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吧 关注:41,472贴子:555,876
  • 8回复贴,共1

【连载】基佐《欧洲文明史》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佐《欧洲文明史》笔记
这是我在2001年阅读法国史学家基佐所著《欧洲文明史——子罗马帝国败落起到法国革丵命》一书时所做的一个笔记。当时是写在纸上的,最近整理房间时翻了出来,并进行打印。由于笔记比较长,笔记也有些凌乱,所以打的速度也不很快,这里我以连载的形式将笔记贴在这里,正好按照每一讲的顺序往下帖。
说明一下。一般情况下,除打双引号的为原文外,其他文字基本为自己心得,由于时间比较长,又懒得再去核对,个别地方也可能是原文。笔记中的一些观点性的内容只是一些粗浅性的认识,有不少地方的表达可能很不周全,此外,不少部分的文字显得片断,不连贯,可能要通过对原文的阅读才能比较明晰,但因笔记,就不加计较了。
《欧洲文明史——自罗马败落起到法国革丵命》笔记
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次:1998年12月第一版
字数:17万


IP属地:吉林1楼2011-06-17 16:19回复
    书评:欧洲的历程
    基佐:欧洲文明史——自罗马败落起到法国革丵命
    在欧洲社会的一般形态中,不是其文明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而是其野蛮、落后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正是在这种普遍落后的社会形态下,却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由此所产生的思想家对欧洲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平民在社会中作出的无可奈何、甚至是无所谓的牺牲,才使得欧洲的发展显得无比滞重而坚实——当他们进一步找到了进入现代丵文明的道路——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整个欧洲提供了精神动力,英国的工业革丵命提供了物质基础,法国的启蒙运动则拉开了资产阶级革丵命的帷幕,178丵9年的大革丵命则完成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这里只说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而不是社会形态的完成,因为大革丵命的结果并不是共和,而是拿破仑的专制。尽管如此,革丵命在欧洲毕竟成为一种可能。
    这一变迁是漫长而缓慢的,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的178丵9年,差不多用了五百年的时间,虽然马克思说英国工业革丵命以来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整个欧洲历史上所创造财富的总和,但绝大多数平民并没有在一夜之间成为富翁,此时此刻的欧洲也远未发展到可以睥睨世界的程度。然而欧洲的毕竟觉醒了,此后再经过一百年的飞速发展,一个典范的现代资本主义的欧洲出现人们眼前,即便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能够阻挡欧洲前进的步伐。
    今天的欧洲终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自由、稳定和欣欣向荣。
    作者介绍: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年—1874年)史学贡献吸取了圣西门的阶级斗争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斗争历史学说。1848nia的法国革丵命使他放弃了阶级斗争理论。《欧洲文明史》的主要观念,文明由两大实事组成,一方面是人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发展,本书主要展示的是人的社会发展。从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的覆灭写起,到法国革丵命前夕。
    


