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吧 关注:3,215贴子:32,302
  • 5回复贴,共1

吴桂美: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崔篆、崔骃、崔瑗、崔琦、崔寔为代表的崔氏家族是东汉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它前后四代相传,历经整个东汉王朝,东汉后该家族仍出现了不少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家族文化性的延续之长在文学史上颇为少见。其家族成员在辞赋、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后汉书》评为“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家族,历代学者却关注不够,研究甚少。尤其是作为一个家族,古人直至今人对崔氏家族世系、地望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互有抵牾,或存在误解。世系、地望的研究是崔氏家族研究的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格外关注。笔者不揣浅陋,将近几年剔抉的资料和相关思索梳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正。



IP属地:上海1楼2012-07-08 10:59回复
    欧阳修撰写《新唐书》的时代距盛行牒谱的唐朝不远,《世系表》又是以见到的牒谱为依据,因此,上面关于崔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与历史基本符合。但是从中却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从上面所列《世系表》的记载可知,《新唐书》认为崔骃和崔寔是父子关系。而《后汉书·崔骃列传》载:“(骃)永元四年,卒于家。中子瑗, ”,又“(瑗)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於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葬洛阳。”范晔在《后汉书》中认为崔骃生崔瑗,而崔瑗生崔寔。两书记载显然产生了矛盾,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笔者认为范晔生于门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对家族谱系应当格外重视和了解,他对崔骃、崔瑗和崔寔的记载又与《文心雕龙》中的相关资料符合;另一方面《世系表》没有崔瑗的记载,而崔瑗在后汉历史上又是确有其人的,由此我们可推定《世系表》对崔骃、崔寔的关系记载有误,中间错漏了一辈人崔瑗。这是我们在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世系表》见证了崔氏源远流长的历史,从《世系表》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崔氏从产生到西汉,家族人丁兴旺,并且出现了不少官宦名流,如崔夭、崔杼、崔意如、崔业、崔朝、崔舒、崔发、崔篆都曾出仕为官,这就为崔氏在东汉一跃成为一个高门大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IP属地:上海3楼2012-07-08 11:02
    回复
      今河北及山东省北部一带,是北朝时代高门士族
      最集中的地区。 大抵今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在
      战国和西汉,已经是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荀卿、毛
      亨、毛苌、董仲舒、东方朔都在学术文化方面有过卓
      越贡献。从西汉到东汉,还是人才较盛的地方。相反
      地战国属燕的河北北部,在战国时的文化,就不及赵
      国兴盛,西汉时知名的人士,也仅有韩婴是燕人。但
      到西汉到年,博陵崔到到,崔到到人世代相到,到到
      范阳卢氏又成了马融的大弟子。河北一带的学术、文
      艺有一个家世相到的习惯。如清河崔氏,据《三国
      志·王粲到》注引《文章叙录》,讲到崔瑗、崔实(即
      崔到—笔者注)都善于书法,其到统一直继续到北朝
      的崔浩;范阳卢氏自卢植以到,世到礼学,直到北周
      的卢辩和卢诞、卢光世到礼学。所以河朔之学也一直
      到授不绝。

