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吧 关注:1,611贴子:45,695

回复:三峡到底是怎么上马的-转发前水电部副部长李锐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跃进”开始后,毛主席在1958年1 月的南宁会议上提出要修三峡。当时的国家计
委负责人李富春、薄一波都持保留态度。于是,薄一波就提出,有个李锐是搞水电的,他
和林一山争论过三峡工程的问题,李锐是三峡工程的反对派。毛主席就说,把他们两人都
找来当面谈一谈。有关南宁会议的情况,我已有文著谈及,这里就不多讲了。总之,毛主
席听了我的意见后认为,在三峡工程的问题上,我的意见对。我没有料到的是,后来毛主
席就要我去当他的兼职秘书。这个秘书当得并不长,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我就因不拥护
“大跃进”而挨了批斗。而我的那篇杂文“大鱼网主义”曾被作为罪证之一而印发,以供
批判。更糟糕的是,因为我负责过水电工作,对我的批判使整个水电建设工作都蒙受了不
白之冤,被说成是“反三峡、反水利、反火电”。


21楼2013-08-14 09:17
回复

    虽然我个人在“大跃进”中遭到了厄运,但三峡工程也未能上马,而被搁置下来了。
    南宁会议后,周总理就带队去长江三峡地区视察。1958年3 月,在成都会议上形成了关于
    三峡工程的决议案,其中谈到,三峡工程何时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
    ,才能作出决定;要防止规划集中三峡一点,不及其它;在防洪问题上,要防止等待三峡
    和有了三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我参加过这个决议案的起草,认为这个决议案是完全正确
    的。
      1958年底长江水利委员会曾提出三峡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建议1961年开工、1965至19
    66年发电、1967年完工,但中央未予考虑。此后,不管水利部和林一山怎样催三峡工程上
    马,毛、周都未点头。后来我获知,周总理曾让张爱萍从国防上考虑三峡工程的可行性,
    张爱萍考察后提出的正式意见是三峡大坝不能修。到现在为止,张爱萍还是反对修三峡大
    坝。


    22楼2013-08-14 09:18
    回复

      三峡工程上不了马、水利部门违反基建程序也要上葛洲坝工程虽然毛、周去世以前,
      三峡工程始终未能上马,但水利部门还是使葛洲坝工程上马了。其实,葛洲坝水库的设计
      功能本属三峡水库的反调节水库,不应先于三峡水库修建。由于三峡水库是个超大型水电
      站,而用电需求有时段差异,时多时少,发电多时水库下泄水量就大,发电少时则下泄水
      量少,流量的忽多忽少对航运不利。所以,需要在三峡水库的下游修一个反调节的水库,
      以便调节水量、利于航运。既然在七十年代并未修建三峡水库,所以本不需要先修葛洲坝
      水库。但是,当年水利部门的负责人坚持要在长江上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建不了三峡,就
      坚持要上葛洲坝。主张兴建葛洲坝水库之初,连一向不遗余力地鼓吹三峡水库的林一山,
      也反对先修葛洲坝。因为他知道,葛洲坝其实是三峡水库的反调节水库,应该先有三峡水
      库,再建反调节型的葛洲坝水库。但是,最后他又改而赞成水利部负责人的意见了。


      23楼2013-08-14 09:18
      回复

        后来,我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于是,水电部的负责人不断地向中央施加压力,终
        于从国家计委、科委那里争取到了论证三峡工程的领导权。这样,水电部成立了三峡工程
        论证领导小组,下设水文、泥沙、地质、水工、防洪、发电、航运、移民、水位、经济、
        环境、施工等专题小组,邀请了400 多位各方面的专家参加三峡工程的论证。虽然水电部
        的负责人在论证中也打着科学化、民主化的旗号,但是,所谓的“民主化、科学化”只是
        形式上的,整个论证过程从人员组成到论证内容都反映出“一言堂”的专制色彩。


        27楼2013-08-14 09:19
        回复

          首先,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由水电部部长担任领导,领导小组成员都是水电部的副
          部长和总工程师,而上述的十几个专题小组的负责人也都是清一色的水电部所属各司、局
          、院的负责人,都是在部长领导下支持三峡工程上马的人。不支持该工程的人不能成为论
          证过程的领导者。其次,在邀请专家时也有明显的偏向,凡是批评三峡工程的专家,多数
          都被排除在论证专题组之外,而且对这一工程批评最多的专家,水电部都一概不予邀请。
          这样,在被邀请的400 多位专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对上三峡工程有不同意见。在水电部
          邀请的二十几位论证组特邀顾问中也是如此,持反对意见的只有一位,即水电部不得不请
          的孙越琦。


