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与<黑暗传> 1: 鸿钧道人的来历
今次我会探讨一下<封神演义>与<黑暗传>的关系. 本文主要会参考张春香的"文化奇胎<黑暗传>", 另外亦会参考刘守华的"<黑暗传>追踪"和陈嘉琪的"论黑暗传的口承叙事文化现象".
A) <黑暗传>简介
简单来说,<黑暗传>的性质是丧鼓歌, 流传在神农架一带, 是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仪式歌. 当中<黑暗传·彭本>的抄录时间是清代光绪元年. 据推断, <黑暗传>是产生于明代, 因为其中有以明代中后期小说作为底本的证据, 相信是有了初稿之后, 再由后人不定期地添加内容.
(节录自"<黑暗传>追踪":
- 查考文学史,这「四游八传」的歌本,都有同名同内容的神话历史小说流行于明清时期,它们大多刊刻于明代中后期。 ........... 歌本<黑暗传>的构成也应有相关的小说作为参照,并非纯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 )
B) 鸿钧道人是否<封神演义>首创?
在<封神演义>中, 鸿钧道人是元始天尊, 通天教主和老子的师父, 戏份极少但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鸿钧道人是否<封神演义>首创这个问题, 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鸿钧道人的资料实在非常罕见, 就算有, 也难保不是参照<封神演义>去附会. 不过我在<黑暗传>找到一些资料, 值得探讨一下. 由于<封神演义>是明代作品, <黑暗传>或其依据的小说也可能产生于明代, 而两个作品都有鸿钧道人, 于是有了相提并论来探讨的空间.
C) 鸿钧道人的记载
1) <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来历
<封神演义>第84回:
- 忽见正南上祥云万道,瑞气千条,异香袭袭,见一道者,手执竹杖而来。作偈曰:「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封神演义>第77回:
- 老子曰:「他若不肯相从,便将他拿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看他如何讲。」
--------------------
分析
"一气化鸿钧"这句, 以我的看法, 是盘古一气化鸿钧. 若非来自盘古, 那么化鸿钧的"一气"从何而来? 所以我认为<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就是盘古化成的.
2) <黑暗传>中的洪钧老祖
我没看过<黑暗传>原文, 所以会从两篇文章节录一些关于鸿钧道人的描述来探讨. 由于<黑暗传>有多个版本, "鸿均"/"洪钧"/"洪均"的写法不一, 节录的内容也可能因出处不同而出现矛盾.
节录自"论黑暗传的口承叙事文化现象":
- 洪钧老祖.....频繁出现在<黑暗传>抄本四, 五, 六当中.....往往是神话传说的要角, 或代替盘古成为开天者, 或为神喻者以命兄妹结婚繁衍后代.
- 紫霄宫中洪钧主, 他是开天辟地首, 曾将一炁传三友, 昆仑山上诚修练, 他在山上四十九万年, 置下乾坤到如今. 带领十万八千子弟孙, 带到东土立人伦, 那时还让他为尊.
节录自"文化奇胎<黑暗传>":
- 三子娑婆洞中苦读母亲化成的天书, 西弥洞中修成古佛. 古佛灵山收徒弟如来和枯莲道人鸿均, 自闭洞府. ( "鸿均"在别的抄本中又写作"洪均", "洪钧")
- 人皇出世传百姓, 东土人皇时期, 人从何来? 鸿均洞中鸿均老祖, 大海中捞起五龙捧着的葫芦, 打破, 里面跳出一男一女两个小孩. 在人皇和金龟的撮合下, 结为夫妻, 生下九人分管九州, 人类得以再生。
-“先天三太老“、“先天三教主”、“东土道教主”........因先天时期的大洪水而丧生, 所以把他们归入"先天黑暗时期". 他们在"后天黑暗时期"分别已转生为“如来佛祖”、“鸿均老祖”、“太上老君”.
3) 分析
<黑暗传>其中一个版本提到的"紫霄宫中洪均主", "一炁传三友", 竟然和<封神演义>中"一道传三友", "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的说法完全一样. 另外<黑暗传>关于鸿钧的资料亦比<封神演义>提到的更多, 单是摘录<黑暗传>丧鼓歌已经有这些资料, 可想而知<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必然对鸿钧有更丰富的设定和说法, 并非<封神演义>的简单交代可比.
假如<黑暗传>的底本小说是比<封神演义>为早的作品, 那么鸿钧道人就不是<封神演义>首创. 另外, 如果<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和<封神演义>的鸿钧都是共同源于某些传说或典籍, 则鸿钧道人亦非<封神演义>首创了. 所以鸿钧道人是<封神演义>首创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什至认为<封神演义>可能参考了疑似是<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先天黑暗传>.
