東鐵路的問題,蘇聯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允許華人擔任商務、机務、車務、總務、會計、進款等6處處長,但要求中國方面承認中東路蘇聯工會。張學良故此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不久即收回中東鐵路哈爾濱气象觀測站,蘇聯亦予為默認。張學良更認為蘇聯沒有什么了不得的。
            1929年5月27日,張學良得蔣介石密電。電文大意是:馮玉祥組織“護党救國軍”叛亂,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有關,讓張派人搜查蘇駐哈領事館。張學良立即密電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不知讀者對此人有否印象,此人土匪出身,后投靠倭賊,任偽滿國務大臣達十年之久,其人長于書法而無气節,曾有書法言“日本之興即滿洲之興”,印于偽滿郵票,印象甚深,此為我中華民族之恥,莫忘之!),張景惠即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使館,搜走兩箱祕密資料,并稱蘇共定于本日正午12時至下午3時在哈爾濱蘇聯領事館地窖內召幵“第三國際
          共產宣傳大會”,以“俄人宣傳赤化,顯違奉俄協定”為由,在搜查中將前來領事館的中東路沿線各站、三十六棚地區各工厂職工聯合會、蘇聯商船局,遠東煤油局、遠東國家貿易局等負責人39人逮捕,甚至抓走蘇聯駐哈總領事,同時封閉了蘇聯職工會,并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晚10時,張景惠電令“沿線軍警嚴加防範”。29日,張景惠下令封閉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蘇聯領事館。31日,蘇聯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此即為“中東路五二七事件”,成為中東路事變的幵端。
          苏联方面做好了战与和的两手准备,一边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一边秘密调兵赶赴东北边境,两国贸易也中断了,苏联驻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地领事馆纷纷撤离回国,中东铁路苏联职员亦相继辞职或离职。 另外苏联并成立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统辖苏联远东地区所有武装力量,以加伦为统帅,孰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伦将军是什么人,他是昔日蒋介石自己的军事顾问、国民革民军北伐的总设计师、是个中国通。 另外南昌起义加伦将军也向中共提供了作战大致计划,及国民党军的军事部署,为南昌起义立下汗马功劳!张学良自己也毫不示弱,调动10个旅的兵力进驻中东路两侧,也开始动员军队,但是东北军元老张作相却消极对待此事,他认为东北军即使调动全部军力也未必击败苏联!于是阻挠其子张廷枢增兵东线,不仅张作相消极抗苏,其他进驻中东路两侧的其他东北军官也是抱着苏联不会进攻中东路的态度,没有对边防有太多的重视!导致东北军前期作战节节失利
          10月12日,终于爆发了著名的同江战役。苏军凌晨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机关炮车40余辆,后又增派骑兵约800余名、步兵3000余,向同江中国守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方海军江防舰队顽强抵抗后几近全军覆没,江平、江安、江泰、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受重伤逃回富锦。同时团以下军官17人被打死,士兵伤亡约700余
          有说当天东北海军被击沉者为三舰,后又损失两舰。另报载东北边防军海军司令沈鸿烈当时报称:此役“我陆军死伤五百余,海军亦相等”。《沈鸿烈等奋战克同江》,《大公报》1929年10月17日三版。战至午后3时,苏军夺取了同江县城,中方守军被迫退守富锦。由于苏军随后很快后撤,南京方面坚信苏联短期内不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态度上依旧不做妥协。结果,从11月17日开始,苏军分东西两路再度大举进攻。西路主攻满洲里和札兰诺尔,东路分别指向绥芬河和密山县,并轰炸了牡丹江。东路就深入百余里,打下了密山县,并进至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东地区;西路更是由满洲里、札兰诺尔,经嵯冈一气攻陷了海拉尔。黑龙江守军韩光弟旅全军覆灭,旅长及团长均告阵亡;梁忠甲旅则因突围不成被迫投降。仅西路两旅守军被俘者,就已上万,其他人员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其数。据北宁路局局长高纪毅对记者称,自中东路事件爆发至此役,东北公私损失已超过5000万元。而据苏方几年前披露的情况,仅10-11月间,苏军俘虏的中方中高级军官就有1334人,初级军官3097人,士兵14090人。科里沃舍耶夫主编:《苏联武装力量在历次战争、军事行动、军事冲突中损失揭密》,莫斯科:军事出版社1993年,第65-66页,转见刘志青前引书第190页。东北西线守军由满洲里、漠河一线,被迫退守海拉尔以东及兴安岭、博克图一线。张学良甚至要求漠河方向各卡官兵保护商民退至嫩江,以就食粮。
          东北边防军两度失败,损失惨重,张学良被迫不顾南京方面的反对,单独与苏联订立了城下之盟。此举虽令南京不满,蒋介石终因顾虑到关内逐渐形成气候的反蒋风潮,而不得不曲予承认。此一事件,虽属中方收回自身权益的行动,结果却是南辕北辙,不仅损兵折将,人民遭殃,国家尽失颜面,而且还严重暴露了东北军的实力以及国际社会在中国东北问题上可能干预的程度,从而为两年后日本关东军大胆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东路战争结束后 东北军海军主力基本被歼灭,陆军折兵损将 韩光第等爱国将领的牺牲更是导致东北军爱国意志衰落!



