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29,871贴子:1,514,579

科学报 每日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今天开始,你将走到科普的海洋。
不定时更新


IP属地:上海1楼2013-10-10 17:49回复
    我先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在飞机上会打手机吗?


    IP属地:上海2楼2013-10-10 17:51
    收起回复
      可是也有人说打手机没事,你信吗?


      IP属地:上海3楼2013-10-10 17:52
      收起回复
        答案是这样的!
        曾经在大连到上海的一个航班上,一位乘客不听空乘人员的劝阻,拒绝关闭已经开到“飞行模式”的手机,最后被课以 2000元的罚款。
        与不关手机相比,“不听劝”是个更加严重的行为。要知道,对于飞行中被告知的飞安规则,如果强行不服从,是可能被视为劫机的。另一方面,“飞行模式”只是手机厂商的一厢情愿,并未得到航空部门的认可,这是一个事实。
        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的规定最早出现于1991年。当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作出了这个规定,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干扰地空通讯。这个规定被公众广泛接受,一直执行。但在民航业内,对此却存在大量的争议。包括美国波音公司、探索频道在内的很多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做了大量相关实验。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手机能够对地空通讯产生任何值得一提的影响。(他们也不能证明没有影响)因此,尽管FCC在这项规则的存废上摇摆不定(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但还是维持了原规定。
        既然手机能发射无线电波,为什么不能证明它影响地空通信?这是因为航空信号用的是118MHz频段,而国内GSM手机用的是900MHz左右频段,WIFI信号频率更高,它们相差这么大,理论上是不能干扰到一起的。但实际上,因为手机采用的是跳频脉冲的方式发射信号,所以会产生许多不同频率的次生电波。这些次生电波尽管很微弱,但面对机载通讯设备的超高灵敏性,就显得不太让人放心了。在不能确定是否有明显危害的情况下,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手机就成了飞机的敌人,因为民航是经不起“临床检验”的。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因手机未关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呢?——还真有一起。2009年,美国一架飞机在起飞滑跑时,副机长的手机突然来电话了。驾驶舱里铃声大作,机长觉得十分恼人,副机长也愣了神,耽误了应答地面呼叫。尽管没造成什么后果,但这仍被视为一起安全事故,手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干扰了一次“地空通讯”。除此之外,有些空难也被怀疑是手机引起的,比如有人一直怀疑奥地利“5•26空难”的原因是手机干扰造成发动机在空中打开了反推。但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在实际操作中手机信号对航空安全的影响有多大呢?我曾私下与几位客机机长聊起过这个事情。得到的答案同样令人糊涂,以下是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甲:完全不影响。只是大家还是比较害怕,怕万一。美国一个小组做过实验,用比手机强很多的信号源,一点干扰没有。
        乙:一两个,十来个都没影响。但你想想,要是飞机上200多个手机一起开机搜信号,会怎么样?
        丙:频率是不同,但不见得没影响。就好比你竖着耳朵在听小提琴,旁边却有人敲锣打鼓。
        可见机长们对此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手机是否影响飞行安全,还是没有定论。例如阿联酋航空就并不要求旅程乘机时关闭手机。看到这里有的读者要问了,那我们能不能在飞机上开手机呢?至少在目前,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坐飞机就要遵守坐飞机的规则。讨论科学原理并不等于可以破坏规则。此外,在封闭、狭小、安静的飞机上关闭手机,也是一种礼貌,体现的是一种文明和对他人的关怀。
        手酸死了。。。。I


        IP属地:上海4楼2013-10-10 17:53
        收起回复
          你们懂了吗?


          IP属地:上海5楼2013-10-10 17:55
          收起回复
            你们知道含羞草为什么害羞吗?


