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8,973贴子:653,090

驳斥袁黑指责袁将军的几点谬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袁崇焕将军是中国历史上很罕见的文人从戎,并且取得过骄人战绩的军人。鉴于目前网上黑袁的人很多,而且很喜欢将袁粉推向汉奸、脑残之类的范畴,所以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着实心中有些颤栗,因为被一群人辱骂多少心里还是很不爽的。
但终究英雄是英雄,尤其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岳飞是民族英雄,于谦是民族英雄,袁崇焕同样是民族英雄,英雄不容玷污,污蔑民族英雄才是真正的汉奸行为,以下几点是我对于袁黑攻击袁将军[证据]的质疑,限于本人水平,难免有错别字、史料遗漏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还是希望大家本着实事求是,基于最基本的史料的基础上,不要随意辱骂别人。


IP属地:安徽1楼2014-02-08 19:24回复
    1、 关于反间计的问题
    《清实录·清高宗实录》:“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很多袁黑指出反间计出于清朝,乾隆平反也是出于政治目的,不足为信。
    但是按照记载,献计的是范文程,我们来看看范文程的墓志铭中的一段,请参见《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
    “天聪三年冬,从跸入蓟门,克遵化,将偏师谕降潘家口、马栏峪、大安口凡五城,皆下之。是时,明宁远总制某将重兵居前,公进秘谋,纵反间,总制获罪去。我师之在大安口者,敌兵围之,公以火器进攻,敌败,围乃解。太宗自将临永平,留公守遵化,攻者甚锐,我前锋势稍困,公突围力战,拔之而归。上嘉其功,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信任益笃。”
    天聪三年正是皇太极攻打北京那年,由此可见反间计是客观存在的,否则难道是范文程穿越了,知道100多年后的乾隆要给袁平反,然后再穿越回去杜撰出一个虚假的墓志铭?


    IP属地:安徽2楼2014-02-08 19:24
    收起回复
      2、 关于后金绕道攻北京袁焕崇应付责任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觉的属于混淆黑白,因为只有袁崇焕早已经预料到了后金可能会绕路攻打北京,多次上书,但崇祯均未理会。崇祯二年春,袁崇焕上奏,说明山海关一线防卫稳固,已不足虑,但蓟门防卫薄弱,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其时蓟辽总督刘策懦弱无能,西路弱点非常明显,然而以袁崇焕的职权却难以管到那里,其后后金入侵时,袁派赵率教率四千轻骑阻击,到三屯营时总兵朱安国竟然不让其入城,赵率教只得领兵向西迎敌,在尊化城外大战,被后金军阿济格左路军包围,全军壮烈牺牲,可见袁的职权根本管不到西路,而本来西路也与他没有关系,他却早就注意到了西路的防务存在大问题。第一次上书,崇祯根本没加理会,袁崇焕急的不行,连续上书,第二道,第三道,崇祯才勉强同意让部科商议办理,但却始终拖着不办。
      最后后金大军打到北京,这个从责任上说崇祯帝自己有责任,结果后来却将袁将军作为替罪羊拿出来问罪,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崇祯堂堂大明天子,怎么会有错,有错的都是你们这些臣子。看看崇祯帝临死前写的:[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可见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执政期间内自身所犯的错误,具体袁将军上书崇祯的证据如下:
      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崇祯实录》卷二:“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
      《石匮书后集》: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于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
      《白冤疏》: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上书了这么多次,袁将军有什么责任,这个即便是用今天的法律来审理,我相信袁将军也会无罪释放的。