          31楼2017-11-24 12:36
          回复
            张闾琪(1919——1929)张学良的第3子!1929年死于一场意外,这场意外正是日本关东军对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报复,前面的内容已经说了,东北易帜后,日本关东军递交的《对华强硬政策》被日本政府否决!但是激进的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却没有善罢甘休!他们看上了张闾琪!
            1929年秋天,学业上进的张闾琪忽然染上了重病。初时咳嗽,后来发热,严重时高烧到39度。张学良那时刚刚子承父业,主持东北三省军政,虽然日理万机,但没有什么事能比心爱的幼子患病更让张氏日忧夜虑。张学良夫妇为了救治张闾琪,不惜在东北三省遍请名医,前往大帅府多方调治。
              张作霖时代的军医官王少源是张学良早年最为信仰的医师,然而此时年纪已高的王医官对高烧不退的张闾琪也无药可医。沈阳城里的外国西医几乎都请到了,唯独不请日本医师。然而这些洋医们用遍所有办法,张闾琪的疾病均不见丝毫好转。远从黑龙江和吉林请来的几位名医,也日夜守候在大南门帅府的大青楼内,轮番会诊,不停地变换处方。然而张闾琪的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到了这一年的初冬,病情反而转危,在接连月余的高烧不退之后,又陷入了昏迷状态。
              这时东北军政要人纷纷进府探病,有人向张氏夫妇建议请中医调治,也有人主张请日本医生治疗。对于请日本医生,张学良因对日有心理上的戒备,所以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请日本人进府治病。后来在无计可施时,张学良同意请中医给张闾琪治病。尽管那时的张学良相信西医而不倾向中医,但他宁肯延请中医也拒绝延请沈阳的日本医生,因为他永远不能忘记父亲张作霖系死于日本关东军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如今即便爱子病体沉重,他请来各地名医,也发誓坚决不请日本医生进门。
            然而因张闾琪的病情危重,尤其是经过一个多月缠绵病榻的折腾,本来体质清瘦的三子闾琪,如今变得越加孱弱,尽管有知名中医悉心调治,但张闾琪的病情仍不见好转。11月初,一位名叫马二琴的沈阳老中医,因有军医官马际宇介绍(他是马医官的本家叔叔),亲自上门为张学良的爱子治病。马二琴认为年将9岁的张闾琪很可能染患了可怕的肺伤寒。不过,经马二琴几服中药的调治,病体危重的张闾琪居然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出现了转机,随着高烧的渐渐转轻,进入腊月的张闾琪已能少量进食了,这给困境中的张学良夫妇以极大的安慰。正由于中医马二琴的医术,才让从前对中医多有误解的张学良,从此对中草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由于张学良当时身居东三省军政要职,身边簇拥众多关心张闾琪疾病的军政要人,这些人的初衷当然都为张学良爱子早日康复尽一份心力,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本来已有痊愈希望的张闾琪,竟因为这官场上过分热心的关怀而再次蒙受了不该发生的灾祸。
              当年12月初,由于张闾琪尚有咳嗽症状,而中医通过诊脉又不能正确诊断其咳嗽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于是有一位深得张学良信赖的奉系旧臣,极力主张送张闾琪到“仰德医院”(当地人称“南满医院”)去照肺部X光片。
            就在马医官等人暗叫不好时,胸透室内响起一声尖厉的孩子哭叫,接着有人在室内惊恐地奔走叫喊,室内显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事!等马医官和几个侍卫推开仍在阻拦的日本医生广野三田,撞开内室玻璃门扑进去时,才惊愕看见一个凄惨血腥的场面:烟雾弥漫之中,胸透机的主机玻璃板不知何因在闭门的一刹那发生了爆炸。张闾琪此时已经扑倒在那架炸裂的胸透机前,脸部胸部均有淋漓的鲜血,人早已昏迷不醒了。再看那两个日本男女,虽然也是满脸恐慌,但却没有在主机爆炸之中受到致命的伤害,仅仅是雪白大褂上沾些爆炸的粉尘罢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马际宇和一群武装侍卫慌乱中抱起已经昏死的张闾琪,向广野三田等日本医护人员发出质问。可是,广野三田对此故作惊讶,谎称是刚购进的胸透机突然遇冷而发生玻璃板爆炸。等张学良夫妇在大帅府听到噩耗并看到从日本南满医院运回来的三子闾琪时,孩子早已人事不省。虽经府内医生们的连夜紧急抢救,终因被玻璃碎片击中了要害,当天夜里便在帅府溘然而亡了!
