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吧 关注:8,705贴子:37,502
  • 8回复贴,共1

一战德军非洲军名将----沃尔贝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70年,雷托文-沃尔贝克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德国陆军的一名军官,因此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一名职业军人。沃尔贝克在军校学习了军事作战指挥并取得炮兵指挥官的资格认证后,参加了1900年的对华作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清政府军队与义和团团民作战。战斗中,他曾奋力解救被炸伤眼睛的上司,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赏。在作战的同时,沃尔贝克发现了英国人的糟糕战斗能力(例如廊坊之战),这使他对英国陆军指挥系统的闲散、无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4到1908年期间,沃尔贝克在德属西南非(今纳米比亚)担任军事职务,协助殖民政府镇压了当地的土著起义,在这次战争中,他自己的眼睛受伤,幸好这次被自己的下属救了一命,于是只得回到德国休养。回到德国的沃尔贝克成为了Kaiserliche'sSeebataillon Ocean Infanterie(德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低级军官,闲暇之时对德国陆海军间的协调作战进行摸索与指导。没多久,他被派到挪威,做了一段时间德国驻挪威使馆的武官。
1913年底,沃尔贝克再次被调派,这次他接管了著名的殖民军事力量——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Schutztruppe),然后驻防在德属东非。至此为止,沃尔贝克总算有了一个稳定的职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2-14 00:28回复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便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两个月后,早已在欧洲摩拳擦掌的两大军事集团兵戎相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其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空前,整个欧洲被战火所笼罩。
    在欧洲之外,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也丝毫没有因远离主战场而降温。其中就包括殖民地林立的非洲。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在非洲共有四个殖民地:吐寇兰、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本来德国在非洲的殖民活动是开展得比较晚的,但是德国人对殖民地的治理却秉持着一丝不苟的传统精神,而且很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开战时,德国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输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了。
    欧战爆发后,德国的殖民地政府一直努力地保持将非洲置身于战事之外,并尝试使用一个有关非洲的和平条约来保护他们的殖民地。
    这样做理由有三:
    第一,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就能够解决,而在非洲这种荒僻的地方实在不适合大规模的征战;
    第二,他们不希望让非洲土著看到白人间的战争,而且那样会让土著趁机起事;
    其三,关键的一点——德国的四个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而德国殖民者实际人数却不多,也只拥有以土著人为主组成的警备部队(承担着相当于警察的任务),根本没有正规的军事力量。