      IP属地:安徽4楼2014-02-08 19:25
      收起回复
        6、 关于崇祯杀袁经历了八个半月,所以是经过正规调查后的结果的问题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后金当时一直占领着冀东永平等要地,威胁北京,真到六月间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之间,崇祯怕杀了袁会使得关辽部队军心不稳,不敢杀。而清兵退出后八月十六日即杀了袁。在其间,崇祯多次想犹豫,想放了袁,有“守辽东非蛮子不可”之说[余大成《剖肝录》],其后为了堵众人之口又制造出七名假奸细来陷害袁,结果第二天这七名奸细却在锦衣卫监管下不冀而飞,死无对证。负责监察军务的兵科给事中钱家修上书向皇帝提出严重问责,崇祯无奈敷衍说待将袁审问明白后,便即派去边疆办事立功,还准备升他的官。而史家统一认为,崇祯此说已经等于承认袁崇焕无罪。(见钱家修白冤疏及崇祯批语。钱家修“嗟:“嗟嗟!锦衣何地?奸细何人?竟袖手而七人竟走耶?抑七人俱有翼而能上飞耶?终欲杀一崇焕,故不惜互为陷阱。”“方天启年间,诸阳失卫,山海孤寒;当此之时,谁能生死忘心,身家不顾?独崇焕以八闽小吏,报效而东,履历风霜,备尝险阻,上无父母,下乏妻孥。夜静胡笳,征人泪落。焕独何心,亦堪此哉?毋亦君父之难,有不得不然者耳。”崇祯则批复:“览卿所奏,具见忠爱。袁崇焕鞠问明白,即著前去边塞立功,另议擢用”)。其实最终崇祯杀袁,虽然有说法,如金庸等说是“卑鄙的用永远的错误掩盖一时的愚蠢”,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一则崇祯确实早对袁不满,一时激动下将其下狱,再放出来有面子问题;
        二则朝中党派之争的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的卑鄙之徒乘机中伤,加深了崇祯的杀机;
        三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中伤都赶不上对袁专权的指责,而更大的问题是祖大寿这一粗人在袁一下狱后竟然率兵回撤,还向崇祯派来送袁崇焕挽留信的人放箭,虽然读信后留下,但必然使得崇祯下定了杀袁的决心,这也是任何帝王最犯忌的事:领兵大将竟然只听命于袁而不听命于自己,这可是比后金更可怕的事。


        IP属地:安徽8楼2014-02-08 19:26
        收起回复
          7、 关于为魏忠贤修建祠堂一事的问题
          《明熹宗实录》有这么一段:天启七年四月“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干、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天启六年十月)。
          首先,搞清一个事实,在宁远为魏忠贤建祠的领衔人是蓟辽总督阎鸣泰(此公后来因为建祠的事情而被撤职了),袁崇焕只是在他的上司的奏章上列了名,换句话说是给顶头上司一个面子,顺便也不想为这个事情得罪九千岁。其次,边将一般的来说都不想得罪当朝。且不说禄位如何,得罪当道就意味着你没办法在从事自己的事业。最后努尔哈赤曾经抱李成梁大腿叫爹,如果通过这个可以作为指责袁将军的理由的话,那么努尔哈赤岂不是变成了没骨气、败类了?要知道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死于李成梁的乱兵之下的。
          金庸《袁崇焕评传》亦为辩解道:“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大志无法得伸,因此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当时袁崇焕在宁远也建了魏忠贤的生祠,时势所然,人人难免。”李世民还曾经喊过隋炀帝万岁,难道这点可以否定李世民吗?


          IP属地:安徽9楼2014-02-08 19:27
          收起回复
            最后我需要指出的是,袁将军也非完人,书生气太足,性强太烈,一心为社稷,不顾个人安危,殊不知其个人生死直接关乎社稷存亡。为人太过憨直,而崇祯帝性格又过于暴戾,最终君臣性格冲突形成千古奇冤。但我们也只能说袁并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但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其奋勇抗清的功绩和高尚的人格也是绝不能抹杀的!史学界早有公论。


            IP属地:安徽11楼2014-02-08 19:28
            收起回复
              大哥你太猛了,一下发了八贴,我为你伴奏
              Always - 西野加奈


              12楼2014-02-08 19:32
              收起回复
                用手机看完了,眼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08 20:51
                回复
                  尊兄平直之言有理有据,可称公允。 崇焕有诗云:心苦后人知。尊兄是矣!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2-09 00:29
                  收起回复
                    写得好


                    IP属地:浙江18楼2014-02-09 10:15
                    回复
                      @lovelqlyz66,不要封@迪迪AR嘛,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我们可以就事论事让他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完!


