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吧 关注:16,232贴子:239,912
  • 16回复贴,共1

【文献】《李贽全集注·藏书注》张良相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占坑
印象中吧内没有发过,如果有的话,请告知,我会自行删除
附说明:
1.本帖材料引述自张建业、张岱所编《李贽全集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本书字体为简体,正文后附有对通假字等用字的注释,这里受贴吧排版限制,就不附带各种注释了,中间遇到“与”和“欤”之类的问题,不会再注释出来。
2.本帖引文用“”标出,对李贽所作注一律用【】符号框出,以便与楼主忍不住os的内容相区别(如果有的话...)
3.手打精力确实有限,不能完整还原文献材料原样,还请见谅,我会在内容更新完毕后提供资源链接(在我的书籍整理贴中也有可能更新相关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宣传一下:https://tieba.baidu.com/p/2120374653


IP属地:上海1楼2017-07-19 23:01回复
    由于《李贽全集注》套装共26册,网上能够找到的比较高清的封面图片是第一册《焚书注》的,所以镇楼图不是《藏书注》,特此说明。
    《藏书注》对李贽所处时代以前的时期、王侯、朝代、朝臣进行分类并品评。仅朝臣就有“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的分类。其下又设有小类。留侯张良所处分类是卷十一大臣传中“忠诚大臣”以及卷二十四名臣传中“智谋名臣”,且“智谋名臣”部分的传合并收录在“忠诚大臣”部分之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7-19 23:31
    收起回复
      前排补充,刚刚想到正文也有“”的事情orz,我决定如果楼主有os的话,就另起一段并在前面写os好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7-20 09:41
      回复
        [汉]张良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静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年,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直是怨秦无故夷灭人国,不专为报仇也。】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ps:在本书《秦始皇帝》一篇中,李贽对此事称“快”。)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奇。】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奇。】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此非卓老不能也。】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及沛公之薛,见项粱。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于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司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其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却。彭越与齐王田荣反粱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矣。”汉王乃遣隋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来常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挠楚权。食其劝立六国后,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日:“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汉王闻良筹画,辍食吐哺,骂日:“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等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尝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卜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独知高祖心中事。】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博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向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摇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


        IP属地:上海5楼2017-07-20 11:15
        回复
          【李生曰:汉之三杰,皆为帝所疑,独不疑子房者,以子房终始之心至明白也。昔人为子房善藏其用,夫秦、项灭而英雄之恨已销,可以辟谷谢世矣,何用之藏与?使子房而功名富贵人也,当不已于好谋用智之心,虽欲善藏其用以求免帝之疑,又可得与?信、何是已。信无足论矣。观何日夜免于帝之疑者,至无疑策矣。何亦自以为得藏身之智也,然帝疑何之心,卒与何相始终,其获免于械系者,直天幸耳。乃知心迹苟明,虽智如子房,未始藏其用也。
          范蠡惟不胜好智之私,故卒以灭吴而霸强越,成万世之名,夫会稽之栖,报父之雠也。非无罪而兴师者也。舍而不诛,蠡之君臣当用以为德矣。谋之二十余年,自强可也,雪耻可也,乃勾践既许吴成矣,蠡独鼓进兵焉何哉?以长颈鸟喙之人,犹掩泣而不忍其使者,蠡独何忍乎!太伯之祀,忽焉遽绝,勾践之疑,从兹甚矣。与其逃海避诛,以智求免,孰若优游廊庙,使悍后妒主皆信之而不疑也?故为陶朱公者,去越适齐,又去齐迁陶,役役焉名利之场,老死而不止,是用智之过也。则谓留侯善藏其用亦可也。】


          IP属地:上海6楼2017-07-20 11:17
          回复
            ======================================搬运完毕========================================
            正文中李贽所作注较少,再此层高亮一下,上面也有: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直是怨秦无故夷灭人国,不专为报仇也。】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奇。】
            父曰:“履我!”【奇。】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此非卓老不能也。】
            楼主os:李贽,号卓吾,常自称“卓老”,这里大概意思是说,这种事情除了张良,大概也就我能做到了。不愧是狂人233333
            (商山四皓一事)【独知高祖心中事。】
            李贽在本书《秦始皇帝》篇中述及博浪沙刺秦,称“快”。


            IP属地:上海7楼2017-07-20 11:25
            收起回复
              资源:
              《李贽全集注·藏书注》链接:http://pan.baidu.com/s/1eRBLZhC 密码:tbue
              子房所在部分是【第005册:藏书注Ⅱ】(此处高亮,其他资源也一并附送,需要可自取)
              李贽《藏书》版本众多,可能存在句读不同,用字不同等情况,注意区分。我在搬运时,尽量采用这一版本书中的原文(但这一版未必是最好的),且手打难免会有错漏,请大家见谅!
              预告:
              大家是不是好奇之前在网上看过李贽评张良阻封六国为“快论”,还有评项羽杀韩成为“为汉驱一好军师”等著名评论在哪里呢?敬请期待楼主更新下一贴:【文献+吐槽】李贽《史纲评要》张良相关(暂定名)。看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狂人李贽如何点评张良的各种计谋
              最后,凡李贽文中出现的涉嫌捧一踩一的文字,本楼主概不负责,请大家找李贽“打架”


              IP属地:上海8楼2017-07-20 11:52
              回复
                好东西不一次发出来,还要分两个贴子发,吐艳


                IP属地:上海9楼2017-07-20 13:06
                收起回复
                  我看这楼的资源我是补不了了,在几个帖子补链都被删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3-09 17:04
                  回复
                    哎,度娘自己坑自己,许多真正的好帖就这么不完整了


                    IP属地:安徽13楼2020-01-14 00:16
                    收起回复
                      楼主方便的话求私发藏书注!谢谢!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0-12-03 18:33
                      回复
                        楼主,求一下资源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11-16 15:23
                        回复
                          楼主你好,请问藏书注和藏书内容有啥不同吗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3-10-22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