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瑾吧 关注:1,835贴子:19,980
  • 11回复贴,共1

【建安十三吧转贴】关于周瑜的计谋水平的问题 by 贝塔の豆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志周瑜传中,并没有提到周瑜本人出计应该怎么怎么打仗的问题,比如伏兵之类的,而是大量记载了他采取别人计谋的看法。
但是孙权评论周瑜鲁肃吕蒙的时候却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又说三国志里各种记载奇谋的吕蒙是“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所以我总觉得是三国志没记载周瑜的出谋划策的详细情况,真是这样吗?


1楼2014-09-24 15:15回复
    【顾曲留香发表于原贴2楼】
    也不是大量记载他采纳别人建议啦,只有三次吧,分别是采纳黄盖、甘宁、吕蒙的建议,因为那三位都是他手下。
    用别人计这个没有任何问题。手下连个提建议的都没有,那叫刚愎自用。
    统帅采纳手下建议打仗的做法是比较普遍的
    比如:
    曹公:
    …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
    …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
    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於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曹洪:
    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 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孙策:
    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查音祖加反。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9-24 15:18
    回复
      所以 采纳他人计谋看法这个并不能证明周瑜本身计谋怎么样
      至于周瑜的计谋,
      献计这种事一般都是下级给上司献的,周瑜也给他上司孙权献过计策、提过建议呀
      打赤壁他主导的,他给孙权献的计略,那就是“打”,具体参见周瑜那段话,分析敌我形势不是很有水平的嘛,具体怎么打,他做主了,史书原话“事决于瑜”,你自己决定就好了,不用再给孙权献策求同意了<( ̄) ̄)> 。
      还有那个“徙备置吴”也算个计策,“拒绝送质” 、“取蜀” 这些都属于出谋划策的范围。
      因为他上司是孙权,孙权是东吴掌控大局的最高领袖,所以周瑜能献的谋略也就主要偏重于大局上了。


      3楼2014-09-24 15:22
      回复
        周瑜的计谋水平就是谋求东吴立国的水平,结果怎么样,那看你怎么评价周瑜对东吴做的贡献了。反正孙权是认可他的。


        4楼2014-09-24 15:27
        回复
          【留香_顾曲发表于原贴5楼】就史书记载而言,周瑜的谋略主要表现在政治和战略方面,比如拒绝送质、赤壁拒敌和压制刘备等,在这方面他给了孙权非常精准的建议。战术方面的记载虽然不多,但从他一生从无败绩,特别是能够打败曹操曹仁这样的超一流对手来看,绝对是非常高明的。能适时采纳部下的计谋恰恰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可以说周瑜在江东相当于一个人承担了曹操(主要是军事方面)、荀彧和荀攸三个人的工作。




          5楼2014-09-24 15:35
          回复
            【顾曲留香发表于原贴9楼】同意片片的观点,军事能力和鬼点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否则贾诩先生可称首席军事专家了,把鬼点子小计谋当成打仗取胜的关键,那是网络小说的写法,因为那样写起来好看。


            8楼2014-09-24 15:51
            回复
              【诸葛家的猫发表于原贴10楼】
              《三国志》行文,东吴如和曹魏作战,在叙事时是有些不利倾向的,曹方将领败了基本都是两三字带过,比如,“不利”,“遂退” ”乃退“,胜了则大书特书,参见张辽合肥之战的那一堆鸡血描述,就是周瑜打南郡时曹仁的一次小胜利也能被大篇幅夸赞,叙事详之又详......
              反之,东吴之人取胜,几乎都用破之、拔之等语几笔带过,叙述清楚结果了事。若败了,那惨了,被描述得各种狼狈有没有......
              这么看来,其实关羽也挺惨,好些人拿他刷功绩。


              9楼2014-09-24 15:52
              回复
                其他回复
                孙坚破虏将军:寿先为蜀人,后为晋(魏)人,贬吴是自然。
                诸葛家的喵:
                曹魏和东吴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曹魏成功借了衰败的东汉王朝的壳“上市”,资源整合和人才吸纳上独具优势。曹魏职责分工也比东吴细致多了,“专业”性人才很多,有东汉组织架构模板可以套用,看起来也比较“正规”。
                而东吴这个民营企业,靠着亲戚朋友乡亲等帮衬创业,抓住机遇,把握形势,产业是迅速膨胀了,但管理上还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连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类似张昭周瑜等也是一边“升堂拜母”一边”张师傅“、”周哥哥“地就“被融进”了孙氏大家庭。
                这也体现在分工上比较随意,经常文武混职责,一人管数摊。所以也能”盛产“出江东四英这样的比较全面性的人才。
                chzhy88:
                哎呀统帅和谋士是两种人啦


                10楼2014-09-24 15:55
                回复
                  === 搬迁完毕===
                  原贴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974559580#48694114122l


                  11楼2014-09-24 15:55
                  回复
                    赤壁战曹操是一场有准备的战争 周瑜等了10年 从入江东开始 以长江做天堑 尽长江之极做保卫 这是周瑜高招之一 一江两岸 入江东之初 并没有水路招到任何抵抗 周瑜想到了 10年后曹操进东吴 被周瑜逼在赤壁乌林 盛世的烟火 从此三分天下 所以周瑜是有把握拿下赤壁的胜利的 这是1
                    第2 入蜀2分天下 亦是有把握的 孙权对周瑜的猜忌纯属无稽之谈 周瑜死后 荆州是仓促借出的 但是在荆州原来周瑜4块封地没有借出去 孙瑜被刘备挡回来,话说周瑜在的时候 巧妙轻松的维护着联盟 刘备任由他用2000兵借张飞取南郡 取蜀也会拿刘备做先锋这些是2
                    第3赤壁后的攻坚战 孙权没赢 关羽也输 刘备得了投降的3郡 唯有周瑜的战略重地南郡 赢下了
                    最后3年3大战役 足可见周瑜的计谋水平 周瑜的死 让东吴的慌乱 从此偏安 再没人可以扩张


                    IP属地:上海12楼2014-11-06 14:34
                    收起回复
                      感谢几位楼主的精妙史论。周瑜的二分天下谋略自古至今被史家糊涂妄论。误导致使周瑜的历史作用、能力被低估,相关的文艺作品皆据此曲解、抹黑英雄。周郎冤哉!望楼主将此公正之论发扬光大。


                      13楼2015-06-25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