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吧 关注:28,453贴子:555,846

客家人「秦汉重镇」造假,文天祥统领那批”客家人”根本没进入冈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1楼2011-10-24 15:12回复

    1279年初,蒙古大军终于追踪到了崖山附近。张世杰判断:蒙古人的优势是骑兵,他们不擅水战,要想打败他们,必须依靠水军。于是他下令焚烧岛上的行宫军营,令全部人马弃岸登船。根据记载,大概有一千艘之多,这些船就围成一个水上城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海上朝廷,也是两种文明的最后对决!2000多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形成一道海上长城,小皇帝被保护在最中间的御舟上。这样一来,擅长骑兵作战的元军,就很难发挥自身的长处了。然而,张弘范决不肯轻易罢手,他把一个重量级人物推上了甲板,让南宋军队所有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人居然是文天祥。一直在广东沿海抗击元军、呼应南宋流亡朝廷的文天祥,怎么会到了元军的阵营里呢?
    在1279年的,应该说是在二月份,他是在五坡岭,五坡岭就是今天的广东海丰境内,正在准备要吃午饭的时候,被俘虏了,被元军俘虏。俘虏了以后呢,这时候正好就是张弘范已经准备发大军,要到崖门来,对宋朝的行宫进行最后的攻击,所以就把他带在船上。原来,张弘范为使宋军军心涣散,企图让被俘虏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早已经抱定了与大宋王朝共存亡的决心,恰逢船队经过零丁洋水域,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张弘范看到这首充满凛然正气的诗时,也不得不对文天祥肃然起敬。文天祥就跟他回答说了,我自己都不能够救我自己的父母,我怎么能让别人去背叛自己的父母呢,张弘范也不能强迫他写,所以只能说,好人,好诗。那么他看到文天祥的意志非常坚决,所以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然后两天之后就发动了总攻击。公元1279年2月25日,张弘范与副将李恒分别率兵在崖门的南北两侧水域摆好阵形。两军形成合围之势,与宋军对峙。这一晚月明星稀,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最初,张弘范看到宋军的战船连接,行动不便,于是派人将装满柴草的小船点燃后冲击宋船。但早有防备的张世杰命令宋军在船身上抹上厚厚的湿泥,成功阻止了元军的火攻。
    然而,尽管宋军抵挡住了元军的多次进攻,但在军事谋略上,张世杰最终还是比同乡张弘范略逊一筹。身经百战的张弘范很快发现,张世杰让全体官兵抛岸登船的决策,犯了海战中最忌讳的一个错误。上了船以后,很快,他就喝不到淡水,得不到柴烧,就不能煮熟食,所以经过那么十几天,太渴了就喝海水,结果呕吐,身体很衰弱,所以这一仗最后是因为战斗力已经,体力太衰弱了。张弘范迅速改变了策略,采用围而不攻的办法,切断了宋军的粮道和淡水补给。果然,宋军饥渴交加,处境艰难。
    公元1279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六,元军见时机已成熟,在拂晓发动了进攻。李恒带领一路舟师,乘早潮退去,对宋军发起了首轮进攻,双方火拼厮杀,暂时不分胜负.中午时分,张弘范指挥南面元军也突然开始进攻,腹背受敌的宋军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加上士兵早已身心疲惫,无力抵抗。船队终于被元军攻破了。混战中,张世杰与小皇帝和陆秀夫等失去联系,无奈之下,他只好带领十几艘战船趁大雾,先护卫着杨太后突围出海。
    在崖山祠西北约3公里,有数块巨石屹立于水中,被称为“奇石”。相传宋军抗元时,这些石头曾被用来固定战船。巨石上刻有“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这区区13个字,记录着大宋王朝辉煌的终结。
    7岁的小皇帝无疑是无辜的,他从5岁开始就跟着小朝廷在流浪,但历史的悲剧就这样有意无意,降临在这个孩子的头上。就在张世杰带兵突围,宋军兵败如山倒之时,正在御舟上,与小皇帝赵昺寸步不离的陆秀夫,目睹海战的惨败,明白南宋王朝已经无力回天,他眼含热泪,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大的选择。当时陆秀夫就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带少帝冲出去,不一定能冲得出去,要是不能冲出去,就被俘虏,那就更加屈辱。所以陆秀夫他就先让他的妻子,让她们跳江,然后就两种说法了,一种是他背了,一种是他抱了这个少帝,跳水牺牲了。就这样,这块方圆不足几平方米的石头,成了宋朝的最后一片国土,也正是这块小小的石头,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当陆秀夫抱起的小皇帝,那双稚嫩的小脚离开地面时,一段文明就这样宣告结束了。
    