    但是英法等国殖民地政府的想法同德国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头脑里还是十九世纪的殖民地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将德国人赶出非洲的最好时机,因此英法两国开始联合起来进攻德国殖民地。德国的土著警察部队的装备和人数与英法相比上完全居于劣势,完全无法抵抗。德国殖民者们也抱着“欧洲战场决定一切”的希望,没有给英法两国带来什么麻烦。很快,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都顺利落入了英国和法国手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2-14 00:28
    回复
      在开战之初,沃尔贝克就制定了“绝不进行集中决战”的原则,但是仍然要在战术上确立主动地位。
      1914年8月,德属东非行政长官海因里希·冯·斯钦博士(Dr.Heinrichvon Schnee)命令沃尔贝克进行两栖作战,登陆英属肯尼亚,但被沃尔贝克拒绝执行。但与此同时,沃尔贝克带领他的部队在Jassin段的铁路袭击了一台装满士兵和军事物资的英国列车,缴获了大量优质步枪与弹药,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士气。面对抗命却又战果辉煌的沃尔贝克,斯钦博士无可奈何,称沃尔贝克“在进行一个人的战争”。
      沃尔贝克又趁英国人不备占领了英属东非的一些土地,并且积极的对当地的建筑、铁路和通信系统进行破坏,他希望他这样做能让人们认为非洲的冲突已经全面升级。不出所料,虽然这些土地的军事价值不大,却在英属东非殖民地造成了很大的恐慌,英国殖民者以为德国人会大举入侵,于是呼吁祖国对殖民地进行帮助。“殖民地需要保护”的声浪惊动了远在英国伦敦的战时内阁,于是英国领导阶层决定派兵进攻德属东非。
      不过,此时英国在该区域的部队只有两支:一支是由英属东非的土著组成的“国王非洲步枪团”(King’s Africa Rifle,简称KAR),有2000人左右。另一支是由白人殖民者在乌干达志愿组成的“东非步枪团”(East Africa Regiment)和“东非枪骑团”(East Africa Mounted Rifle,简称EAMR)。英军高层经过评估,认为这些部队只能担任简单的警戒任务,无力进行攻势作战。事实上在此期间,东非当地的英军为提高士气,已经抢先对德属东非展开了攻势,包括东非步枪团在内约1500人的部队从乌干达向坦桑尼亚挺进。不过由于战斗力实在太低,这支部队在隆及多(Longido)被沃尔贝克率领600余人一举击溃。此役反而提升了德方的士气,也证实了英军高层的判断。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2-14 00:29
      回复
        于是,英国外交部发出命令,调动联合王国驻印度军团派出两个旅来进行作战。经过协调,约两个旅的士兵组成了一支部队,番号为“印度远征军B支队”。这支部队总人数在8000左右,除了一个营是由白人组成外,其他营都是由白人军官指挥的印度土兵部队,他们的受训程度和作战能力都颇值得担忧:很多人甚至不会使用最新装备的李—恩菲尔德式步枪。而且由于印度种姓复杂,有时会出现几个营之间完全是不同种族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英国军队在协调上的困难,甚至连补给都成问题。
        更糟糕的是,英军在的参谋作业的策划上一塌糊涂,计划安排得相当混乱,在出发前,部队就已悉数登船准备起程,但是由于英军指挥高层在计划上无规律的改变与延迟,居然让这些陆军部队在船上住了一个月之久。再加上三个星期的航行,有些体质弱的印度兵已经被虚脱,其状惨淡。
        战后一些英国白人军官这样回忆道:“最糟糕的是印度人……我们甚至不知道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德国人的抵抗,我们会如何……那些指挥高层全部都是石头脑袋。”其实英军的动向早就为雷托文-沃尔贝克所察觉,愚蠢的英军居然在印度港口将军事物资均注明“印度远征军,B支队→莫桑比克”的字样,这么大的纰漏必定会被德国的线人所发现。
        10月下旬,印度远征军B支队在到达英属东非,但这时它的英国指挥官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没有让部队先上岸休养,而是命令部队直接航向德属东非北部的战略重地坦噶(Tanga)港,意图占领那里。
        坦噶的海滩被丛林所包围,环境优美,是登陆的好地方,不过登陆后英军指挥官反应迟钝,没有立即进军坦噶,错失了占领这个无防御的港口的良机。等到他们在滩头上站稳脚步,并且把大部份的给养都运到岸上后,沃尔贝克已经率领着1000人的部队赶到了。
        沃尔贝克虽然及时赶到,但此时他的军队人数远远处于劣势,英德双方的兵力之比是8:1。参谋人员建议立刻对英军发起攻击,或者马上在之前挖好的战壕中布置防御。沃尔贝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双方兵力差距悬殊,而且还有装备差距,常规作战占不到任何便宜。他的优势是对于坦噶的地形了如指掌,于是他策划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此时,英国人的前进步伐没有受到丝毫阻碍,哪怕是最担心印度人战斗力的指挥官现在也开始乐观起来。