          28楼2013-08-14 09:20
          回复

            水电部当然也没有请我参加,据水利部的人说,理由是林一山不参加论证,所以李锐
            也可以不参加。这个理由是十分牵强的,目的是把我从论证组中排除出去。当时水电部负
            责人是坚决贯彻林一山的意见的,所以林一山参不参加就无所谓了,林一山的意见就是水
            电部的意见。他们知道,我向中央写过很多关于三峡工程的意见书、坚决不同意这一工程
            上马,所以不希望我的看法影响论证组的其他人。由于我那时在中央组织部的工作确实很
            忙,没有更多的精力,所以也未继续、主动地参与这件事。


            29楼2013-08-14 09:20
            回复

              据了解,有关方面也研究过三峡工程的替代方案,例如,长办曾根据论证的要求,提
              出过长江防洪的替代方案,即“在做好1980年所提平原防洪方案的基础上,中游加固堤防
              ,扩大并完善分蓄洪区与上游水库联合运用的方案”。在三峡工程防洪替代方案的讨论会
              上,许多专家都认为,这个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个方案不符合水电部领导的意图,
              于是水电部要求长办再作补充性研究报告,然后召开了三峡工程防洪替代方案第二次讨论
              会,终于达到了否定替代方案、肯定三峡工程的目的。同样地,在发电和航运等方面,也
              有人提出过替代方案,但都被水电部轻易地否定了。


              31楼2013-08-14 09:21
              回复

                又如,在论证三峡水库的蓄水水位时,虽然提出要比较各种蓄水位方案,但还未展开
                讨论前,领导就授意水位组提出了初选的175 米方案;许多老专家如施嘉炀、张昌龄、李
                鹗鼎、罗西北、黄元镇、张启舜、何格高等,都在论证会上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提出了蓄
                水位较低的150 、160 米等方案;但水电部领导都不予考虑,还是始终坚持预定的175 米
                初选方案,结果,这个初选方案最后终于通过了,成了现在的施工方案。


                32楼2013-08-14 09:21
                回复

                  更荒唐的是,由于水电部为了保证论证结果达到部里的预设目标,把各个专题组的研
                  究相互分割、彼此孤立,而丝毫不顾专题组之间相互矛盾的意见是否可能从根本上推翻三
                  峡工程的可行性。例如,泥沙组为了减少泥沙淤积、延长水库寿命,提出的水库运用原则
                  是“蓄清排浑”,即汛期到来时,开闸放水,让带较多泥沙的浑水下泄;而防洪组从汛期
                  的拦洪需要出发,提出的水库运行原则恰恰相反,是“蓄浑排清”。那么,究竟汛期到来
                  时,三峡水库是要关闸蓄洪、减轻下游洪灾呢,还是开闸泄洪,减少库区淤积、加重下游
                  洪灾?蓄了洪就必然严重淤积、水库寿命会大为缩短,保了水库寿命、那三峡水库实际上
                  就根本没有防洪能力。如此显而易见的矛盾,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居然都假装未发现,
                  而听任泥沙组和防洪组的两个互相矛盾的论证报告都顺利通过。由此可见,论证领导小组
                  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谨慎小心的论证,而是怎样让论证过关、让工程上马开工。


                  34楼2013-08-14 09:21
                  回复

                    最后,在如此论证的基础上,水电部向全国人代会提交了关于三峡工程的报告,供代
                    表审议。严格地讲,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因为,人代会代表并不了解与三峡工程相关的复
                    杂的技术、经济、生态、社会等问题;何况,提交给人代会的报告根本是水电部“一言堂
                    ”的产物,连专家们都不能发表不同意见,怎能强迫人民代表们负起为水电部背书的责任
                    呢?虽然代表们并没有足够、可靠的信息,但不少人还是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于是三峡工
                    程的议案付诸表决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表决结果,有177 人反对,644 人弃权。后来我就
                    此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人代会上给代表们看的全是正面意见,没有反对意见;但在会议讨
                    论时,很多专家和代表(特别是四川代表)还是提出了问题和不同意见。