    3楼2011-10-24 15:15
    回复
      文天祥带领那批宋军在广东海陆丰已经败给元军,文天祥也被抓了。关陆秀夫和张世杰带领那批宋军臣民鸟事?


      5楼2011-10-24 15:22
      回复
        陆秀夫和张世杰带着宋室臣民和宋兵20万人选逃到冈州休养整顿,文天祥那批江西宋兵拖后,根本不是一批人。


        6楼2011-10-24 15:30
        回复
          客家同样是以文化认同文化继承为依据,它就像滚雪球一样壮大。现代汉语词典对客家的定义其实很模糊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1-10-24 15:41
          回复
            回复8楼:
            文天祥那批人是走陆路的,陆秀夫和张世杰那批人是走海路的。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1-10-24 15:46
            回复
              你说的客家人分多少批的问题,早有人问过了,就拿粤东那批的人又真正有多少是随大部队来的?所以我对部分广东部分客家争孙中山是不是客家的问题觉得很无语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1-10-24 15:55
              回复
                回复10楼:
                 在1279年的,应该说是在二月份,他是在五坡岭,五坡岭就是今天的广东海丰境内,正在准备要吃午饭的时候,被俘虏了,被元军俘虏。俘虏了以后呢,这时候正好就是张弘范已经准备发大军,要到崖门来,对宋朝的行宫进行最后的攻击,所以就把他带在船上。原来,张弘范为使宋军军心涣散,企图让被俘虏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1-10-24 16:01
                回复
                  回复10楼:
                  “宋末有三杰”,除了陆张二人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抗元将领——文天祥。南宋流浪王朝在崖山孤驻一隅时,文天祥正在前线抗击元军,与风雨飘摇的南宋流亡政权遥相呼应。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1-10-24 16:03
                  回复
                    回复10楼:
                    文天祥那批应该是当时赣粤人。
                    张世杰那批应该是当时江南+福建人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10-24 16:09
                    回复
                      文天祥和张世杰本来是一批的。宋瑞宗在福建福州即位。文天祥与张世杰等人意见不合,主动离开朝廷,到福建南平长汀一带任都督开府,在闽、赣地区招兵买马,进行抗元大业。元军进攻福州,宋瑞宗、张世杰乘船逃往广东崖山,文天祥也率兵从福建退入广东梅州、惠河一带抗元,后在海丰五岭坡遭袭被俘。


                      16楼2011-10-24 19:57
                      回复
                        元兵过境后 粤东很多地方曾经赤地千里 后来天下安定 就从江西 福建来了不少人 这次对广东的冲击很大 走陆路的主要是说客家话 走海路的主要说闽南语。


                        IP属地:广东17楼2011-10-25 09:06
                        回复
                          客家人古今成就全是空,中国唯一无状元无奥金民系,近代农耕之外难生存,在无成就无面子情况下,陆续产生左虚构伪造历史荣誉的客家人,近代凡客家必造假,解放后已经到左完全无人信历史新阶段.


                          18楼2011-10-25 09:30
                          回复
                            [您的查询]: 59.148.150.0 本站主数据: 香港 城市电信 本站辅数据: n/a 参考数据一: 香港 城市电讯有限公司 参考数据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 城市电信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1-10-25 09:49
                            回复
                              客家人总是不敢面对真实的历史,总是虚构东西聊以自慰?!有效吗?所谓美丽谎言不是欺骗和安慰自己而是别人.


                              20楼2011-10-25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