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吧 关注:30,440贴子:210,569

回复:中国各地李氏家族一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苏宿迁
江苏宿迁陇西堂李氏寻渭南宗亲
江苏宿迁陇西堂李氏始祖讳锦,字仲白,号龙坡,世为渭南丰原里人也。字仲白,。明正德庚午1510年中举,与陕西高陵吕柟是朋友。嘉靖七年1528年担任江苏宿迁县知县,政绩显著。宿迁县志有载。嘉靖十年任海州知州,不阿上官罢归故里。渭南县志在疾危时有一子儒在身边,既李儒。锦祖在宿迁期间有三个儿子分别定居在宿迁的洋河,邵店,侍岭。至今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渭南县志载李祥为锦祖的父亲。锦祖有一曾孙曰李梦麒是知府。李锦墓碑发现在渭南的龙尾坡为礼部侍郎吕仲木撰。锦祖墓志铭载初,唐宋时,李姓最烦,世多忠义之士,晚宋犹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其后有避居渭之丰原者,更元乱失谱,然侍郎节义之名不亡,故犹以侍郎水名户,至今四百载尚未有改,溯而求之十四世矣。国初,拔巨族财富者充里长马头,得若水八世孙拾,赐假帖官地迂县居焉。拾配赵氏,生子五人;长曰贵,配梁氏,生一子;曰祥,配闫氏,继张氏,闫生子二:长即君,次即钺。君生有嘉兆,气象异常,长即好诗书,尚慈孝,又多刚果。丁继母及父忧,哀恸成疾,则君之所源流根本者,自出寻常,宿迁、海州之政,不偶然也。君生成化九年三月七日,卒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十四日,寿六十有四岁。疾革时正巾危坐,命长子僖请医,命侄偁选药,命次子儒鼓琴操颜回曲,叹曰:“席中未有不散者也。”遂不语,明日终于正寝。配陈氏,继配郑氏,再继薛氏。陈生二子:僖、儒。女一,适韩氏。僖等将卜于嘉靖十六年十月日葬于龙坡之麓,是宜有铭。铭曰:
   于惟龙坡,禀受懿嘉。学求本根,孝友成家。既临乎政,循良孔和。载其宁一,民罔不歌。虽屈海郡,休问益遐。溯厥初心,初心匪他。我铭真石,千载不磨。
  明故海州知州龙坡李君墓志铭【吕柟撰】《泾野先生文集》
今特寻锦祖在渭南之后裔,希望锦祖在天之灵能让其后代团聚!!
江苏宿迁李江QQ752809103电话13812409447


IP属地:江苏20楼2017-07-19 17:24
回复
    现在只剩下徐州了,徐州是汉高祖故里,沿海地区的刘氏大本营。
    江苏徐州李氏,老谱亦称《古彭李氏》,《彭城李氏》,《古丰李氏》等.也有些支派称状元李。开基祖李正居与元朝大德五年,带兵从今河北省正定县,迁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李新集村,妣张氏,生恭 宾 谨 让 武五子。今传29代,入谱的约15万人。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地区; 安徽省宿州市 ;山东省临沂市 临沭 渔台 枣庄 济宁 等地。历代都有外出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族人;据家谱记载:李武 李贵 李福等随军南征云南未归,正居公被封一品正堂督同知。历史上有明代佐乾国公,锦衣卫千户李让;世袭锦衣卫千户李珍 李富 李禄 李寅 李铉 李近中;李铉官至锦衣卫正堂告授一品;明代诗人李向阳;清代状元李蟠;两江总督 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李卫;福建督军李厚基;抗日英雄李云鹏等著名人士。另有进士7人。武探花1人。举人18人,知府11人。州同48人,通判14人,司经历12人,府经历4人,巡检2人,大使1人,典薄 主薄4人,参将1人,骑尉26人,千总12人,参将2人,奉直大夫2人,中书1人,知县 署丞 县丞18人。
    自徐州李氏李正居祖始,前6世的名讳为:1世 李正居; 2世 恭 宾 谨 让 武;3世 还 劳 贵 泗 迪 庸 刚 山珍 与;4世 零 甫 失讳 祥 雄 聪 泰 失讳 能 增 广 赞 恕 旺 惠 恩 汉 星 宿 福 禄 ;5世 失讳 失讳 失讳 绅 经 纶 缙 纲 宽 承 显 枚 杰 臻 九辙 九思 失讳 风 鹤 伟 智 重德 锐 永年 玺 失讳 允祯 允元 臻 表 准 楚 寅 宇;6世 龙山 虎山 君正 建维 廷美 其 岩 廷臣 岱 峰 田 甫 霆 失讳 美 景新 景观 景乐 景然 景高 景照 景厚 景皋 景山 景颜 昇 擎 冕 孝先 守正 守质 守金 守道 守财 臣 守贤 守贡 守贵 守真 守贞 守实 铉 铸元等。
    据考证,908年,唐昭宗李晔及部分宗室成员被朱全中指使他人杀害,王子李仲也同时被杀.李仲刚满周岁的儿子李瑞及其母亲赵氏被人救出后,来到河北省真定府住在姥姥家隐姓避难,随母姓改为赵瑞,赵氏晚年临终时告诉瑞后复姓李,李瑞生一子李文,以后12代分别名为;思源 明 相 兆 兴 乔 邴 洲 朝 皆 旭 大元。大元公生七子为天居.平居.三居.四居.兴居.来居.正居。兴居公元朝做官从河北真定迁住湖南,其后代有迁河南南阳,自称是得姓祖李利贞103世孙的李德华。其他5支,均不知去向。
    徐州李氏从明代至今各房各支都多次修谱,清雍正五年贡生李鹏,增生李志,光禄典薄李玑,状元李蟠,两江总督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李卫,等主持修续了《古丰李氏通谱》,在广大族人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9月,《徐州李氏通谱》再次修续告成,现正准备于《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相接。