            张闾琪之死与张作霖之死同样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嗣后张学良虽然派员去沈阳日本领事馆彻查“仰德医院”胸透机爆炸的原因,并要求该院院长广野三田提出有说服力的事故报告,严肃追究肇事责任人。但让张学良颇感失望的是,日本领事馆和南满医院均以种种借口推卸罪责。他们一面派员前往帅府吊唁,一面故作姿态地对此不幸事件表示遗憾,却迟迟不肯提交爆炸的原因报告。
              张学良自爱子闾琪神秘死去后,三五日不思茶饭,几乎每天都在儿子遗像前垂泪。夫人痛失爱子,更是精神错乱,每天哭哭啼啼,经常在梦中呼唤闾琪的名字,每天早午晚还命内侍将张闾琪生前喜欢的饭菜,准时送到儿子生前的房间里。张闾琪猝死之谜虽经张学良百般努力,直至他奉南京政府之命前往北平驻节,统率大部东北军进关之前,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调查结果。
            其实张学良已经出猜测爱子的猝死与当时虎视东三省的日本关东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还是不往这个方向去想,张学良是个较为冲动的人,晚年张学良自己也说过:“其实我个人认为,我是个冲动的人,当年西安事变,我仅仅就只策划了一个晚上,想好了那就干!”要是张学良知道其子之死是关东军所为他自己害怕会干糊涂事!
            直到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后,日本记者池宫城晃来台湾和张学良会面之前,这位《每日新闻》的著名摄影记者,数十年来始终关心着张学良的安全,他把多年搜集的关东军秘密档案复印拿给张学良亲阅。张学良通过这些与他有关的日本绝密档案资料,才惊愕地找到了历史的答案。 原来是日本关东军,以威胁利诱之手段,收买了“仰德医院”的广野三田,然后暗中布置日本特务在X光胸透机内密装炸弹,届时由特务幕后操纵引爆致死!让张学良可恨的是知道真相后已是耄耋之年。后来张学良在接受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第一句话是:我恨日本!



            32楼2017-11-24 12:42
            回复
              1930年,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最激烈的军阀混战打响,史称“中原大战”阎锡山的山西军、汪精卫的改组派、冯玉祥的西北军、李宗仁的广西军 形成同盟联合出兵反对蒋介石的独裁,要另立国民政府!后来反蒋派还拉拢的广东军、东北军等等国内有实力的军阀要求一起反蒋平分天下!经过几次合并 反蒋军达到57万人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和服从蒋介石的军阀部队【注:东北军在这里保持中立】加起来勉强达到6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在中原大战时却支持蒋介石!双方激战数个月后,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反蒋军这边倾斜!中央军开始显得支撑不住了!此时东北军处于中立状态!中东路战争刚刚平息。内战的烽火又迅速在中国大陆燃烧起来。蒋介石和反蒋派都派人与张学良会谈,可以说只要东北军站队任何一边内战就结束了!张学良虽然在马廷福的兵变中与蒋介石发生了不愉快!但还是思考了形势,少帅举足轻重决定出兵关内,支持蒋介石的中央政府!1930年9月18日【注:不是1931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一纸巧电,随后10万东北军即刻入关,冲垮了反蒋派的扩大会议!
