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传》的改编历史、虚构故事,还使用科举考试、英雄结义等民间熟悉的英雄故事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作品很成功地将岳飞的生平遭遇改编为一种英雄传奇。从真实的历史情况来看,虽然宋代存在武科的考试,也有武状元一目。但岳飞出身行伍,以军功被授低下武官,在他的一生中,根本不存在考状元的经历。而在小说的第五回《岳飞巧试九枝箭》到第十二回《夺状元枪挑小梁王,反武场放走岳鹏举》是以科举来结构故事情节,以科举为岳飞成名之起点。将岳飞的婚姻以及与刘光世、徐仁、宗泽等人的关系,也都安排在科举中的座师、门生之关系之中;而且后来结义吉青、梁兴、周青、施全、赵云、收降杨再兴、罗延庆,都缀在科场结识这一环上。与用科举这条线索来安排情节的同时,小说作者还将岳飞与几乎所有的下属将领的关系,处理成结义兄弟的关系。其次序是岳飞军中核心集团的人物,属于最早结义的是麒麟村诸人,其次是红罗山诸人,然后是历次战事中陆续投入岳飞麾下的众将领。从历史的层面上讲,主将通过与下属结义,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的。但在小说中,结义成了岳家军中主将与属将、属将与属将之间的主要关系,将军队中将领之间等级关系简单化,这是对其历史真实性的又一次大削弱。在六十一回之后,这种结义形式延伸到岳家军下一辈之中,甚至还延伸到妇女之中,如岳飞夫人李氏与梁红玉、柴娘娘的结义。可见《岳传》的结义模式,与科举模式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有历史依据,但实际是遵从与民间历史知识与理解方式相契合的通俗小说、戏剧的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