        在城区边界,英军发现了德军所挖的战壕。英国军官一边嘲笑德国在非洲殖民力量的疲软,一面下令占领整个港口及城区。就在这时,前进的英军突然遭到密集的火力射击,并且他们完全不知道子弹从哪射来。南路英军听到枪声立即向北靠拢,企图增援城区的的北路军,但是此时大批德军突然从他们身后杀出。几路英军在极度震惊中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印度兵被赶出了坦噶港口,许多士兵抛掉步枪,惊惶失措地逃回滩头。
        遭受了一天的恐惧和艰苦战斗之后,印度远征军B支队已经全盘崩溃,此时如果德军再度进攻的话,几乎可以确定会是场大屠杀。但是这时沃尔贝克却很绅士地给了英军一个机会,要求他们无条件离开自己的地盘。英军指挥官不得不拉下架子来接受这个提议,把士兵全部撤走——但为了“减轻英国人的负担”,他们的给养和武器都留在德国人手中“保管”。
        在这场战斗中,英军死伤900余人,德军则只有100人左右伤亡。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缴获了大批先进的步枪和弹药、16挺机关枪,还有不计其数的食物、衣物以及其他给养;这些装备很多都一直被德国人使用到战争结束为止。
        坦噶之战后,非洲英军士气一落千丈,再也没有足够兵力进行攻击。整个1915年中英德双方在东非形成对峙。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2-14 00:30
        回复
          但1915年的对峙期间,雷托文-沃尔贝克并没有闲下来。他常常派出班级的小部队渗入英属东非,攻击防卫薄弱的乌干达铁路和桥梁。
          2月,沃尔贝克进军英国在肯尼亚和罗德西亚的殖民地,大肆摧毁当地铁路及运输线附近的要塞;
          7月,沃尔贝克攻击乌干达铁路,最频繁时在五天内就袭击了5次(通常是连列车一起劫持)。
          这种小规模的渗透行动让英军防不胜防,单单调去防御铁路的兵力就达到了8000人之多。沃尔贝克的黑人部队在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愈加自信,而英军指挥官只能对着被破坏得一片狼藉的铁路和据点唉声叹气。在对峙的同时,双方都在尽量增加兵力。
          英国人从南非和罗德西亚调来白人部队,辅以印度部队,本地的土著部队则只占极少数;他们从各地调来给养,武器弹药则由英国本土供应。在消耗资源这一点上,沃尔贝克的策略成功了,英国不但将原本可用在欧战战场上的武器分拨到非洲,更不得不将那些原来可以调到欧洲作战的部队派来对付他。而德国方面由于被包围封锁,所以尝试自给自足,不依赖德国本土的补给;在兵源方面,沃尔贝克除了接受白人殖民者的志愿服役外,更大量招募本地土著部队。这些土著部队比英国的白人部队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在日后的作战中成了很重要的因素。
          1915年底,被雷托文-沃尔贝克折磨得不行的英国人撤掉了英属东非殖民地方面的指挥官,改由原驻南非部队的指挥官让·斯姆茨(Jan Smuts)将军接任。让·斯姆茨将军有荷兰血统,曾在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Boer War)中与英国人为敌,并且让英国人吃尽苦头。他对于军事战术颇有独到见地,对于雷托文-沃尔贝克的故事早有所闻,此时他很想同沃尔贝克交手,见识一下他到底有多厉害。
          1916年3月初,斯姆茨指挥4.5万名精锐士兵从南面向德属东非展开强大攻势,不顾雨季阻滞,步步进逼。到8月底,斯姆茨已经攻占了德属东非北部的“中央铁路”。在地图上,这的确是个是极大的胜利,因为这个地区是德属东非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相比于欧洲战场要打上几个月才能进占几码的情况相比,这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实际上却又并非如此。德国人方面,沃尔贝克坚持不决战的的策略,只是有计划地逐步转移自己的部队,如果时机地点合适就打个伏击战,否则就坚壁清野,把带不走的东西一烧了事。
          这样一来,英军多前进一步,补给问题就越发严重,不少部队在口粮不足的情形下苦苦挣扎。再加上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纷纷病倒,多数部队战力只剩下不到一成,斯姆茨设想的两路包抄、逼迫德军决战的计划就此破产。
          这时受到英军的邀请,比利时人也从比属刚果殖民地进攻德属东非的西面。虽然两面受敌,德国人仍然保持了极高的士气,沃尔贝克甚至再次趁着英国人防备空虚的时候攻占了Mahiwa,并挫败了英军的反攻。这让英国人感到颜面丢尽——从第一个英国人来到Mahiwa以来,米字旗已经在那里插了将近一百年了。