              随后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在南京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把手!下面是张学良的就职宣言:“予以至诚,实行三民主义,遵守总理遗教,爱护人民,捍卫国家,努力于本职此誓 宣誓人张学良”
              就职后 张学良与夫人于风至赶往南京受到了南京政府的热烈欢迎,这是张学良的人生顶端,三分天下,张学良可以说已有二,整个华北的政事都归他管!
              但是对于日本关东军来说 10万精锐入关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33楼2017-11-24 12:51
              回复
                东北军在中原大战后的分布如下:
                1930年9月18日,东北军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在中朝边境上 东北军兵力不足1000人,甚至在辽东半岛中大连,沈阳等日本关东军重兵基地中东北军也没有重视,只是布置了少数兵力且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1929年中东路战争结束后,张学良提出“防苏、反共”将东北军主力分布在黑龙江中和内蒙古的满州里,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在辽东、辽西、吉林中日本关东军如无人之境的进攻,却在黑龙江中遭到了东北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这就是因为东北军的两大主力,于学忠为代表的东北军精锐、和马占山为代表的东北军爱国部队,一个在关内,一个在黑龙江,再加上在辽东、辽西、吉林中亲日派甚多,【之前的杨宇霆就是著名亲日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这些亲日派的帮助下横扫东北地区,所以说在东北南部,东北军若遭受到突然袭击,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即使张学良下令第七旅坚决抵抗,但是你们还忽略了日本驻朝鲜师团!且在关外部队中,从中东路事件结束后就一直没打过仗,而日本关东军日夜进行拂晓战,突袭战的演练,可以说在1930年末后就一直处于战备状态!
                我个人猜测如果当时日本关东军没有进攻沈阳,而是苏联红军进犯东北边境的话,张学良绝对会下令在中苏边境的部队坚决还击!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设!


                34楼2017-11-24 12:56
                收起回复
                  1931年6月,日军参谋本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国东北从事间谍活动.6月26日,被当地驻防中国屯垦军第3团所捕获,经过审讯,中村震太郎等人间谍罪成立,按照国际法则,对待外国间谍可以直接处以死刑!
                  然而日本陆军却避开其间谍活动不谈,声称“这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日本内阁会议也认为 若中国方面不能迅速调查则“日本军事当局,及外交当局应会同时决定对付行动”
                  “中村从事军事间谍活动事实清楚,物证确凿,本人也对其罪行供认不讳。命令罪犯在供词上签字。”听到这话,中村预感到自己已经到了人生旅途的最后关头,心里又怕又恨。借签字之机,他突然一拳朝身边的军官打去。由于用力过大,腕上的手表顿时脱手而飞。一看他在进行垂死挣扎,官兵们蜂拥而上,几枪托就把他打得昏倒在地。三连司务长李德保站在门口,瞥见中村的手表飞落到门口,趁混乱中无人注意,手疾眼快地捡了起来,溜出屋子。
                  “立正!”随着齐唰唰鞋后跟的磕碰声,团长关玉衡俨如一个法官,威严地宣布:“第三团团部令:成立以第三连连长宁文龙、第四连连长王秉义为队长的行刑队,立即执行对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等4人的枪决任务。团部副官赵衡为监刑官。”
                  宁文龙、王秉义指挥行刑队把中村等4人秘密押到察尔森后山沟里,于1931年6月27日零点30分下达了射击命令。“啪啪啪……”枪声响过,赵衡马上指挥士兵把尸体和行李等浇上了汽油,划火点燃。熊熊燃起的火光,把刑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很快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1931年6月27日一早,关玉衡团长带着警卫员,赶到驻在洮南府的兴安屯垦区公署。他向代理督办高仁绂汇报了处理军事间谍中村的详细情况,并出示了重要罪证。当日,兴安屯垦区公署就把情况以快邮代电的形式,向正在北平的东北军副司令长官张学良作了汇报。张学良将军马上就做出了指示,立即电令关玉衡“妥善灭迹,做好保密”。
