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吧 关注:11,152贴子:5,114
  • 5回复贴,共1

与真理相比,高尔基却不如那个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01年3月,高尔基(1868—1936)创作了激荡人心的《海燕之歌》:“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高尔基充满激情的革命理想,深受列宁赞赏,但两人在受沙皇政府迫害流亡于意大利普里岛期间,却经常因一些理论问题产生争执,并不断升级。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不久,高尔基就在《新生活报》上发表许多有“不合时宜的思想”的文章。
1921年,高尔基再度流亡意大利。斯大林执政后,于1928年授意苏联作家协会,让其出面组织各界联名写信给流放的高尔基,希望他回国“参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在高尔基犹豫不决之际,又接到苏联政府发出的正式邀请函,并承诺给予他许多优厚待遇。高尔基于当年回到苏联,斯大林没有食言,立即兑现了承诺。
高尔基回国后的第二年,欧洲市面上出现了一本《我的二十六座监狱和我从索洛维茨岛的逃亡》的小册子,作者叫马尔扎戈夫,是两年前从苏联“索洛维茨岛劳改营”逃脱的犯人,他在英国出版的这本书,对苏联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斯大林对此非常重视,决定派高尔基去“索洛维茨岛劳改营”考察,以他在全球的崇高声誉和亲身见闻,驳斥“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出版物”。
1929年6月20日,高尔基受命前往索洛维茨岛考察。尽管此前监狱当局进行了精心安排,比如把那些衣不遮体的犯人集中到偏僻地方,用帆布遮盖上,让不明就里的人看去就像一堆废弃物。但高尔基还是察觉出了问题,很多犯人在如饥似渴地读着《真理报》,起初高尔基很感动,走近细看,读报的犯人几乎都倒拿着报纸。诧异的高尔基一言不发,默默去儿童教养院继续考察。
儿童教养院门口排着穿戴整齐的迎宾队伍,高尔基紧皱的眉头刚要舒展,一个14岁的男孩突然从迎宾队伍中跑向高尔基,问他:“你看见的全都是假的。你想知道真的吗?要我告诉你吗?”
高尔基大吃一惊,喝退随行人员,他要单独与小男孩谈谈。在工棚里,男孩列举了犯人受虐待的大量事实:管教人员经常把他们当马骑;装在麻袋里扔在雪地上冻一整夜;从20多米高的崖上推下;用蘸了水的皮鞭抽打……一个多小时后,高尔基步履沉重地从工棚走出来,人们看见,此时他已泪流满面。
这位贫苦家庭出身的作家,却没有勇气把“索洛维茨岛劳改营”的真相公布于众,而是以海燕的名义,违心在苏联及世界各主要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义正词严地驳斥《我的二十六座监狱和我从索洛维茨岛的逃亡》,以自己所谓的亲身见闻“庄严”宣称:那些别有用心者企图以索洛维茨恐吓人民毫无根据,而且都是徒劳的,“犯人们不仅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好,而且改造得也非常好”。
令高尔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那天他刚离开索洛维茨岛后,告诉他真相的那个14岁小男孩就被枪杀。小男孩虽然连名字也没留下,但却用真言维护了自己内心的安宁。
1931年,高尔基又接受了去古拉格群岛考察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任务,随后领衔编写了谎言连篇的《斯大林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史》,此前与他同行的120名考察者中。有84人因不堪良心的拷问,拒绝参与该书的编撰。
事实上,高尔基在做这些事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重负,他不想再继续编写谎言玷污自己的良知,后来多次为受迫害的人上书斯大林,要求为他们平反昭雪,终于激怒了斯大林。1936年6月18日,69岁的“全世界无产阶级最伟大的作家”逝于医院。关于高尔基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社会上的传言也莫衷一是,最多的则是被授意毒死的。
对于高尔基由翱翔的海燕何以演变为了御用文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如此评价:他虽然“荣誉缠身,备受崇敬……在他心头,压着痛苦、思乡和遗憾的重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14 23:29回复
    最近一直在阅读古拉格群岛,这是在全书的第二部分中的语段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14 23:30
    回复
      历史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一个独裁者和刽子手和旧世界做出决裂,可是却需要付出上亿几代人的痛苦是否值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14 23:36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11-03 23:18
        回复
          其实当初高尔基应该公布真相,这样对犯人不公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1-21 14:18
          回复
            真是黑暗时代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0-12-30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