    IP属地:江苏21楼2017-07-19 17:28
    收起回复
      现在是浙江,浙江是我国第二富有的省,与江苏上海组成我国最富有的地带。
      杭州是浙江省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李是杭州第五大姓,在2015年达到204774人。
      桐庐李氏家族
      李姓:
      1.明万历间,由富阳县场口迁居今凤鸣乡梧村。
      2.清中叶,从富阳环山迁居今凤鸣乡满林。
      3.清代,从处州迁居今保安乡林家村。
      萧山李氏家族
      浙江杭州萧山李氏家
      唐天祐年间由陕西凤翔转辗迁入。
      主要聚居在所前镇祥里王、大小坞、下闻、传芳等村。
      明代起,分支于进化镇下畈底、浦阳灵头、戴村镇李家坞、许贤乡何家桥、临浦镇东葛、城厢镇文里头等村落。


      IP属地:江苏22楼2017-07-20 17:27
      收起回复
        宁波是浙江第二富有的城市。李是当地第四大姓。
        余姚李氏家族
        浙江宁波余姚李氏家族
        祖籍山东。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南迁到陆埠。
        以李姓为村名的有李家、李家塔、李家堰等8个村。
        镇海李氏家族
        浙江宁波镇海、北仑李氏家
        县城李衙前李氏,始迁祖李清,世袭千户,调任定海指挥,遂定居,称其地为李衙前。
        小港李家,源出陇西,唐末辗转至洛阳,迁福建,入宋徙至奉化同山,为迁明州一世祖,三传后迁奉化江口。宋末,其十世祖李信之,由江口徙至县内崇邱新堰头,后裔迁小港,分支繁衍江南山下、下邵峙山、大碶横河、柴桥东山门、大榭关外、昆亭邹溪、白峰中岭脚等10余处。
        明末从宁波迁入有柴桥新李家、老李家。
        清乾隆年间徙自鄞县五乡碶为枫林李家。
        宁海李氏家族
        梅林镇花园、茶院乡后坑李李氏,均于唐僖宗时从杭州桥陵迁入。
        竹口乡竹溪李氏,唐咸通间自桥陵迁入。
        梅林镇下柘洋李氏,元至正五年迁自象山。
        水车乡大路李李氏,元至正间从城内磡头移此。
        城郊乡雪坡李氏,明洪武年间从南田迁入。
        象山李氏家
        清时徙自镇海、鄞县。
        繁衍分居于高塘岛、樊岙、鹤浦、贤庠、石浦、丹城、旦门、定塘等地。