                  遵照张学良将军的电令,关玉衡在部队中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遗憾的是,不久之后,泄密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泄密的原因就出在中村那块“三道梁 ”牌手表上。



                  35楼2017-11-24 12:59
                  回复
                    日本唆使朝鲜浪人,在万宝山强占民田,开渠筑坝。当地农民愤起填渠,遭日军枪击,死伤9人,被捕受刑10多人,史称‘万宝山惨案’。
                    万宝山位于长春西北约30公里的长春县三区境内。这里完全是中国政府所辖之地,既不是‘满铁’附属地,也不属于1909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图们江界约》所定的特区。
                    1931年4月间,‘长农稻田公司’经理郝永德,在万宝山地区租得生熟荒地400余烑,为期10年,呈具有案。本来,租种稻田例须经过官府许可,但是郝永德不经县政府批准,就擅自将上述土地转租给朝鲜浪人李升熏、李造和等9人耕种,也以10年为期。此项契约也未交报长春县政府批准立案。到5月上旬,在长春居住的朝鲜农民40户计200余人移居该处,立即从事开垦。此处地势甚洼,朝鲜农民为了引伊通河水灌溉,便着手在中国农民的熟田里开设一条引水渠。
                    5月31日,长春县政府派县公安局长鲁绮率步骑兵200余名,到马家哨口制止朝鲜人挖沟修渠。就在这时,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派土屋波平、高桥和两名日警赶到万宝山,胁迫朝鲜人继续动工。6月1日,朝鲜人仍未停工,挖沟人数最多时达170余名,态度也变得十分强硬,声称他们是‘受日人命令来此种稻,至死不能停工出境’。6月30日,长春县二区三区受害农民500余人在万宝山召开‘反对日警嗾使韩民筑堰后援大会’,决议联合各受害村庄,按户出工,进行填沟平坝。7月1日,在后援会的号召下,‘民众三、四百人各持锹锄,填塞韩人所开之水道,长及二里有余,日警骤向民众开枪’。
                    7月2日,矛盾冲突终于爆发。约在早晨7点30分左右,中国农民四五百人各执铁锹镐头向水沟方向前进。8时左右,日本警察向中国农民猛扑过来进行镇压,‘是时有日人11名在壕里见民人即行开枪,民人见日人开枪射击,恐被其害,并开枪向空中还射,约有半时之久’。11时左右,驻长日领田代派日警30余人分乘两辆卡车增援万宝山,下午3时左右到达马家哨口。下午3时,田代又派守备队骑兵50名由长春赴万宝山。午后到傍晚,这些日警奔入稻田区,‘赴各村捕人,并搜缴华农自卫枪弹’‘将村民捕去十五六人严刑吊拷灌煤油及辣椒水’,中国农民受尽日本警察的残酷折磨。接着,日方加派大批警察携带枪炮至万宝山一带布防,遍布地雷,挖掘战壕,禁止中国人在5里之内通行。在日本警察的武力保护下,李升熏等人完成了引水工程,并于7月11日通水。由于伊通河中流垒坝截流,水涨时淹没2000余烑良田。 1931年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大造舆论,致电朝鲜各报诬称中国当局驱逐朝鲜侨民,在万宝山的侨农被中国农民屠杀等等,终于在朝鲜煽动起大规模排华事件。这一事件首先从仁川开始,迅速遍及朝鲜各地,给华侨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7 月3日,万宝山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晨,朝鲜仁川外里有数十名朝鲜人向华侨开办的商店、理发馆投掷石块。中国驻仁川华侨事务所蒋主任到当地日本警察署交涉,要求严加制止。事态的发展却恰恰相反,“不意报纸仍出号外,激烈宣传,鲜人亦到处撒传单,开会聚众,至晚8时,鲜人聚集二三千人,遂大举暴动”。暴动的朝鲜人见华侨就打,除一条中国街外所有华侨商店、菜园等均被捣毁。
                    7月4日,排华暴行更加猖獗,当晚9时左右,“鲜人复于外里地方呜锣聚众,集成5000人左右大举暴动,手持木棒、铁棍、刀斧等到处搜索、击毁”。到7月5日为止,仁川一处华侨“被击毙者有三人,有数人性命不保,其伤不至死者二三十人”,财产损失则达日金9万多元。继仁川排华暴动之后,朝鲜各地出现了排华暴行。7月5日晚7时,平壤暴民“手持棍、棒、刀、斧、石块等凶器,并携带手电筒对于华侨家房,不问农工商贾,分队轮流袭击,遇我华人,不论男女老幼,恃民殴打至死,毁掠财物,焚烧账据,且带有引火燃料,随处设法放火”。据7月9日统计,平壤华侨死109人,伤163人,下落不明者63人,损失财物达日金254.5万元。
                    平壤之外,在汉城、釜山、元山、新义州等地也出现类似殴打华侨、焚烧华侨商店的严重暴行。许多华侨走投无路,只好越境回国,到7月10日为止达4500人,至7月底回国华侨人数已超过“全鲜侨胞人数的三分之一”。回国华侨“皆头破血出,身无长物,狼狈之状,不堪言述”。
                    这就是震惊中国军政界的“万宝山事件” 在1931年中影响力仅次于后来的“九一八事变”


                    36楼2017-11-24 13:01
                    回复
