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吧 关注:4,216贴子:52,156

刘续红楼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今红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1楼2011-08-18 21:19回复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违背曹雪芹为创作《红楼梦》设计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个主题,歪曲曹雪芹在前八十回辛辛苦苦塑造出来的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但那“调包计”,那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可以说是宝玉、黛玉爱情悲剧的最高潮,触动人心,这应该是高鹗续书的最大成就。


    2楼2011-08-18 21:26
    收起回复


      3楼2011-08-19 12:37
      回复
        而红学界有人考证,说黛玉是沉湖仙逝。最近,我在天津今晚报看见刘心武先生《续红楼梦》中的《冷月荡漾绛珠归天》(见:《今晚报副刊》,2011年4月12日),写的是黛玉沉湖----


        4楼2011-08-19 17:29
        回复
          。。那是一片木芙蓉的林子,芙蓉花胀得正圆。他不愿让人们把他当作又一个失踪的人,他用玉带林中挂,告诉人们他是从这个水域里消失的。他再转过身子,对着水。那水塘一侧并无栏杆护板,塘水是渐远渐深。他一步步走拢水边,又从容的一步步走进水中。越往里面走,他身子变得越轻。
          。。他对自己是林黛玉渐渐淡忘。他越来越知道自己本是绛珠仙草。他是花,却不是凡间之花。凡间的落花掉到水中,终究会随水流出园子,堕入沟渠。他是花魂,是凡间的诗女林黛玉,正飘升到天上,成为不朽的魂魄。圆月望着那塘中奇景。一个绝美的女子,一步步沉塘。先是水没过脚面。次后没过双膝,风把他身上的月云轻纱披风吹成上扬的云朵。
          。。当水没到他腰上时,忽然他的身体化为烟化为雾,所有穿戴并那月云纱披风全都绵软的脱落到水里,林黛玉的肉身没有了,绛珠仙子一边往天界飘升一边朝人间留恋的眷顾,那水塘渐渐成为一杯酒,那大观园渐渐成为一簇花,那人间渐渐成为一片缥缈的刺绣……


          5楼2011-08-19 22:28
          回复
            。。第二日紫鹃起来,不见了林黛玉,这一惊非同小可。好在那黛玉临走前在书桌上留下一封遗书。紫鹃认不全字,宝玉闻讯过去展读。那遗书只道时候已到,自己借大观园凹晶馆水域解脱,勿寻觅,速忘却。又道历年并未攒下月银,只分得老太太余资约一千两银子,用三百两为紫鹃、雪雁、春纤赎身,另赠紫鹃三百两、雪雁二百两、春纤一百两,余下一百两,五十两赠告老退休的王嬷嬷,另五十两散给这屋的小丫头并婆子。
            。。宝玉让紫鹃拿着黛玉遗书立刻去向王夫人报告,自己先飞跑去往园子里,王夫人、凤姐得到报告,立刻带人亲往凹晶馆检视,彼时邢夫人、尤氏并李纨等亦齐集凹晶馆水塘边,不一时连薛姨妈并宝钗、宝琴姐妹也到了。紫鹃认出塘边芙蓉花树上挂的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
            。。众人都看到黛玉的穿戴皆按其身前顺序漂在水中,连绣鞋、钗簪亦浮在水面,只那月云纱披风独漂在一旁,展开如云如雾。王夫人还说要捞取尸体,宝钗因道:“他是借这片塘水仙遁了!我们一天总颦儿颦儿的,只当他是个闺中良友,谁知竟是仙女下凡,总是他在凡间期限已满,就飞升天界了。若非神仙,那些衣物并钗簪早沉入塘底了。那里还有肉身?他遗嘱写明勿寻觅,我们只好遵从。”王夫人叹道:“他竟瞒过老太太若许年!”凤姐道:“这恰是老太太的大福,谁家老封君修得出神仙外孙女儿?”因众人皆知那林黛玉非凡人夭亡乃仙女归天,故多只是叹息,只紫鹃忍不住哭泣。


            6楼2011-08-19 22:30
            回复
              。。很对不起刘心武先生,我要坦然地说:刘心武先生这续,从文笔到意境,且不说与曹公红楼前八十回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就是与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也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不知刘心武先生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真的,我看了黛玉沉湖这一回,就觉得索然无味。刘心武先生不但歪曲了曹公笔下宝玉与黛玉爱情悲剧的精髓,而且歪曲了曹公笔下宝玉这个人物的灵魂。这一点,从刘心武先生发表在天津今晚报上的《八十回后的贾宝玉》等文章中看得更加明白。


              8楼2011-08-20 22:30
              回复
                真的,我看了黛玉沉湖这一回,就觉得索然无味。刘心武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续作是根据曹公前八十回中的描写探佚出来的,反反复复提及前文内容,什么“玉带林中挂”,什么“绛珠仙草”,什么《离魂》,好像告诉大家原著中某某情节就是在为它埋伏笔,原著会这么直白么?原著什么地方伏笔黛玉是“沉湖仙逝”? 又什么地方伏笔黛玉“用玉带林中挂”告诉人们他是从这个水域里消失的?不知刘心武这样续的根据是什么?刘心武说,他是有根据的。


                9楼2011-08-25 07:13
                收起回复
                  刘心武根据的乃是周汝昌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学术观点,加上他自己对于《红楼梦》的探秘。刘心武说:“据他(周)考证,在曹雪芹已经写出却又丢失的八十回后文字里,黛玉就是就沉塘仙逝。”“周老早在1984年就发表了颇长的论文《冷月寒塘赋密妃----黛玉夭折于何时何地何因》,详细论证了黛玉在曹雪芹笔下应是沉塘的结局。在后来他一系列著作如《红楼梦的真故事》里,也一再重复、细化、深化他的研究成果。”(见:今晚报《关于黛玉沉湖》,2011年4月12日)


                  10楼2011-08-25 22:44
                  回复
                    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可以说是宝玉、黛玉爱情悲剧的最高潮,触动人心,这应该是高鹗续书的最大成就。


                    13楼2011-08-29 14:21
                    回复
                      周汝昌说,清朝有很多人见过曹雪芹原著真本。1948年,他在燕京学大读书期间,曾经借读胡适收藏的带有脂砚斋批注真迹的甲戌本曹雪芹原著。2006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汇校本,里面有周汝昌批注,周汝昌在书后附的《代跋 脂砚痕清云未散 红楼影切梦犹香》一文中引用了少量脂砚斋批注。


                      15楼2011-08-29 20:53
                      回复
                        ----既然连脂砚斋是何许人都没有弄明白,又有什么理由把他(她)的批语当作铨译曹雪芹《红楼梦》的权威依据?即便脂砚斋与曹雪芹及其家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自传,脂砚斋显然是把《红楼梦》当作曹雪芹自传来批注,这便误入了唯心主义泥坑。至于周汝昌批注,那就更不用说了。


                        17楼2011-09-01 09:19
                        收起回复
                          。。刘心武根据周汝昌的一个学术观点续写的黛玉沉湖,那宝玉对黛玉死去竟然丝毫不伤心,这怎么会可能?……刘心武先生不但歪曲了曹公笔下宝玉与黛玉爱情悲剧的精髓,而且歪曲了曹公笔下宝玉这个人物的灵魂。这一点,从刘心武先生发表在天津今晚报上的《八十回后的贾宝玉》等文章中看得更加明白。


                          18楼2011-09-03 06:53
                          回复
                            顶一下这个贴子


                            19楼2011-09-04 11:50
                            回复
                              奇怪,居然没有人反驳我


                              20楼2011-09-05 1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