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全传吧 关注:2,404贴子:32,898

回复:钱志熙:论《说岳全传》的通俗小说性质及其在文体上的表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第六十五回叙述弃官从商的大理寺禁子王德的话说: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小可想在狱中勾当,赚的都是欺心钱,怕没有报应的日子?


IP属地:江苏18楼2014-05-01 14:41
回复

    这里真实地记载了民间的因果报应观念,也正是通俗小说中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形成的民间社会的伦理基础。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价值与伦理观念上的,通俗文艺的娱乐功能,则是建立在民间的普遍的道德、宗教信仰与伦理观念的基础上的[9]。但是这种因果报应的叙事与包含其中非理性的认识方式,显然大大地减弱了小说认识历史的功能,是《岳传》失去历史小说资格的原因之一。然而从通俗小说的接受者来说,这又是其实现审美、娱乐功能的重要触媒。这里,通俗小说与艺术小说审美上的沟通就产生了。


    IP属地:江苏19楼2014-05-01 14:41
    回复
      《岳传》将一切的史实嵌镶在一个由天命、定数观念虚构出来的因果报应、仙释之言的传说中,从第一回虚构宋徽宗错写玉皇大帝为王皇太犬帝、导致赤须龙下降、大鹏鸟啄死女土蝠而谪凡、铁背虬龙、团鱼精报怨等传说,最后第八十回虚构“表精忠墓顶加封,证因果大鹏归位”,仙凡两界同时进入大团圆结局。这里道教的天数论,即所谓“万事皆由天数定,一生都是命安排”(第二回结尾),同时又有佛教的万法归空思想,如结尾写岳飞魂魄归真时:


      IP属地:江苏20楼2014-05-01 14:42
      回复
        佛爷道:“善哉善哉,大鹏久证菩提,忽生嗔念,以致堕落尘凡,受诸苦恼。今试回头,英雄何在?”岳飞听了,猛然惊悟,随佛前打个稽首,就地一滚,变作一只大鹏金翅鸟,哄的一声,飞上佛顶。如来用手一指,放出五色毫光,照耀四大部洲,无微不显。佛即合掌说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IP属地:江苏21楼2014-05-01 14:42
        回复
          但书中又充满了褒忠惩奸的道德宣喻,表现忠臣孝子、扬名显身的儒家伦理价值生命思想。这种儒释道混为一体的思想,正是民间复杂矛盾而又和谐的伦理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是上述思想体系的通俗化。通俗小说、戏剧的一部分娱乐功能,正是依赖于这种民间的伦理。由此可见,在人物的历史遭遇之上,安排体现天道意志的神话故事,本身就是通俗小说、戏剧的叙事模式。


          IP属地:江苏22楼2014-05-01 14:42
          回复

            除了神话的因果报应的叙事线索外,即使是一般的世俗生活、政治制度,民间也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理解方式,与历史的真实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通俗作家大量采用的,不是历史的知识,而是民间的历史知识与理解方式。如朝廷政治、科举、战争、绿林等,民间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知识结构。一个通俗作家,必须重视这个知识结构与理解方式,才能使他的作品获得充分的娱乐性,才能流行。一个作品,虽然因为真实地再现历史真实与生活逻辑而获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当这里面所展示的历史真实性与生活逻辑超出了民间的理解能力,就会减弱它在民间接受者中的娱乐效果。这也是一些经典小说没有在民间流行的原因。


            IP属地:江苏23楼2014-05-01 14:43
            回复

              《岳传》的改编历史、虚构故事,还使用科举考试、英雄结义等民间熟悉的英雄故事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作品很成功地将岳飞的生平遭遇改编为一种英雄传奇。从真实的历史情况来看,虽然宋代存在武科的考试,也有武状元一目。但岳飞出身行伍,以军功被授低下武官,在他的一生中,根本不存在考状元的经历。而在小说的第五回《岳飞巧试九枝箭》到第十二回《夺状元枪挑小梁王,反武场放走岳鹏举》是以科举来结构故事情节,以科举为岳飞成名之起点。将岳飞的婚姻以及与刘光世、徐仁、宗泽等人的关系,也都安排在科举中的座师、门生之关系之中;而且后来结义吉青、梁兴、周青、施全、赵云、收降杨再兴、罗延庆,都缀在科场结识这一环上。与用科举这条线索来安排情节的同时,小说作者还将岳飞与几乎所有的下属将领的关系,处理成结义兄弟的关系。其次序是岳飞军中核心集团的人物,属于最早结义的是麒麟村诸人,其次是红罗山诸人,然后是历次战事中陆续投入岳飞麾下的众将领。从历史的层面上讲,主将通过与下属结义,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的。但在小说中,结义成了岳家军中主将与属将、属将与属将之间的主要关系,将军队中将领之间等级关系简单化,这是对其历史真实性的又一次大削弱。在六十一回之后,这种结义形式延伸到岳家军下一辈之中,甚至还延伸到妇女之中,如岳飞夫人李氏与梁红玉、柴娘娘的结义。可见《岳传》的结义模式,与科举模式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有历史依据,但实际是遵从与民间历史知识与理解方式相契合的通俗小说、戏剧的叙事模式。


              IP属地:江苏24楼2014-05-01 14:43
              回复
                这个门生日后定有好处,贵县可回衙去,替他查一下所有岳家旧时基业,查点明白,待本院发银盖造房屋,叫他仍归故土便了。<?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IP属地:江苏26楼2014-05-01 14:44
                回复
                  然后徐仁即着手查核岳家旧业,并吩咐岳飞回内黄县接取母亲回籍。而当岳飞完婚返里之际,王、张、汤三位员外,竟因为遵照周侗儿子们不可离开岳飞的遗嘱,决定举家随岳飞迁居汤阴县:


