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吧 关注:4,216贴子:52,156

浅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前几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听过几次刘心武先生讲解红楼梦,一听之下,感觉非常肤浅,有时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甚至到了胡说八道的地步,所以再也没听下去。
前几天我整理书橱,发现不知是谁买了两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塞在我书橱里,闲来无事,取下来拜读一下也未赏不可,读后,给我总体感觉是;刘心武先生虽然是当代一位出色的作家,但学识不博,很多东西他不懂,再加上臆断妄猜,使他的《揭秘》倒有一大部分扭曲了曹雪芹创作原意。曹雪芹地下有知,看到刘心武的《揭秘》,恐怕又得气死一次。
在下提出几点,和刘心武先生探讨一番。
一:按刘心武先生的说法,贾母的儿子夭折,无人世袭爵位,也正因为贾母的婆母是康熙帝的奶娘,由此康熙对贾家非常眷顾,同意贾母过继一子承袭荣国公的爵位,于是就过继了贾政为子嗣,谁承想过继了弟弟后面又跟来了一位哥哥,使人费解,这就好像一个偷牛贼,半夜三更到牛棚去偷牛,得手后,牵着牛走了很远,发现后面有声音,回头一看,在他偷来的牛后面又跟来了一头牛,偷牛贼欣喜若狂,但贾母却喜不起来,因为过继的儿子贾政被除消了世袭爵位的权力,反而后面跟来的那位贾赦同志,堂而皇之的世袭了爵爷。对此刘心武先生有没有合理的解释?根据大清律,皇帝内定的世袭接班人,被其他人冒名顶替。那是欺君大罪,要灭族的,刘心武先生给贾府安上了这么一条罪名,是否想让皇帝把贾家灭了族,红楼梦尽快结束而后快。
刘心武先生因为贾政居住在荣国府中轴线上的荣禧堂,而贾赦却住在荣国府以外的外宅,就认定贾政是过继来的,而贾赦是跟来的。如此臆断的依据也难以服人,凡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应该知道,贾政一副道貌岸然,伪装成儒家道学气派(假正)大有乃祖之风,深得贾母的喜爱。而贾赦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十恶不赦的罪人(假赦),强取豪夺,藏污纳垢,拐卖娼妓,强霸民女无恶不作。远离贾母就少了约束。住在外宅也在情理之中。再说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原文本意交代的非常清楚,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就有一段话:荣国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这就足够了,长子贾赦袭了官更是合情合理了,不像刘心武牵强附会的硬把一个不相干的人袭了官,出现了尴尬局面,也不合乎情理。假若贾政和贾赦都不是贾母所亲生,那么在《红楼梦》文本中也不会多次提到贾母偏心之说了,偏心小儿子倒也罢了,偏偏那个和贾母毫不相干的并无血缘关系的贾赦,却嫉妒日深,牢骚满腹,忍无可忍,终于在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签中,贾母带领众人赏月过中秋,喝酒过程中,做了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的手中鼓住,谁就必须饮一杯酒讲一则笑话,最后传到贾赦手中,贾赦就讲了一个天下父母那个不偏心的笑话,把自己平常隐忍的嫉妒和不满的情绪一下爆发了出来。可见贾赦并不是和贾母毫无血缘关系的,只有亲生儿子才有这种情绪的爆发。恐怕不用再说了吧,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小说的原创精神,虽然《红楼梦》这本奇书,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对于那些涉及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众皇子们争夺储位的勾心斗角,皇族黑暗势力你死我活的斗争等事情,都含糊其辞的隐去,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寻,因为曹雪芹恨透了当时的腐败王朝,在书中想揭露事实真相,但在文字狱盛行的时期又不敢直言不讳,不揭露出来又不甘心,只好费尽心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皇朝中争权夺利的丑恶,隐藏在书中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就好像一个谜局,让后人们去猜想,无怪乎引发了百年来的红学研究。但是,像贾母贾政贾赦嫡亲关系,不需要隐晦而遮掩,刘心武先生更不需要费尽多余的脑细胞去无中生有。
二:关于秦可卿的神秘身世,刘心武先生用大量的文笔不厌其烦的绕来绕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层的披剥,眼看秦可卿身世的真相就要浮出水面,围着地球绕了几圈之后,又绕到了宇宙星空中,始终也没给听众和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只说秦可卿身份之高,高过贾家,可能是皇族中的成员,公主或郡主的级别。那么秦可卿的父亲是谁?母亲又是谁?几次提到秦可卿是从宫中抱出来的,寄养在曹家,凡从宫中抱出来的,其血缘嫡亲必定是皇帝,太子也罢亲王也罢,他们生养的孩子绝到不了宫中,那么请问刘心武先生,秦可卿的父亲是康熙?还是雍正?或者是乾隆?恐怕你也难圆其说吧!



