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吧 关注:8,705贴子:37,502
  • 3回复贴,共1

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于江欣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阿拉曼战役是英德意三国在非洲
战场上进行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意图是占领北非,切断英国的地中海
通道和石油供应线。1941
年初,英军在北非的大部兵力或奉调前去支援希腊、或撤至后方
休整,兵力空虚。2月间,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
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翌年6
月,英军已退至埃及的最后一道防线——亚历山大以西100公里处的阿拉曼地
域。
面对英军在北非的失利,丘吉尔首相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埃及”。8
月初,他亲抵开罗视察,并改组了英军中东司令部,由亚历山大将军接替奥金莱克任总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第8集团军司令,并加强了对北非的增援,指示他们歼灭隆美尔及其军队。战役代号为“捷足”。


1楼2016-07-07 14:18回复
    德意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将军)拥有4个德国师、8个意大利师,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装备坦克489辆,火炮1219门,飞机675架。总计约10万人(其中德军5万人),驻守在阿拉曼西南一道正面宽60公里、纵深15公里至20公里的防线上。
    英军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辖3个军(第10军、第13军和第30军),共11个师又5个独立旅,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旅;装备坦克1200辆、火炮2311门、飞机750架,总兵力达20万人


    2楼2016-07-07 14:21
    回复
      1942年10月23日21时40分,英军发起阿拉曼战役,1200门火炮对德意军队阵地进行了猛烈轰击。22时英军30军在战线北翼开始进攻,13军在南翼发起攻击,牵制德军主要装甲部队使其不能向北翼增援。黎明时,30
      军一半部队已达预定阵地,在布雷区打通两条重要走廊。但是,在德
      意联军的猛烈炮火下,第10装甲军所属第1、第10装甲师在狭窄的走廊地域受阻;南翼13军第7装甲师也因受德军火力和雷区的阻滞前进受挫。蒙哥马利决定按原计划继续强攻。25日夜,在炮兵和轰炸机的强大火力支援下,英军攻克了北部的重要据点——第28号高地,并以此为基地,集中兵力继续进攻,在头几天的消耗战中,英军未取得突破。蒙哥马利遂重新调整部署,补充兵力,准备将主力部队调至北部沿海岸公路一线发动决定性攻击。隆美尔觉察英军意图,29日将全部主力德军集结在战线北部。据此,蒙哥马利及时改变计划,将出击线向战线南部转移,进攻敌防线的薄弱部位--德意军的结合部,先击败意军,然后通过缺口绕至德军阵地之后将其消灭,作战代号为“增压”11月2日凌晨1时,“增压”行动开始。英军新西兰师在300门火炮的支援下,突破意军阵地,并向西挺进。接着,英军装甲部队迅猛出击,进入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并攻击敌后勤补给系统。下午隆美尔调集全部残存坦克,对英军进攻部队的两翼实施反击,但因缺乏空中掩护,在英军空在英军空军的袭击下大部分坦克被击毁,有生力量只剩下1/3。


      3楼2016-07-07 14:26
      回复
        其间,英军13军部队在南部突破意军防御,使德意军滨海部队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同日,英军装甲部队抵达其最终目标——战线后方的开阔地。隆美尔于11月3日决定向西撤退。撤退时,德军将意军的淡水储备和汽车全部带走,结果4个意大利师只有立即投降。至此,阿拉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此战德意军伤亡2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坦克450辆,大炮约1000
        门。但英军在对方溃退时未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因而没能全歼隆美尔
        军团。德意联军失败的原因除兵力处于劣势外,后勤补给困难,缺乏持久
        阿拉曼战役是1940年至1943年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正当阿拉曼战役,结束时,英美联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半年后,盟军全歼德意在非洲战场上的军队达30
        万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


        4楼2016-07-07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