      曹先生称崔篆、崔駰为博陵崔氏,而论到清河崔氏时却又以崔駰之子崔瑗、之孙崔寔为例,并认为清河崔氏北朝著名人物崔浩与他们有继承关系,显然是混淆了他们的支系和籍贯。据《后汉书·崔駰列传》记载“崔駰,涿郡安平人”。《崔琦传》载“崔琦,涿郡安平人”。而“安平县,汉置。高帝封鄂千秋为侯邑。自晋至北齐,皆为博陵郡治。”②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崔篆、崔駰、崔瑗、崔琦和崔寔都是涿郡安平人,属博陵支系。曹先生在论述东汉家族时可能忽略了支系这个问题。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为崔氏家族中最大而且最为著名的两大支系,但是两个支系的兴起与发展却不同。博陵崔氏成名较早,西汉时该族崔朝和崔舒就已很有名,到了东汉,博陵崔氏就已成为一个高门大族。崔篆、崔駰、崔瑗、崔琦和崔寔都曾积极活跃在政坛上,虽算不上什么世人瞩目的显贵,却也保持了世世为官的地位,而且在东汉士人特重名节的氛围濡染下,任职期间都能有所作为,颇受时人好评,而在社会上保持了较好的名望;另一方面,这个家族又以
      经学闻名于世,在东汉学术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尤其是文学上的成就更给崔氏带来了美誉,而得到了时人与后人的许多赞美之词。范晔《后汉书·崔駰传》论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崔氏,特别是崔駰、崔瑗、崔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至於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③“自安和之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④“傅毅崔駰,光采比肩;瑗寔踵武,能世厥风者矣。杜笃贾逵,亦有声於文,迹其有才,崔傅之末流也。”⑤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见崔氏家族成员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是这些原因让博陵崔氏得以长期保全并延续发展,前后几代相传,颇为显著
      


      IP属地:上海5楼2012-07-08 11:07
      回复
        博陵崔氏在东汉以后继续发展,魏晋时期亦是显官不替。在西晋崔氏士族支系中,《晋书》为之立传者有博陵崔赞、崔洪,足见博陵崔氏的影响。崔赞,曾任魏吏部尚书、左仆射等职。以雅量见称,年轻时就以清厉骨鲠著名。其子崔洪,曾任尚书左,吏部尚书等职,任职期间举用甄明,门无私谒。而且口不言货财,手不执珠玉,非常清正廉明。其孙崔廊,曾任散骑侍郎,亦以正直称。但从北朝起,博陵崔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已开始走向衰落。在北魏历史上,博陵崔氏早已没有东汉时的显眼,在政界、文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廖廖无几。仕宦上,他们多出任地方州刺史、郡守及其掾属,进入中央政权的也只是光禄大夫等散职。虽与东汉崔篆、崔駰等的官不显贵相似,却没有他们那么大的社会影响力。东魏、北齐时,博陵崔氏的政治地位有所转机,涌现出了崔暹、崔季舒与崔昂这些风云人物。他们的崛起是与东魏错综复杂的政局密切关联的,但仕途的飞黄腾达也让他们成为东魏政权斗争、民族矛盾的牺牲品,结局是被杀或被流放。与博陵崔氏相反,与之同为崔氏两大著名支系之一的清河崔氏虽至曹魏时期崔琰、崔林才开始崭露头角,但在北朝却人才辈出,蒸蒸日上。清河崔曾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⑥这句话反映了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在北朝社会地位的情况。《魏书·高阳王雍传》记有一事:
        元妃卢氏薨到,(雍)更纳博陵崔显妹,甚有色
        宠,欲以为妃。世宗初以崔氏世号‘东崔’,地寒望
        劣,难之,久乃听许。延昌已到,多幸妓侍,近百许
        人,而疏异崔氏,别房幽禁,不得关豫内政,仅给衣
        食而已。至乃食食食到食食,子食欲省其食,食食食,
        许乃得见。未几,崔暴薨,多云雍殴杀之也。

        地寒望劣、崔妃的悲惨遭遇都反映了博陵崔氏在北朝的衰落境地,所以有“东崔不如西崔”之说,西崔即清河崔氏。后人号称卢、崔、郑、王为北朝四大家族,崔氏更多地是指清河崔氏。
        崔氏源远流长,支脉甚多,家族人丁兴旺,因此我们在对崔氏家族的成员进行研究时,必须弄清楚他们各自的支系和地望,以免混淆,这是我们作家族研究的一个基础。


        IP属地:上海6楼2012-07-08 11:09
        回复
          好东西~


          IP属地:辽宁7楼2012-07-08 12:30
          回复
            宗亲晚上好[握手][握手][握手]我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柏杨凉桥崔家坝<崔钊荣>!我们字辈是大登运成,永锡显荣,文安邦国,武耀才能!我是荣字辈!我们这边已取到国字辈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1-11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