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29,871贴子:1,514,522

识字就看得懂 指角蝇体型与先父遗传无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父遗传在生物学界向来就是一个笑话,许多伪科学家伪造了各种证据想要证明它,但那些所谓证据从来上不了台面,相反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过论文驳斥了这一伪科学理论。因此宣传先父遗传的科盲在别人“拿出论文来”的质疑下向来抬不起头。
最近,权威杂志《Ecology Letters》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对某种苍蝇进行研究,让母苍蝇跟公苍蝇交配但不让繁殖,一段时间后再让母苍蝇跟另外的公苍蝇交配并繁殖,生下来的后代有的在体型上类似最初交配的公苍蝇。(这种现象只在这一种苍蝇身上发生,跟实验室常用的果蝇或者你身边的苍蝇没关系)这篇论文一出,国外的先父遗传信徒顿时精神一振,觉得终于得到了权威科学界的支持,于是写了各种文章大力宣传。
其实这纯属断章取义,原作者在论文中写得很明白,这种现象是非遗传性的。前任公苍蝇的基因没有遗传到母苍蝇和现任的后代上,后代完全是母苍蝇跟现任的种。那为什么有的后代体型像前任呢?因为这种母苍蝇有控制后代体型的能力。同样的基因,根据母苍蝇送给卵的营养不同,后代的体型就会不同。而什么样的体型可以让后代更适合生存呢?交配过的公苍蝇的体型是个重要的参考。于是有些母苍蝇就根据前任的体型往卵里放了营养,造成了后代体型像前任的现象。当然苍蝇没脑子,这些过程都是由化学物质完成的。
因此,这篇论文丝毫不支持先父遗传的理论。不过反正支持他们的正经论文过去也没有,可见今后先父遗传的伪科学理论还会照常在科盲群体之中流传,就像义务教育早已普及了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还有人相信核酸营养品一样。自己丢弃智商的人,别人又如何救得了他。


1楼2014-10-07 22:43回复
    我只知道染色体遗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07 23:20
    回复
      先父遗传就是宣传种族优越论的谣言,守贞也不是靠恐吓的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0-07 23:54
      回复
        我已经看到有信徒引进国内了


        IP属地:山东5楼2014-10-08 22:52
        回复
          我猜的果然没错,国内先父遗传信徒开始拿这个说事了,百度百科也被改了。先父遗传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找到权威杂志上一篇论文可以用来扭曲的,肯定不会放过。


          7楼2014-10-10 14:57
          收起回复
            之前好像已经看到类似内容的反驳了,不过原创文章还是要赞一下


            IP属地:上海12楼2014-10-19 16:55
            回复
              ——以下是吐槽——
              很多人对先父遗传怕得要死,觉得ex万一影响到自己未来孩子的遗传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ex还施加了更现实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其效果不但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作为社会因素更加难以研究难以治愈,好像人们反而不怎么关心的样子……
              ——吐槽完毕——
              这个研究,打个不太严格的比方说是这样的:你的前男友特别抠门,把你也给带吝啬了,然后这吝啬的习惯又传给了你后来的孩子。
              是的,和遗传、和DNA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项研究做的不是果蝇。果蝇已经被研究得十分透彻了,要是突然发现这么个效应,那是个大事儿。
              这里是一种名气不大的指角蝇(Neriidae)的物种,Telostylinus angusticollis。
              这种指角蝇有个有趣的特征。如果父亲小时候营养条件好,那孩子体格长得大;如果条件不好,那孩子体格就小。和基因无关。注意这说的只是这种指角蝇而已,不能推广到别的物种。
              显然这是适应的——父亲小时候的环境很可能和孩子要面对的环境差异不大,相当于提前准备。
              但这是怎么做到的?不知道。也许是营养不良的父亲在交配时给母亲输送的养料少了,也许是父亲用什么手段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告诉孩子将来环境会不好。作者认为是后者。
              那么这信号有几种做法。可以直接塞在精子里面——修饰一下DNA,或者在细胞质里加点儿信号分子,原则上是可以的。也可以传给母亲,经由母亲中介。毕竟,母亲掌管了卵的形成,卵里有大部分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由她来调节,理论上可能会容易一些。
              不过,多一层中介就多一层变数——上一个父亲传递的信号可能会有残留。这篇论文的观点是,真的有。
              用作者的原话说,这是一个“ non-genetic semen-borne factors ” —— “非遗传精液携带因子”。注意是非遗传。这完全是精液里某种信号使得母亲和她的后续孩子做出了回应,不沾DNA的边,不是表观遗传也不是获得性遗传——作者用的另一个词叫 transgenerational plasticity,“代间表型可塑性”。
              这篇论文本身的质量不多评论(老实说,体型大小这个指标相当不靠谱,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在拿出具体机制之前,我还是会观望),但是假如它是成立的,那么就回到开始的比喻。这并不是一个遗传,而是一个发育上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高估了遗传的力量,但并不是基因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的——先天条件再好的孩子,不给吃饱饭一样长不高;此处同理,都是环境信号的作用。
              来自果壳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0-19 20:00
              回复
                六年级表示看不懂......有没有容易理解的......
                -----------------------------------------------------------------------------------------------------------------


                IP属地:广东15楼2014-10-30 21:38
                回复
                  昆虫不是可一储存很多精子么,那个对实验也有影响把,这个实验怎么排除的


                  17楼2014-11-06 16:31
                  回复
                    中国某些“男人”的智慧早已领先世界数百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1-07 19:40
                    收起回复
                      我不识字才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1-02 09:08
                      回复
                        不是已经被证实是落后时代的迷信了吗?这个理论已经被证明完全是错误的。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平时都静静地呆在卵巢的原始卵泡中,只有在排卵期前不久,卵泡才开始逐渐成熟,最后成熟卵泡破裂,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进入输卵管,等待与精子邂逅。排卵后24小时内未受精,则次级卵母细胞退化。在女性的月经周期,未受精卵会随着血液、子宫内膜等一起排出。至于那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精子就算真能“自溶”也没用,它们的遗传物质如果没有被核酸酶降解,也会随着月经一起被排出。尽管男性每次射精中的精子数以千万计,但只有一小部分能穿过子宫颈,然后走入正确一侧的输卵管与刚刚来此不久的卵子相遇。最终,仅有一个精子能穿透卵子厚厚的外壳完成受精。精子细胞核与部分胞质进入卵子后,受精卵外即刻通过透明带反应和卵膜阻断形成屏障,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然后受精卵逐渐分裂发育,与此同时,输卵管中的纤毛摆动,将受精卵送入子宫着床。这些步骤一环紧扣一环,根本没有给外来遗传物质留下影响的余地。事实上,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如果那么容易就可以被外来基因插入修改,转基因就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而不像如今需要复杂的步骤在实验室内才能完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8-25 19:31
                        回复
                          不过我觉得正常男人不会真心选择非处女的,脏,下贱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10-27 2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