                    35楼2013-08-14 09:22
                    回复

                      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反映出两种倾向的结合,一是主其事者主观、专断,没有科学头
                      脑,又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二是防洪的指导思想中片面依赖大水库拦蓄洪水。
                      三峡工程能解决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吗?且合理吗?
                        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前,我一向是反对的。1993年3 月12日,三峡工程尚未宣布正式开
                      工,我出于责任心,曾给中央常委上书,题目是“关于三峡工程建议听一次反面意见”。
                      我写到,现在通过的175 米大坝方案必将引起泥沙淤积,影响重庆港,阻碍航运。七十年
                      代谈论葛洲坝问题时,周总理曾明确指出,长江开发,航运第一;他还疾言厉色地说道,
                      如果碍航,就要炸坝。我就三峡工程问题问过负责论证航运的交通部的同志,他说,三峡
                      大坝175 米方案有关航运的问题,有些并未落实。我认为,长江航运关系到四川的改革开
                      放和今后的长远发展,至深且巨,这同所谓的荆江大堤受千年一遇洪水的威胁,自不可同
                      日而语。在论证175米大坝方案时,并未提出准确可靠的解决泥沙淤积的办法。我在这次上
                      书中最后说道,“我郑重向中央建议:请中央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持有各种不同意见的、
                      反对三峡工程(或175米方案)现在就上马的专家学者,开一次会,认真听取一次他们的意
                      见。请原谅我说句老话:只有兼听则明”。


                      36楼2013-08-14 09:22
                      回复

                        我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到底的态度来谈这些事情的,不管我的意见有没有人听,我还是
                        得说出来、写下来,立此存照。所以,1996年三峡工程上马、开工之后,我仍然写了个意
                        见,认为工程应当停下来。最近香港增订再版我1985年出的《论三峡工程》这本书时,收
                        集了过去十多年中我的有关文章和意见书。我在此书的“再版前记”中说,“出版此书始
                        终有两个目的:一是便于世人了解有关三峡工程争论的历史过程。二是希望有助于国家重
                        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至于三峡工程本身,几十年来尤其直到上马之势已定后,我要
                        说的话已经反复说过了,说够了。区区寸心,天人共鉴。我已经尽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或
                        者聊以自慰:”我已经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37楼2013-08-14 09:22
                        回复

                          至于要说明我为什么反对修建三峡工程,就需要先了解修建三峡工程的主导思想是否
                          合理、以及三峡工程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究竟为什么一定要修建这个工程,几十年
                          来水利部门的说法经常变来变去,怎样说有利于工程上马,他们就怎么说。七十年代时电
                          力紧张,水利部门就强调说,修三峡水库是为了多发电;现在电力不那么紧张了,他们就
                          宣传说,这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好象有了三峡工程,长江的洪水就可以解决了;最
                          近,又稍稍有点改口了,说修了三峡水库可以减少长江洪水,从而不至于发生大的洪灾。


                          38楼2013-08-14 09:23
                          回复

                             若论及防洪,就要分析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不同、流域内的情况不同,洪水的后
                            果自然也不同。中国洪水的成因与原苏联的不一样,原苏联的洪水是融雪造成的,而中国
                            的洪水是雨季的大雨、暴雨造成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各支流
                            的洪水来水时序稍有错开,但6 、7 、8 这三个月中长江的洪水总量仍然非常大,要想用
                            一座大水库来拦蓄是不可能的。现在三峡工程采用的175 米大坝方案最多只能装200 亿立
                            方米的洪水,防洪作用有限,可是却会造成重庆港的严重淤积。
                              何况,三峡水库只能控制长江的四川段来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主要仍应靠堤防
                            ,使洪水尽量下排入海,这是中外古今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
                            时,洪水抬高了干流水位,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平原地区因降暴
                            雨而积累起来的水无法排入长江,所以这些地区的80%都出现了先涝后洪的局面。因此,
                            即使修了三峡水库,也解决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造成的涝灾。


                            39楼2013-08-14 09:23
                            回复

                              从防洪的角度来看,三峡水库实际上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湖北沙市一带的荆江大堤,减
                              缓洪峰对荆江北岸的冲击。林一山他们认为,如果不修三峡工程,那么,遇到1870年那样
                              的特大洪水,万一荆江破堤,就会有几百万亩土地要被淹、上百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但
                              是,1870年发生那次特大洪水时,荆江大堤并未溃决;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加高、加固
                              ,现在的荆江大堤比那时稳固得多,即使遇到那样规模的特大洪水,也不见得就会溃决。
                              何况,现在的气象预报和洪水预测日益进步,完全可以在长江洪水来临之前预作准备。如
                              果只能达到这样有限的防洪目标,花这么大的投资来修三峡水库是否值得,是应当深入研
                              究的。


                              40楼2013-08-14 0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