            IP属地:上海6楼2013-10-10 18:00
            收起回复
              答案在这里
              含羞草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草地上的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和大多数的豆科植物(如合欢、凤凰木)一样,具有羽状复叶。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着生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
              它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粉红色的头状花序散布在草原上,像一团团疏落的小绒球。说不定你会觉得它很可爱,会忍不住去摸摸它的叶子,没想到你一摸它,它就“害羞”起来了。先是小羽片一片片地闭合起来,四根羽轴接着也合拢了,然后干脆整个叶柄都垂下来。它这个羞态,要等好一会儿才会解除,解除后,它会慢慢地把叶子张开,举起叶柄,继续在空中摇曳。
              一般人都以为运动是动物的特性,事实上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植物也有运动,而植物的运动现象,通常是由于细胞内膨压改变所造成的。 大部分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很大的液泡,当液泡内充满水分时,就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它紧紧贴向细胞壁,而给予细胞壁一种压力,这就是膨压。膨压使得细胞壁处于绷紧状态,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
              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它们浓度的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分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这种过程只能造成缓慢的运动,例如气孔的开合等,但是当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的变化时,却也可以引起相当迅速的动作。
              在平常,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差异通透性及主动运输之作用,将氯离子向细胞内,阳离子向细胞外运送,使得胞膜和邻近地区保持一定的电位差,叫做静止电位。我们也可以说胞膜是处在一种极化状态下。因为是阴离子聚集在细胞内,所以胞膜的电位是负的。当外界刺激超过某一定限度时,这种差异通透性会突然改变,钙离子大量涌进细胞,钾离子却向相反方向进行,使膜内电位增高,甚至成为正电位,于是产生了动作电位,这种现象叫做“去极化”现象。动作电位可由接受刺激的部位向四方传递,使整个细胞都产生去极化现象,然后再传到下一个细胞,这样动作电位可以一直不断地传递下去。当细胞到达动作电位时,也就是产生去极化现象时,胞膜的差异通透性消失,原来蓄存于液泡内之水分遂在瞬间排出,使细胞失去膨压,变得瘫软。
              含羞草的“羞态”,就是这种过程的很好的例子。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个肥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叶枕内部有薄壁细胞,细胞很大而细胞壁特别薄,这里也有许多大的空腔。在叶柄里,有数条排列成环状的维管束,到了叶枕的部分则合生成为一条大管道,便于容纳叶枕细胞排出来的水分。当我们碰到含羞草的叶子时,叶枕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去极化现象,细胞立刻失去水分,丧失膨压,叶枕就变得瘫软了,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撑,依次地合拢起来,然后连着羽轴、叶柄也一起垂下来,形成一副含羞的模样。
              在含羞草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静止电位特别低的感受细胞(约为-160m.v.,其他细胞约为-50m.v.),它们特别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轻微的触动,就会立刻放出水分,使叶柄下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态”。
              另外,捕蝇草的捕虫运动,也和前面所说的原理类似。它的叶子是两半可以开合的陷阱,叶柄扁平而膨大。当叶片受到刺激时,中肋附近的叶肉细胞,失去了膨压而使叶片闭合,叶缘的刚毛,在此时也发挥了它们的阻碍功能,于是,掉入陷阱的昆虫便无法逃脱了。I


              IP属地:上海8楼2013-10-10 18:01
              收起回复
                说对了+1 说不对-1 赞是!1! 如何?


                IP属地:上海9楼2013-10-10 18:03
                收起回复

                  自从有了小尾巴,孩子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经验不涨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0-10 18:32
                  回复
                    好贴
                    自从有了小尾巴,孩子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经验不涨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10 18:32
                    回复
                      看的脑子有点乱,于是我—走马观花看


                      12楼2013-10-10 18:40
                      回复
                        含羞草见过,我还用含羞草的叶子放到水里,然后贴到一些伯伯的眼镜片上


                        13楼2013-10-10 18:42
                        收起回复
                          哈哈,谢谢啦!


                          IP属地:上海14楼2013-10-10 18:52
                          回复
                            你们说,人真的会被吓死吗?


                            IP属地:上海15楼2013-10-10 18:56
                            收起回复
                              我想会的。
                              理由如下:
                              在紧张、受到惊吓的时候,人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都会升高。肾上腺素是人体应急的“勇士”,能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促使肌肉快速伸缩,以做出逃避危险的行动。而其余物质也可以导致皮肤和粘膜部位的血管收缩。
                              但是,如果分泌的肾上腺素太多,过快的血液循环则会如洪水泛滥一般冲击人的心脏,使心肌纤维撕裂,心脏出血,导致心跳骤停而死亡。若抢救及时,一部分人有可能生还;抢救不及时,便一命呜呼。幼儿和老人心脏功能弱,尤其经不起惊吓、恐吓;妇女一般胆子比较小,也较难承受惊吓;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会因突然的恐吓而造成心肌梗塞。
                              国外医学研究人员对被吓死的14具尸体解剖研究,都发现死者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心肌中还夹杂着许多红玫瑰色的血斑,说明他们出血过多,损及心脏功能。还有人用动物进行试验,故意使之受吓死亡,解剖后证明情况亦大同小异。
                              另一个实验表明,不仅突然惊吓可以使人致死,而且逐步恐吓,亦可让人致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地恐吓下,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将逐渐累积,当累积到一定量时,同样可以损害心肌细胞,出血玫瑰色红斑,导致死亡。I


                              IP属地:上海16楼2013-10-10 18: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