                      1930年7月18日,比冯玉祥更为倒戈的卖国将军石友三在日本驻屯军和张学成的援助和支持下,接受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对张学良。之前我已经说过中原大战后的东北境内防御部署是“北强内弱”主力在关内和黑龙江还有内蒙古里!然而石友三这一行为导致张学良大怒!张学良是个冲动的人,他电令驻辽东、辽西的部队抽调出6个旅的部队配合关内东北军围剿石友三,甚至连蒋介石的中央军都出动兵力帮助东北军围剿石友三!可见这件事令张学良十分愤怒!调出六个旅后,辽东、辽西、吉林剩下的主要都是亲日派将领,唯一还比较强势的就仅有驻扎在北大营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7旅了,可是杯水车薪啊!一个旅不可能守得住2个省吧!再加上日本关东军在辽东半岛和沈阳的兵力,已经对东北军形成了夹击之势!若再在吉林拉拢张景惠等亲日将领加入战斗,在东北南部日本军队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克东北南部的重镇和工业基地,形势对东北十分不利,本来张学良并没有太留意,但是从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后张学良意识到了日本人想吞并东北的野心!1931年7月中旬在平定石友三反叛后,张学良为首的东北集团要求“对日强硬态度”用武力直接对抗日本的侵略野心 但是蒋介石却拒绝了他,在庐山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当时提出的特别是少帅在东北的集团提出的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和直接抵御日本侵略的政策等要求 不过都一一拒绝。
                      时间来到了1931年的8月份,中日关系已经到了即将开战的境地,日本关东军日夜开始进行“拂晓战、巷战的训练”
                      于是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请求处理办法 国民党高官于右任是这样回答的:“目前党国的首要目标是剿灭内匪,希望东北的同仁能够理解中央政府的政策”8月16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在东北如何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吾逞一时之愤至国家民族于不顾!”张学良感到非常无奈!


                      37楼2017-11-24 13:04
                      回复
                        1931年的9月18日,将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打起精神各位 改变中国乃至改变世界历史的一场军事行动即将开始!
                        1931年9月18日,改变了张学良一生,改变了蒋介石的一生、改变了中国的格局,改变了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生,改变了“大日本帝国之国运”将日本帝国拖入14年抗战之中!为日本帝国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大日本帝国之国运终将落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38楼2017-11-24 13:06
                        回复
                          1931年 民国19年【昭和6年】 9月18日夜晚10时20分许 又一声爆破响彻了东北大地的夜空,日本关东军在南满铁路沈阳以北的柳条湖制造了爆炸事件,随后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和石原莞尓中佐以这一自导自演的事件为借口,谎称遭到的张学良部队的攻击 日本关东军29联队进攻沈阳城。独立守备第2大队进攻中国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在北平和英国武官看戏的张学良得知后 面色大改立即抛下了英国武官及其夫人于凤至马上赶往北平协和医院 张学良气冲冲接起北大营打来的电话
                          张学良:“荣臻吗?怎么个事”
                          荣臻:“副司令,日本人动手了!他们向我们北大营开火,用到了重炮,步兵从东、西两个方向向我方进攻,我军目前以遵委员长前电,不予抵抗,现在有何新指示?”
                          张学良:“他们打北大营?多少人?”
                          荣臻:“应该不在少数。目前我仍听到枪声炮声不断,当在师团规模!”
                          张学良:“师团规模?你能确定吗?”
                          荣臻:“我确定!”
                          张学良:“你给我听好了,日本人这是在挑衅,你不要上他的当,不要跟他们发生冲突,要遵守中央政府的指示”
                          荣臻:“听明白了,我现在就向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交涉!”
                          张学良放下电话,一面焦虑的同时又感到愤怒!
                          王以哲:“副司令怎么说?”