                      IP属地:安徽19楼2014-02-09 12:12
                      收起回复
                        @迪迪AR,《崇祯实录》: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于南、王承胤等阵西北、崇焕阵于西待战。午刻,有骑兵突东南,力战稍却;承胤竟徙阵南避。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于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我兵亦伤失数百人,夜收兵。上赐酒食劳军


                        IP属地:安徽21楼2014-02-09 12:18
                        回复
                          己巳之变中袁崇焕的战绩记载:
                          马伸桥遭遇战:
                          《辽西入卫纪事》:十一月十二日,辽卒哨至马伸桥,与奴遇,大败之,斩敌酋,军声大震。
                          《崇祯长编》中的记载是廵関御史方大任疏报:蓟兵无一可恃,惟有関宁可用,今督师果至,用火器已获小捷。
                          《崇祯实录》:清兵值辽兵於马伸桥,战不利。
                          广渠门之战:
                          《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 遣左翼大贝勒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领白甲护军、蒙古兵迎击崇焕、大寿,俱败之。
                          《满文老档》二十日记载:先是皇太极率右翼诸贝勒、护军、蒙古军攻击德胜门明军,后令左翼诸贝勒--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阿济格、豪格等,领护军、蒙古军攻击袁崇焕部。
                          《辽西入卫纪事》所载:崇祯元年戍辰秋七月,余偈督师袁公崇焕于长安,偶谈间遂订出关之约。八月至宁,得公简练鼓励,气可吞胡,种种作略,出人意表。未及期而虏已在目中矣。是以奴眈眈欲先发破我成局。
                          ......
                          二十日早,报奴大队分六股西来,公传令开营迎敌。先遣都司戴承恩择战地于广渠门,余随行间。公令余回,余不从。公又曰:“我有奏书二通,子可速回,为我料理。”且嘱勿再来。余还寺,即将奏疏阅发,遂披甲跃马,仍驰军前。而公正在布阵,其祖帅正兵镇南面,副将王承等列西北,公与余扎正西,阙东面以待敌。
                          拥众直突东南角,我兵奋力殊死战奴,奴奔北,见前处有承等兵,方立马无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则奴已大创,不意承等徙阵南避,翻致奴众复回,径闯西面。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复合,贼始却。【我兵亦倍奋砍杀,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直追贼至运河边。贼忙迫拥渡,冰陷,淹没者无数】。此一战也,自午至酉,麋战三时,杀贼千计,内伤东奴伪六王子,及西虏名酋都令。我兵亦伤亡数百。
                          盖九边尚首虏,每以争割首级误事。公深鉴陋规,于未战之先,与诸将士约,惟尽歼为期,不许割级,故将士得一意剿杀,以获此胜。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毕。
                          《崇祯实录》所载: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於南、王承胤等阵西北、崇焕阵於西待战。午刻,有骑兵突东南,力战稍却;承胤竟徙阵南避。】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於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京(国椎等典籍中记载为【我】兵)兵亦伤失数百人
                          《朝鲜仁祖实录》所载:...由间路弛进京城,与贼对阵于皇城齐化门。贼直到沙窝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兵三十里。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镶红旗——阿济格
                          正白旗——多尔衮
                          镶白旗——多泽
                          正红旗——代善
                          镶黄旗——阿敏
                          正蓝旗——莽古尔泰
                          正黄旗、镶黄旗——皇太极
                          溃逃的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阿济格、豪格等人,也敢向督师言勇!!!
                          左安门之战:
                          《辽西入卫纪事》:二十七日左安门之战,城上下炮击退之。辽将于永绶,郑一麟营,炮药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当即给赏,每人二十金。
                          《崇祯实录》:丁未,清兵攻南城
                          南海子袭营:
                          《辽西入卫纪事》:二十九日,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贼营里许,四面攻打,贼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崇祯实录》:袁崇焕遣乡导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潜攻清兵於南海子,清兵稍退。
                          此战后,解了京城之围。


                          22楼2014-02-09 12: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