        IP属地:江苏25楼2017-07-21 16:16
        收起回复
          温州,李是温州第五大姓。
          洞头县李氏家族
          洞头县大长坑、炉头李氏
          1、业本公:福建迁洞头大长坑居生乾隆戊辰年三月十三申时卒嘉庆壬申年三月十三戌时清初因躲避战乱而迁居
          2、夷姜公福建泉州府打铺乡迁洞头山铁炉头生道光壬午年二月十四戌时卒咸丰乙卯年八月初十吉时清初因躲避战乱而迁居
          洞头县二垄顶李氏
          1、业漏公:生雍正丙午年十二月廿三日吉时卒乾隆乙未年二月初八卯时福建迁二垄顶
          注:洞头李氏总的支派分布二垄顶、北岙、大长坑、后寮、山头顶(文岙)、王山头、东岙、铁炉头等系同一祖于清朝初期迁来洞头
          洞头县惠头寮李氏
          1、鼎公:名失考生卒失考由福建泉州同安莲花山长沙来迁洞头山小长坑顶后转徙前坑寮
          洞头县大李氏
          1、臣地公:与弟臣富公迁居中仑
          2、臣富公:与兄臣地公迁居中仑
          3、业掌公:生乾隆丙戌年六月十六辰时卒道光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日巳时由福建同安西门外灰宫迁洞头山长沙后再迁北岙街
          4、臣芳公:生雍正癸丑年四月初五辰时卒道光壬午年闰三月十四午时由永强三甲迁来玉环二十都洞头山头顶瑞安寮居现后人居北岙或九仙
          5、茂升公:生嘉庆癸酉年十一月初七寅时卒光绪乙亥年六月二十卯时由乐清桥下随母亲来迁洞头王山头居
          6、业镇公:生乾隆丙申年七月初七未时卒道光癸卯年八月初九巳时由福鼎县沙埕罗唇迁洞头小文岙。
          7、臣同公:生康熙甲辰年八月初四午时卒嘉庆壬戌年十一月十七戌时由东角楼来迁玉环二十都洞头东岙居
          8、茂断公:生乾隆庚寅年八月十六酉时卒道光庚子年十月十三寅时由晋江窑头打埔来迁后寮居
          9、臣长公:生康熙乙酉年十月初八丑时卒乾隆甲辰年七月廿九未时由福建不知何州县迁来居后寮
          10、业光公:生乾隆已丑年正月初二午时卒嘉庆庚午年二月廿四午时迁移后寮(附支)
          11、业明公:生乾隆辛卯年八月初三子时卒嘉庆戊寅年十二月初九午时迁移后寮(附支)
          12、业任公:生卒失考 迁移后寮(附支)
          13、业本公:见铁炉头支派
          14、臣重公:生乾隆甲戌年正月廿九吉时卒道光辛巳年五月十一辰时福建迁大长坑
          15、夷姜公:见铁炉头支派
          16、业漏公:见二垄顶支派


          IP属地:江苏26楼2017-07-21 16:19
          收起回复
            小门岛李氏家族
            原先是唐传至八世祖集袭公亦封河涧王因避唐朝五代之乱,偕王妃带长子(次子仍留在缙云)从处州缙云隐居永加德政乡茶山龙潭背大窟即今岗岙,现分居瓯海区茶山镇罗胜大队岭下村,由其第廿八世祖宗一、宗二俩公从清康熙癸亥廿二年(1683)移居小门村李宅,是本岛创始人,因人财昌旺,胡称李宅。
            泰顺李氏家族
            李氏,始迁祖李杰。
            于宋皇祐二年自赤岸迁入今泰顺包垟乡马迹定居。


            IP属地:江苏27楼2017-07-21 16:26
            回复
              嘉兴,李是嘉兴第八大姓。
              嘉兴李氏
              来源有二:一是原籍今河北水平东南,先世随宋室南渡入江浙,其中一派后隶籍嘉兴。明代李日华、李肇亨父子即其族人。
              二是先世本江阴人。明洪武初年,一派始迁居嘉兴。清代李绳远、李良年、李符等均其族人。


              IP属地:江苏28楼2017-07-21 16:31
              回复
                浙江金华
                义乌李氏家族
                ①祖籍陇西,随宋室扈驾南渡,卜居楂林乡。
                ②元,河南汴京安抚使李云禄自金华避难迁徐村乡孔村。
                后裔有桥东乡鲇溪等村。
                ③从金华傅村乡杨家村迁居溪华乡仙溪。