----------------------
今次我会探讨一下<封神演义>与<黑暗传>的关系. 本文主要会参考张春香的"文化奇胎<黑暗传>", 另外亦会参考刘守华的"<黑暗传>追踪"和陈嘉琪的"论黑暗传的口承叙事文化现象".
A) <黑暗传>简介
简单来说,<黑暗传>的性质是丧鼓歌, 流传在神农架一带, 是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仪式歌. 当中<黑暗传·彭本>的抄录时间是清代光绪元年. 据推断, <黑暗传>是产生于明代, 因为其中有以明代中后期小说作为底本的证据, 相信是有了初稿之后, 再由后人不定期地添加内容.
(节录自"<黑暗传>追踪":
- 查考文学史,这「四游八传」的歌本,都有同名同内容的神话历史小说流行于明清时期,它们大多刊刻于明代中后期。 ........... 歌本<黑暗传>的构成也应有相关的小说作为参照,并非纯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 )
B) 鸿钧道人是否<封神演义>首创?
在<封神演义>中, 鸿钧道人是元始天尊, 通天教主和老子的师父, 戏份极少但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鸿钧道人是否<封神演义>首创这个问题, 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鸿钧道人的资料实在非常罕见, 就算有, 也难保不是参照<封神演义>去附会. 不过我在<黑暗传>找到一些资料, 值得探讨一下. 由于<封神演义>是明代作品, <黑暗传>或其依据的小说也可能产生于明代, 而两个作品都有鸿钧道人, 于是有了相提并论来探讨的空间.
C) 鸿钧道人的记载
1) <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来历
<封神演义>第84回:
- 忽见正南上祥云万道,瑞气千条,异香袭袭,见一道者,手执竹杖而来。作偈曰:「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封神演义>第77回:
- 老子曰:「他若不肯相从,便将他拿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看他如何讲。」
--------------------
分析
"一气化鸿钧"这句, 以我的看法, 是盘古一气化鸿钧. 若非来自盘古, 那么化鸿钧的"一气"从何而来? 所以我认为<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就是盘古化成的.
2) <黑暗传>中的洪钧老祖
我没看过<黑暗传>原文, 所以会从两篇文章节录一些关于鸿钧道人的描述来探讨. 由于<黑暗传>有多个版本, "鸿均"/"洪钧"/"洪均"的写法不一, 节录的内容也可能因出处不同而出现矛盾.
节录自"论黑暗传的口承叙事文化现象":
- 洪钧老祖.....频繁出现在<黑暗传>抄本四, 五, 六当中.....往往是神话传说的要角, 或代替盘古成为开天者, 或为神喻者以命兄妹结婚繁衍后代.
- 紫霄宫中洪钧主, 他是开天辟地首, 曾将一炁传三友, 昆仑山上诚修练, 他在山上四十九万年, 置下乾坤到如今. 带领十万八千子弟孙, 带到东土立人伦, 那时还让他为尊.
节录自"文化奇胎<黑暗传>":
- 三子娑婆洞中苦读母亲化成的天书, 西弥洞中修成古佛. 古佛灵山收徒弟如来和枯莲道人鸿均, 自闭洞府. ( "鸿均"在别的抄本中又写作"洪均", "洪钧")
- 人皇出世传百姓, 东土人皇时期, 人从何来? 鸿均洞中鸿均老祖, 大海中捞起五龙捧着的葫芦, 打破, 里面跳出一男一女两个小孩. 在人皇和金龟的撮合下, 结为夫妻, 生下九人分管九州, 人类得以再生。
-“先天三太老“、“先天三教主”、“东土道教主”........因先天时期的大洪水而丧生, 所以把他们归入"先天黑暗时期". 他们在"后天黑暗时期"分别已转生为“如来佛祖”、“鸿均老祖”、“太上老君”.
3) 分析
<黑暗传>其中一个版本提到的"紫霄宫中洪均主", "一炁传三友", 竟然和<封神演义>中"一道传三友", "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的说法完全一样. 另外<黑暗传>关于鸿钧的资料亦比<封神演义>提到的更多, 单是摘录<黑暗传>丧鼓歌已经有这些资料, 可想而知<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必然对鸿钧有更丰富的设定和说法, 并非<封神演义>的简单交代可比.
假如<黑暗传>的底本小说是比<封神演义>为早的作品, 那么鸿钧道人就不是<封神演义>首创. 另外, 如果<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和<封神演义>的鸿钧都是共同源于某些传说或典籍, 则鸿钧道人亦非<封神演义>首创了. 所以鸿钧道人是<封神演义>首创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什至认为<封神演义>可能参考了疑似是<黑暗传>的底本小说-----<先天黑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