                  IP属地:江苏27楼2014-05-01 14:44
                  回复

                    再说众兄弟各自归家,与父亲说知岳大哥归宗之事,众员外好生不忍。次日,三位员外正在王员外庄上谈论商酌,只见岳大爷走来向众员外作过揖,就将归宗之事禀明。王员外不觉眼中流下泪来,叫声:“鹏举,你在此间小儿辈正好相交。况且令尊遗命,叫小儿辈‘不要离了鹏举,方得功名成就’。如今你要归宗,叫我怎生舍得?”岳大爷道:“小侄只因刘大人恩义,难违他命,就是小侄,也舍不得老叔伯并兄弟们,也是出于无奈。”张员外道:“我倒有一个主意在此,包你们一世不得分离。”汤怀即忙问张达:“是何主意?”张员外道:“我挣了一份大家私,又没三男四女,只得这个孩儿,若得他一举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我的意思,止留两房的当家人在此总管田产,其余细软家私尽行收拾,一同岳贤侄迁往汤阴县,有何不可?”众人齐声道:“此论甚妙!我们竟都迁去就是。”岳大爷道:“这个如何使得。老叔伯大家资,又有许多人口,为了小侄都要迁往汤阴居住,也不是轻易的事,还求斟酌。”众员外道:“我等心意相同,主意已定,鹏举不必多言。”岳大爷只得回家,与母亲说知众员外要迁居之事。<?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IP属地:江苏28楼2014-05-01 14:44
                    回复
                      这两个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并且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岳飞一介武士,就因武艺高强,在还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就得到政府发银为其重建旧居的待遇,而众员外居然为儿子能跟岳飞就各自撇下偌大产业。这完全是作者为了突出英雄人员的非凡,为了耸动听众、读者心目,设置了这等情节。又如第十八回写李纲、宗泽接到让他们领兵退金兵的诏旨后,宗泽建议去请岳飞兄弟帮忙:


                      IP属地:江苏29楼2014-05-01 14:45
                      回复

                        且说那宗泽差人往汤阴县去,不多日,回来禀说:“岳相公病重不能前来。那些相公们不肯离了岳相公,俱各推故不来。小人无奈,只得回来禀复。”宗泽长叹一声:“岳飞有病,此乃天意欲丧宋室也!”<?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IP属地:江苏30楼2014-05-01 14:45
                        回复

                          宗泽这种感叹,显然是很不符合历史与生活真实的。好像在岳飞还没有出生时,人们已经将抗金大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这是作者在塑造英雄人物的非凡,提前给予他历史的中心位置。同样,在真实的历史中,岳飞的官位的提升,也是一步步十分复杂,涉及繁琐的官制与犒赏制度。这些显然是普通的听众、读者所难以了解的。作者为了便于他们理解,一是授官早,一开始就被授予总制(第二十三回),立了两次战功,险些被张邦昌陷害,旋案情明白,并因收伏吉青等人而升为副元帅(第二十六回),第三次升迁为败兀术后,被派往征讨太湖水寇杨虎。升为五省大元帅(第二十八回)。此后岳飞就一直以元帅身份出现,不再叙述其繁复的升迁之事。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通俗化处理。事实上,真实的历史情况是,虽然岳飞在当时也被称为帅,但实际他每个时期的称呼都是随官位而变化的,要比小说的叙述复杂得多。小说一律称用人们熟悉的官衔,用了一般读者最熟悉的“元帅”这个称呼。武将多称元帅、都督,文官常用宰相、尚书。这是戏剧、小说及民间通俗说唱之通例。亦为通俗化的一个特点。


                          IP属地:江苏31楼2014-05-01 14:45
                          回复

                            为了使上述主人公的历史核心地位、“特权”合理化,这类小说采用了赋予主人公异象的方法,如岳飞在大鱼缸里漂流不死、岳飞沥泉枪的获得经历,以及夸张主人公的能力、才华这样一些因素,使情节合理化。但实际上只是使情节合理化,并没有丝毫增加历史与生活的逻辑真实的作用,反而是进一步削弱了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也减弱了读者通过小说来认识历史与生活的功能。所以通俗小说与戏剧、说唱一样,其首要功能是娱乐性。但这种娱乐性,是在思想与知识、生活经验、文学知识都比较低的读者群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


                            IP属地:江苏32楼2014-05-01 14:45
                            回复

                              五<?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岳传》不仅采用通俗小说的各种叙事模式来整合历史的材料,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使用大量的巧合方法,造成紧凑热闹的场面,很符合民间的趣味。如第三回,写王员外因王贵打了家人王安而惩罚他,惹得夫妻吵架。正在生闷气时,张员外、汤员外先后来到,说的也都是打骂了淘气儿子,引起夫妻口角的憋闷事。正巧这时周侗又远道来访,三人向他诉苦,周侗慨允替他们坐馆。这是一种辐辏式的情节处理方法,也是带有戏剧叙事的特点。巧合方法是传奇故事的特点,所谓“无巧不成书”,它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艺术,大量地使用巧合正是通俗小说与戏剧的特点。这种巧合,是以牺牲生活的真实性为代价的,所以在现实主义的小说艺术中,巧合的艺术方法虽然不能完全被排除,但至少已经退居极其次要的地位。《岳传》中大量地使用巧合,正体现了它作为通俗小说的性质。


                              IP属地:江苏34楼2014-05-01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