                IP属地:江苏29楼2017-07-21 16:34
                收起回复
                  湖州,李是湖州第九大姓。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李氏家族
                  李:为县内第四大姓,分布各地。孝丰镇老石坎李姓,祖籍湖北襄阳,清道光年间(1821—1850)逃荒至安徽广德,同治年间(1862—1874),闻原孝丰县地旷人稀,优待垦荒,遂转迁而来,子孙繁衍,潴口溪村后村李姓,属其后裔。梅溪镇李姓之一支,明洪武初由江西迁河南光山,清乾隆时,再由光山迁来垦荒。递铺镇安城(原安城镇城内)李姓,原籍河南潢川,始迁祖李华南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随南来谋生人群至此,后,父母弟妹跟踪而来,遂定居,同宗亦攀引而至,分居于今天子湖镇南湖、高禹等地。


                  IP属地:江苏30楼2017-07-21 16:37
                  收起回复
                    浙江绍兴
                    这里李氏一族平庸,接下来发条寻根便条
                    我是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一李氏后人,老家在湖塘街道湖中村光相自然村(原绍兴县型塘乡傅家坞村光相自然村,行政区划多次撤并后成现在这个地名)。老家在鉴湖旁一小山岙里,村里人大多姓李,形成村落不过二百余年。解放前后,我的大爷爷捧父命举家从小村迁至“下三府”(即杭嘉湖)的“长桥”(音),此后几十年偶有联络,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无任何联系,现本人代表小村李姓后人前来寻找,如果符合者,或知道此类信息的热心人,请告知我或联系我。 我大爷爷大名:李庆鹤,有二子,名字已说不清楚了,孙子辈的有两人的名字知道的,大概是李传贵、李传富(也有可能是夫),迁去的地方村里老人说是长桥,有一座黄泥山,早些年时曾到富阳的高桥一带去找过,但找到的李姓都与我家族无关,但根据老人的记忆,我大爷爷定居的地方应该是在富阳和余杭一带。 如有这方面信息,请联系我,QQ:365688033,谢谢了。 绍兴一李氏后人
                    绍兴也有祖籍陕西李家营的人。


                    IP属地:江苏32楼2017-07-23 16:40
                    回复
                      浙江衢州,李为当地第16大姓,这里的嬴姓子孙也太少了,前十只有第一的徐氏,这个情况在全国各地罕见。
                      衢州李氏
                      其先闽之长汀人,始祖李?,唐代迁衢。元代淮扬(今扬州)人李太明,以金吾将军授衢州路总管,致仕卜居于衢。元末,李广源由安徽祁门迁来。龙游8900余人,宋时由寿昌迁来。江山6400余人,南宋乾道年间李焕由安徽黟县迁来。另有明清时从闽、赣迁入。常山6200余人,清初由闽、赣迁入。开化4500余人,原籍江西婺源,宋淳熙十三年(1186)李义始迁。


                      IP属地:江苏33楼2017-07-23 16:45
                      回复
                        浙江舟山,李是当地第四大姓
                        岱山李氏家族
                        清道光年间,慈溪三北1户逃荒来岱谋生,在岱东磨心落户,今有方、施、明、德、昌、时、衍、林、模、义、其11代。太平李姓来自北仑大石契。1户李氏于清道光年间到衢山太平务农,今散居于三弄、打水、黄沙、黄泽等地。


                        IP属地:江苏34楼2017-07-23 16:47
                        回复
                          浙江台州
                          藏库李氏家族
                          唐宗室之后。
                          宋眉行任山阴知县,因避罪天台隐趾山藏库(今为里石门水库)。
                          娄金岗、娄基、殿前(后求),长洋(前山)
                          《天台藏库李氏宗谱》(1942)
                          北门李氏家族
                          南宋时由临海来迁。
                          城关镇,坦头镇
                          附于《天台赭溪李氏宗谱》(1953)
                          黄溪李氏家族
                          唐宗室之后。
                          元大德二年(1298),黄岩教谕李士一迁天台墅山之阳(坦头镇)。
                          下李(坦头镇),下余李(鹤楼)
                          《临海黄溪李氏宗谱》(1943)
                          赭溪李氏家族
                          明万历末年,李金峰兄弟由绍兴大廉合灶庄荔枝埠迁天台赭溪畔。
                          水碓巷、牛行(城关镇)
                          《天台赭溪李氏宗谱》(1935),谱佚。
                          新昌李氏家族
                          由新昌金钗来迁。
                          下庄(大同)
                          口碑
                          三门李氏家族
                          马娄横山李氏,始祖李可义,唐末从临海大汾迁横山。宋宣和二年(1120)分迁下峙花园;绍兴二年(1132)分迁吴都里岙。
                          花桥李氏,祖籍山西并州,始祖李德,唐乾宁二年(895),随叔李泳迁入,后分迁快岙、珠岙、渔溪、芝岙。
                          石岩李氏,始祖李达中,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自南田樊岙迁入。
                          下洋李氏,始祖李安瓘,自宁海连槎渡迁入。