                          荣臻:“你不是听到了吗?不要抵抗,不要与日本关东军发生冲突!把武器都给我放在仓库里,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给我立即接通日本总领事管”
                          于是日本守备大队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将没有武器的东北军第七旅打得满地找牙!北大营的官兵被迫向城郊转移!另一面,日本第29联队向沈阳城进攻!遭到了黄显声的警察部队的顽强阻击!但由于警察部队没有重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抗衡,被迫撤出城! 随后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城,由于当时沈阳机场的飞行员都在度假{包含飞行联队队长}没有在岗位中,沈阳机场上的飞机没有一架来得及起飞落入日本关东军之手!随后日本关东军又向本庄繁的第2师团求援!说:“守备大队被东北军攻击,我军目前正处与交战状态”本庄繁下令:“好吧!我为事变负责!命令第2师团及所有日本关东军立刻投入战斗!对敌人实行全面进攻态势!”于是日本参战兵力从3000多人,飙升到接近2万人!日本开始对东北重镇及东北主要工业基地开始全面攻击之势!




                          39楼2017-11-24 13:11
                          收起回复
                            1931年9月19日 沈阳失守 长春、营口等东北南部重要的一线工业城市沦陷!日本关东军缴获的东北军武器足以装备4个精锐师团,甚至连张学良引以为豪的东北三省兵工厂在一夜之内就落入敌手! 日军获得的武器弹药初步统计为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百万发,迫击炮约6百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飞机262架。 同日 张学良发表了通电全国的电报:“民国19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北大营慌称是中国军队炸毁了南满铁路,而我军当晚并无任何士兵走出军营!我为尊重盟约下令部队‘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在日本军队的进攻下,第7旅的士兵没有进行反抗,甚至在日本火烧北大营时我们都没有进行抵抗!现在我已向各有关当局作了汇报” 在此同时在辽东几乎被全部日本关东乎占领!并且向吉林的东北军发出了劝降令!形势仍十分紧张!
                            9月19日 蒋介石发来电报:“沈阳事变可当作地方性冲突处理,我方切勿抵抗,力避冲突,一切听候中央处理!张学良左右不定,他对王书翰说:“对付日本这样的强国!并非东北军,及东北一隅能对付得了的!只要委员长进行全国动员,都用全国人力物力与日本对抗,东北军愿意走在抗日最前线上!”而另一面在吉林的亲日派若在此时倒戈,东北的命运将万劫不复!东北的同胞将会过上亡国奴的日子



                            40楼2017-11-24 13:16
                            回复
                              1931年末,熙洽代理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务,在日军进攻吉林时,熙洽便与日本合作,并且出任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吉林的东北军不出意料的投日!
                              吉林市驻有东北军第25旅张作舟部2个团,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所辖步兵3个营、骑兵1个营、炮兵1个营,以及迫击炮、重机枪、通信等各1个连。熙洽伪造谎编不抵抗的指示,在省政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不顾冯占海等人的强烈反对,命令驻省城吉林市的各部队及吉长铁路警备队分别撤出吉林市,集中在团山、龙潭一带,市内仅留少数部队与警察。
                              9月21日在熙洽迎接下,多门二郎率领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即占领了吉林。当晚,驻朝鲜日军混成第39旅团到达沈阳,接替了防务,第15旅团向长春集中。驻平壤的飞行第6联队的2个中队此时亦已到达沈阳东塔机场。9月23日又侵占了蛟河和敦化。在此之前,吉林东部的延吉、珲春、汪清、和龙等县已被日军占领。24日,日军又向辽宁和吉林西北进犯,先占通辽,继而又占新民,25日进占洮南。这样,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不同程度地控制了北宁、沈海、四洮、吉长、吉敦、吉海等铁路线,完成了其军事进攻的第一阶段。
                              尽管当夜守军拼死抵抗,尔后,日军直入吉林,日军都得到了预想的效果。这与熙洽引狼入室的行径有直接关系。以致《大阪朝日新闻》号外上,对熙洽的低劣行径不屑一顾。有关日军占领吉林的“战况”,竟有媒体不足挂齿之嫌。翻遍号外,仅有10张照片留存刊载,和区区文字报道,连日本记者都吝惜笔墨,熙洽一伙真是悲哀。
                              在熙洽投日后,亲日派东北军将领在板垣征四郎的劝降下,投降日本,吉林省 辽东、黑龙江省部分地区 落入日本关东军手中!


                              41楼2017-11-28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