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吧 关注:3,215贴子:32,300
  • 16回复贴,共1

罗马根本不配和汉朝相比

收藏回复

  • 218.93.118.*
无知啊无知,汉朝都已经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罗马还是奴隶社会,汉朝的生产工具都几乎完全铁器化了,论冶练技术,我们汉朝都开始炼钢了,罗马人还在用青铜短剑呢,能相比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至于语言和文字,汉字通行整个东南亚超过上千年,完全是中华文明主导的,罗马的语言现在谁还在用?罗马的文字谁还在用?字母只是符号,谁都能用,比如说汉语拼音,你能说那表示的不是汉语吗?但是你又能说它是外语吗?西夏的文字还用的汉字编旁部首呢,那是汉字吗?


1楼2009-01-23 04:56回复
    • 218.93.118.*
    汉朝的东西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罗马的东西还有多少影响着我们?欧洲有文艺复兴,为什么叫复兴,是因为完全被毁灭了,所以需要复兴。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今天的欧洲是文化上贫乏的,历史上黑暗的(中世纪,之前是奴隶制的罗马),现实以丛林法则为准的,道德上以宗教为基础的(迷信基础),在我看来除了那层物质的外衣下,仍然是动物。数千年来,他们的道德没有摆脱迷信和宗教(中国的儒家思想不是迷信和宗教),物质上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上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目前的物质文明发展并不相称,而我们受西方精神垃圾的影响,现在中国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清楚。


    2楼2009-01-23 05:07
    收起回复
      • 110.110.126.*
      有理


      3楼2010-06-06 07:05
      回复
        IP党慎重
        你有什么资格去诋毁一个伟大的文明?
        就为了彰显我们自己的文明?
        这种做,你和棒子有啥分别。


        删除|4楼2010-06-06 08:05
        回复
          这我还真没研究过,对古西方了解的也不多。
          GDP谁高?好像没有具体数字。军事?没较量过,不好说。人才?各有千秋。影响力?文化?人口?国土面积?宫殿宏伟度?


          IP属地:辽宁禁言 |5楼2010-06-06 16:31
          回复
            楼主说得不错


            禁言 |6楼2010-06-10 11:50
            回复
              从浅一点的层面来看:
              匈奴人西迁时打败了哥特人,哥特人打败了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灭掉了罗马帝国,so,罗马是大汉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实力跟大汉差n等了……


              禁言 |7楼2010-06-11 15:46
              收起回复
                山川壮丽 物产丰隆 炎黄世胄 东亚称雄 毋自暴自弃 毋故步自封 光我民族 促进大同 创业维艰 缅怀诸先烈 守成不易 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 贯撤始终 青tian白ri满地红


                禁言 |8楼2010-06-22 10:33
                回复
                  羅馬的拉丁語算是近代西歐如法國語言的基礎,也是南歐地區現代拉丁語的濫觴。它的文化也啟迪了西方的建築、農業、水利工程等技術的基礎。它的文明底蘊和內涵還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東西羅馬分裂之後,東羅馬的那個分支,可說是中世紀早期黑暗歐洲的文明燈塔,是它啟迪了後世對於古希臘文獻的整理和復興。雖然西方的哲學並不比我們深邃奧妙,但是西方哲學體系以系統條理和富有邏輯為特色,西方的文藝復興與哲學思想也是啟蒙西方科學的重要基礎,並不可小視。我們現今的物質文明體系大抵都受益於科學的發展。
                  漢朝的文化昌明,舉凡器物、制度與服飾等發展均有驚人的發展,與羅馬並行興盛於絲路的兩端,但我們的文明腳步優勝於羅馬,不僅將絲綢的流行帶到羅馬,讓西方的凱撒大帝炫耀其絲綢華服於元老院,還曾讓羅馬一度擔憂人民過度喜好絲綢用品而造成貿易上的損失與鋪張浪費,而限用了絲織品。東方的香料、東方的技術和美好,從古羅馬時代到中世紀羅馬的後期都對羅馬有深刻的影響。但漢朝也不是故步自封而受限的國度,我們也有不少香料、藥草與馬匹的飼養技術傳自西域,例如葡萄、香菜、胡麻等都是從西方傳來,其中香菜還曾經是原產於地中海的植物,而張騫通西域則使胡麻從大宛傳入漢朝。漢朝雖然輝煌昌盛,但卻並不是驕傲自滿的國度,否則武帝時期不會不斷自我省視並且改革不足之處。例如漢朝曾經是承繼戰國而車、騎並行的軍隊型態,雖然側重騎兵,然而仍保有部分的車兵。而到了漢武帝時期則參考了匈奴的軍制而發展了更為極致的騎兵戰術,使得漢朝進入全面騎兵的時代。為了支應騎兵的所需,漢朝也強化了養馬制度。並強化了後勤的系統。史書上說武帝時期“盛養馬”,以致“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養馬的技術則是參考了西域的養馬方法。霍去病當年遠征漠北時,已能動員戰騎24萬匹。可說漢朝的成功,與漢朝懂得了解自己短處而不斷向他國學習改善的積極態度有關。當今的世界正處於瞬息萬變的情形,與其比較誰的文明高,不如多作更多的自我檢視。中國古代的文明成果固然可以作為後人引以為傲的地方,然而如果因此而故步自封,或是無視現今西方學術上仍具備的強勢之處,而不去學習並引以為用,那就不太好了。


                  禁言 |9楼2010-07-23 06:42
                  回复
                    回复:9楼
                    请问。。。这繁体字是怎么弄出来的?


                    禁言 |10楼2010-07-23 20:28
                    回复
                      回复:10楼
                      在网络下载繁体的输入法,例如微软新注音或是注音输入法,然后再打字上去就可以了。顺带一提,这几天百度突然可以打繁体字上来了。所以如果觉得有趣的话可以试试看。
                      繁体输入法目前以注音为主,其它还有仓颉(以汉字部首与形像、字形拆解构成的输入法)以及繁体拼音输入法等。注音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拼音方式,是声韵学家章太炎先生所创建,于辛亥时期创制,是全球首套专属于中文发音的声韵符号系统。1918年公布推广使用。当时曾经被欧美语言学者赞誉是一套简洁而易学的汉语拼音方式。不过,内地在解放之后由于为了将汉语拉丁化,与世界其他普遍使用拉丁发音的拼音系统接轨。因此制定了汉字注音的拉丁语化规范系统—“汉语拼音”。此后在内地,汉语拼音逐渐取代注音。目前会注音的人大概只剩老一辈的人、大学院校的语言学学者或是部分觉得注音好玩的年轻电脑玩家。但在台湾,则仍然以注音为主要的拼音系统。而香港则有部分人继续沿用注音符号或是威妥码拼音系统。注音符号虽然较不易和英文、拉丁文接轨。但针对孩童学习中文发音时却比较不容易和英文符号搞混,还可在练习注音书写时同时练习国字笔法,由于注音的拼音字母最多只有三个,也较汉语拼音容易正确发音。实际上,注音与汉语拼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有兴趣的话可以玩玩看。
                      


                      禁言 |11楼2010-07-23 23:03
                      收起回复
                        厲害


                        禁言 |12楼2010-07-23 23:27
                        回复
                          什麼時候可以的?
                          原來不用伴侶也可以。
                          沒注意到。


                          禁言 |13楼2010-07-23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