                          IP属地:江苏35楼2017-07-23 16:56
                          回复
                            只剩下浙江丽水了,当地大部分家族的叫法都与众不同。
                            缙云稠门李氏家族
                            稠门李氏源于洛阳,支分象山,系唐代宗室。
                            后梁龙德年间,李奋迁入。
                            缙云东门李氏家族
                            东门李氏源于永嘉,支分仙居。
                            唐绪云令李阳冰之后。
                            元至正年间,仙居李村李德大,来婿云任美化书院山长,居县城东郭.其堂侄李杰,因遭兵灾,亦来绪。
                            云塘处士赵璋“妻以女,田地山宅尽与之”,遂定居云塘。
                            其后子孙散居宫前、卢西、社后、前路、李庄、长澜、东方、黄山下、下西坑、项村、金梅亭、梨仓、车坑、周村、堰头、后仁、黄明、梅下等处。
                            缙云磷好坑李陈氏家族(有趣)
                            磷好坑李陈氏与稠门李氏同宗。
                            明末清初,永康古山前黄李德仕,为逃赋税,携子应荣、应华迁入。
                            赫好坑原为陈氏处,后陈氏绝,李氏继,故又称李陈氏。
                            有后裔析居赫上。
                            缙云夏名贩李氏家族
                            夏名贩李氏源于邵武,支分桐庐,系宋代名相李纲之后。
                            南宋宝佑二年(1254 ) , 桐庐坞门李美,见局势纷乱,隐居婆州石塘,继与弟李逊同迁夏嘉吸。
                            后裔散处苍山、李村、西岸、黄弄、寺干、长岭下和东阳、永康、武义、丽水等地。


                            IP属地:江苏36楼2017-07-23 17:01
                            回复
                              现在是云南地区
                              李是昆明第一大姓
                              云南丽江李氏家族、家
                              云南丽江李氏:据谱载:原李氏之兴也,始于周,盛于唐,相传约公元前八百多年至九百多年间,渊源自陇西分脉一带也。余家自明以来,由江南任仕于滇南,后寄居于合庆松桂辛五营村,以造纸为业,厥后被木氏土知府聘为纸师移于丽矣。讳先常公乃始祖也赐,冯氏为妻,定居狮子山下玉河村畔。即今之新义街积善巷(旧称造纸村),二世诏桂继承和祥之带嗣为木土司之长官,居住于平泉庄焉(今之义尚文林村)。五世廷开继唐门之嗣居王家庄嗣名唐开也。到今14代,双石桥仅二户。
                              苗族李姓
                              李姓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能见到,其原因,除了唐朝大量赐给异族姓名外,还有少数民族本身汉化的问题。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中,李姓被多个民族所接纳、使用,并世代传袭,从而使李氏宗族的民族成分丰富多彩。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大族,有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贵州高原,其余分布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
                              苗族本来没有姓氏,在清代之前,其称谓一直是"子父连名制",即以本名加父名。例如确波,"确"是本名,"波"是其父名。至清代,苗民普遍有了汉姓,这是在清朝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出现的。清朝官府在编制户籍、登记造册时,往往以汉姓之音来代替苗名,例如户主(男性)名"务收",负责登记的官员就将"务"译为"吴",于是就成了"吴收"。还如"郎"被译成"梁";"枉"被译成"王";"掌"被译成"张",如此等等,汉姓大量出现在苗民中。
                              苗族之李姓,最初也是从苗名中转化来的,是苗语名字"拟"的讹写,"拟"是苗语水牯牛之意。按照"子父连名制",现今苗族的李姓,其苗姓为"孟恩路"。今黔西威宁地区的七大苗姓中,就有李姓。
                              苗族李姓还来自汉苗通婚及子女的老师为其改汉姓。


                              IP属地:江苏38楼2017-07-24 16: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