          1917年,郁闷的英国人只得再度更换指挥官,并调动了他们能在东非中非所能调动的一切军事力量:肯尼亚、罗得西亚、刚果、莫桑比克……一个月后,英国人联合比利时人、而且还说服了葡萄牙军队加入了对雷托文-沃尔贝克的围剿。这支庞大的联军在所有地区对德军发动攻势,而德国人就像猴子一样乱跳,每次都趁着一个地方空虚的时候攻进去,然后悠然地补充给养……
          功夫不负苦心人,1917年12月,英比葡联军终于将德国人彻底驱赶出了德属东非,不过代价是……沃尔贝克又攻进了葡属莫桑比克,他决定在那里继续跟英国人周旋到底。
          这时,沃尔贝克的部队其实仍然只有数千人,但是这几千人都已经在灌木丛中身经百战,而且因为他们人少,所需的补给品也少,在葡属莫桑比克四处攻掠,完全可以支撑下去;而庞大的英军则再次面临了补给的难题,根本跟不上飘忽不定的德国游击队。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2-14 00:30
          回复
            当雷托文-沃尔贝克在非洲辛苦挣扎之际,他的祖国并没有忘记他。德国统帅部决定派遣一艘齐柏林飞艇,载运必要的医疗器材与工具来补给沃尔贝克的部队。
            这是一个单程任务,连飞艇本身都做了特别的改装,以求在成功到达东非后能够将部件拆卸下来用在其他用途上。
            1917年11月21日,齐柏林飞艇L95号于从匈牙利起飞,途经土耳其、地中海、埃及。但是11月23日凌晨,飞艇在苏丹首府喀土穆以西忽然接收到一道无线电讯息:火速返航。于是,L95号于11月25日下午3点钟回到了匈牙利。L95号飞艇的这次旅行全程花了95小时,共4220英里,它并没有到达德属东非,甚至都没有越过赤道(赤道横贯乌干达和肯尼亚),最南边约到达了北纬15度左右。
            那道忽然发来的无线电命令相当可疑,直到今日还不知道是谁下令返航的。有的历史家认为是英国情报单位拍发了一道假命令,成功地欺骗了德军——这个猜测有一定可能,因为英国人早已破译了德军的密码。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2-14 00:30
            回复
              就这样,沃尔贝克仍旧继续着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战斗一直打到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停火的消息传到非洲,但沃尔贝克认为所谓“德国战败”是英国人的谣言诡计,仍然在那一天制定了对英军罗德西亚要塞群的突袭计划。
              不过他还是发现英国人已经对战斗不感兴趣了,防守也不积极,还都悠然自得的样子。11月23日,沃尔贝克率军一举攻克英属东非的卡萨马(Kasama)要塞,在那里他从一位英军俘虏口中证实了德国战败消息的真实性。
              于是在11月25日,沃尔贝克昂着高贵的头来到赞比亚的姆巴拉(Mbaala)英军驻地,代表驻德属东非的全体德军宣布投降。
              此时,相比战争之初,沃尔贝克的军衔已经升为了少将,并且他的军队仍可一战,还有150名白人军官及士官,1156名黑人士兵,1598名黑人辎重兵,一门缴获自葡萄牙军队的野炮,37挺机枪(其中30挺缴获自英军),以及一千多支英制和葡制步枪(也都是战利品)。
              在离开非洲之前,沃尔贝克请求英国方面善待他的黑人士兵,并希望殖民地政府为他们安排稳定的职业,英国人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在沃尔贝克临走的那一天,他的黑人士兵们含着泪水夹道送行。这其中的很多人已经跟随他5年以上了。
              这场持续了四年又三个多月的战斗终于结束。雷托文-沃尔贝克回到德国本土,只有150人的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被飘舞的彩带、欢呼的德国民众所包围,以胜利者的姿态通过勃兰登堡门凯旋而归(德国战败,他们是唯一一支获此殊荣的部队)。
              已退位的前德皇威廉二世为沃尔贝克安排了献给英雄的欢迎仪式和盛大的庆功宴会,称他为“德国的骄傲”,并为他授予了Medal de Merit(德意志帝国次高级荣誉勋章,德军昵称为Blue Max,即蓝马克斯勋章)。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2-14 00:30
              回复
                666


                8楼2017-02-27 10: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