IP属地:山东1楼2012-02-17 17:01回复
    能说妙玉一视同仁吗?是不是妙玉和宝玉的关系有所不同。由于宝玉做的诗不太好,被罚前往栊翠庵乞要一枝红梅,大家一致拍手叫“罚得好”。所以贾宝玉和妙玉的关系不是什么秘密,大家已经有了共识。不用再加细说,应该了解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真正含义了吧。
    那么刘心武先生,为什么硬把《枉凝眉》曲子中,一个美玉无瑕说成是妙玉呢?其依据又是什么?在曹雪芹寥寥数笔,已把妙玉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清高自傲,好洁成癖,高傲孤僻,目空一切,《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这就是妙玉的真实写照,就凭这么一个人,她能为谁去将眼中的泪珠儿,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首先,刘心武就不懂统计学的分配法,一共十四支曲子,第一首是开篇的引子,第十四首是全篇的总结,还有十二首,十二钗平均每人一首,这是合情合理的,为什么群芳之首的宝钗和黛玉各半首,而史湘云和妙玉,二人就要占三首,这是为什么?能说得通么?
    一个阆苑仙葩,绝不是史湘云,一个白玉无瑕,更不是妙玉,有的红学大家,说美玉无瑕是贾宝玉,更是荒谬,一群女孩子(十二钗)中混进一个纯爷们,真是不伦不类。第一首《终身误》和第二首《枉凝眉》都是宝钗和黛玉的结合,阆苑仙葩,草木之花,富贵华丽,非牡丹莫属,当然是薛宝钗了,一个美玉无瑕,十二钗中,称得起无暇美玉的非林妹妹莫属。曹雪芹已经在葬花词里,明确告诉了我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唯有林黛玉是十二钗当中最为纯洁的一个女孩,她更不愿意和贾府肮脏不堪的环境同流合污。刘心武把一个美玉无瑕送给了妙玉,而不是林黛玉,其理由是,林黛玉来到贾府,已经是冬天,(就根据林黛玉眼中王熙凤的穿着,则断定当时是冬天)她的眼泪不会从秋流到冬,而是应该从冬开始流。几乎家喻户晓,黛玉悲秋这个典故,几乎成了不是成语的成语,到了刘心武这里就变成黛玉悲冬了,真是匪夷所思。时代的不同,服饰的称谓也有所不同。林黛玉初见王熙凤的穿着,是这样的;(首先,头上没戴帽子,)身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皱裙。咱们不妨可以对比一下,两个月以后,刘姥姥家因秋尽冬来,吃穿都没着落,于是就来到荣国府求援,刘姥姥眼中的王熙凤,又是怎样穿着的呢?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头上戴上帽子了,而且还是紫貂皮的。)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都披上灰鼠皮的披风了)大红洋皱银鼠皮裙。(比翡翠撒花洋皱裙不知要暖和多少倍。)这么一对比,哪是秋天的穿着,哪是冬天的穿着,不就一目了然了么。曹雪芹那么明白的告诉了读者,林黛玉来到贾府后的两个月,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就是为了秋尽冬来。林黛玉明明是秋天来到贾府,刘心武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红学研究的大家们,都应该以尊重曹雪芹原著精神为前提,也没有必要把书中的所有人物,像拉郎配一样,死啦硬拽的找一个生活原形,搞的是破绽百出,矛盾重重。只要精心理顺了曹雪芹的原创意愿。然后你再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去戏说一把,同样也会火的大红大紫,腰包也会赚的鼓鼓的。为什么偏要无中生有,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势,来哗众取宠。你们想到了没有,这是在贩毒!把喜爱《红楼梦》的年轻读者,变成了吸毒者!拜托!拜托!
    


    IP属地:山东7楼2012-02-17 17:01
    收起回复
      邑安居士 你 说的很好,也很耐寻味。不必刘心武的差,才人阿!


      8楼2012-02-18 23:32
      回复
        有道理啊


        9楼2012-02-20 00:55
        回复
            很不错啊,如果是原创,我果断膜拜你!


          11楼2012-02-21 15:10
          收起回复
            楼主其实您自己理解有偏,原型和历史分析不等于和书中划等号(刘先生也有此话),这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些理解怪异现象的思路。作者以现实为素材,也完全可以虚构小说,不必完全照搬,留下的只是蛛丝马迹而已。
            您反而是全然按照历史或原型全新演绎一遍,再驳斥,思路不尽正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2-02-23 23:38
            收起回复
              看刘心武先生解密秦可卿的身份,我有一点不明白:照刘先生所说,秦可卿原型是胤礽被废前后生下的女儿,把她等同于‘藏匿’贾府。后来,秦可卿死后,瑞珠撞柱而死,是知道了秦可卿的身份,与其被主人灭口,不如自裁。这么说秦的身份应该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什么又说贾母众人等夸赞秦可卿,包括尤氏明知秦可卿与贾珍有染,而不做追究也是这个原因。又说戴权代表的是当时当权者,那朝廷是不是已经承认秦可卿的身份,那秦的父母又何必假借张友士写个什么药方,要其自尽呢。秦可卿的生死能左右什么呢?是因为秦活着有威胁,死了就可以不在意了吗?然后又大张旗鼓地去吊唁,这不等于昭告天下秦的身份了吗?又有贾元春去告密,她去告密,不怕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吗?又说贾元春让贾母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去打醮,是要祭胤礽或是弘皙(说胤礽的生辰在五月初三,就说祭胤礽,未免有些牵强附会),这说明贾元春对胤礽(或是弘皙)还是念旧情的,那又何必对胤礽的女儿赶尽杀绝呢? 是在令人费解!难以置信!


              13楼2012-04-23 18:35
              收起回复
                楼主写的太好了 受益匪浅


                14楼2014-04-12 21:41
                回复
                  楼主写的很好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10 19:54
                  收起回复
                    不错,有理有据。楼主是细读过原著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15 10:24
                    回复
                      我可转了,谢谢楼主


                      17楼2014-06-14 09:16
                      回复
                        起码对红楼死结中元春的判词解释太模糊了吧。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7-02 23:03
                        回复
                          在下关注了刘心武大概有2—3年,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关于刘心武人品的无题文》,网址:http://tieba.baidu.com/p/734861806


                          19楼2014-07-24 21:5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20楼2014-08-06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