    IP属地:吉林2楼2011-06-17 16:20
    回复

      第一讲:(1~19)
      P2:欧洲文明体现了欧洲各国的文明中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一致性,起源几乎完全相似的事实中,根据同样的原则向前发展。
      P3: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和焦点。
      P4:文明是一种事实。事实的若干种形态:物质性的,精神性的;个别的,普遍的。文明是其中之一,是普遍的,隐蔽的,复杂的,是历史。
      P5:存在着一种全世界普遍的文明史,是一切其他事实的归宿和总结。
      P6:所谓精神性的事实:“——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学、艺术,这些事实似乎要探讨人的问题,旨在完善人的道德和满足人的知识;以人的内心的改善、人的精神悦乐而不是以人的社会状况的改善为它们的目的。”“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家里,宗教享有教化人民的光荣。科学、文学、艺术、一切知识和精神的悦乐都有权分享这份光荣”——突出了宗教的地位、作用。
      P6:首先物质生活(的丰富)不是文明的基本形态。
      P7:其次“神权政治支配的地方,人性就受到抑制”也不是文明的基本形态。
      P8:再次,“横暴”的帝国尽管“可能包含一些文明的原则”,但也不是文明的基本形态(混乱和不平等)。
           最后“很少有普遍的利益,很少有公众的意见,很少有社会交往(注:这使我想起哈贝马斯的《交往和社会进化》一书)也不是文明。”
      P9:文明这个词包含的第一个事实是进展、发展这个事实:他是国民生活的不断完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此其一。
      P10:“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外的另一种发展:个人的发展、内心生活的发展,人本身的发展,人的各种能力、感情、思想的发展。”此其二,也是文明最重要的本质。
      P11:文明的两个标志:“社会活动的发展和个人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进步”(文明的两个要素)。
      为什么基督教是文明的一大关键?因为它改变了人的内心,信仰、感情,因为它使人在道义上、在知识上获得了新生。
      总结:构成文明的这两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P14,文明的两个成分是密切地相互结合着的。
      P15:两种发展之间的目的和手段:既然“生活环境的改进、社会的发展、社会本身是个发展的舞台、契机和动力”,那么,就可以说个人的发展为目的,社会的发展只是一种手段(应该说是个人发展的结果),是帮助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这体现了基佐本人的人本主义思想。
      P17:课程安排
      P18:警告:骄傲和怠惰是二种严重的危险。
      这一章主要确立了文明的两种形态,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而只有个人的发展才是文明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则是促进推动个人的发展的手段(实际上应该理解为个人发展的结果2008年7月23日注),摒弃了其他几种可能被错误地认为文明的形态。在基佐的观点中,有辩证法的影子,但是具有典型的人本主义倾向,这也是欧洲人的一贯倾向。此时的基佐还醉心于圣西门的阶级斗争——但是看来圣西门乃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你死我活的形态。
      


      IP属地:吉林3楼2011-06-17 16:21
      回复
        第四讲(P59~77)
        P59:罗马帝国覆亡后至十世纪,封建制度控制了欧洲社会。
        P60~61:事实与理论的结合及关系
        只有整理才有权主宰世界
        P62:封建制度下的欧洲状况
        教会只能的转变,变成了封建领主,采邑制的实施
        封建制在欧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体?它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与中国的封建制是否一样?这是一个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中国的封建制与西方(欧洲的)封建制不论在政治形态和经济形态上都有所不同,马克思对历史的五个划分显然是按照欧洲的状况来进行的,中欧之间固然有相似的地方,如分封制、采邑制,但宗教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地位如何?地方政丵府与中央的关系是否一定是中央集权制的?似乎欧洲的城市还是将就一些“自治”的,此外就是市民阶层存在与否。
                
        P64:对封建制基础的描述
        P69:封建专制的特点:是个人对个人的控制权力,是一个人的人性的意志的统治。
        P71:关于领主裁判权
        P74:封建制度的两重性,一方面“对个人内心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另一方面“既不可能建立法律秩序也不可能确立政治的保证。”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实践中所谓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理性可以保证法律秩序和政治体制的完整,然而也会限制人的精神自由、约束人的想象力,使人变成理性的机器,而非理性的膨胀则会使人的自由意志产生过度的张力,从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精神上的狂人。因此,理性与非理性始终是矛盾地统一于西方的社会意识、社会形态之中。理性是人认识理智与秩序的重要性,要求社会成员必然操持同样的规范、法度,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而非理性择始终让人充满了活力和进取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了人的基本秉性,对理性与非理性的适当把握都是人性的表现,都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如果过度强调其中一面,那么人就会被扭曲,前者(理性)是人成为规则的附庸,从而丧失自我;后者(非理性)则使人成为他者(强力意志)发附庸,进而丧失人性。理性与非理性都不那么美好,也都不那么令人担忧。


        IP属地:吉林6楼2011-06-17 16:22
        回复

          第六讲(P97~115)
          P98:在教会和人民关系上,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根本性那个的缺点:①统治一方和被统治一方的分离;②被统治者在其政丵府中处于无权无势的地位;③基督教教师对信徒的独立不群状态,而其最严重的就是教士与教民之间的分离。
          P99:官方权威、权力的丧失,只是还保留着一些形式,如三级会议。
          P100:教士通常也是从普通教民中产生的,主要和教士首领在宗教和世俗界的双重身份。
          P102~103:欧洲农奴制的解体:尽管不能完全归功于基督教社会,但依然起到了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奴隶的解放总是以宗教思想的名义,根据对未来的希望和宗教意义的人类平等思想而宣布的。”可见欧洲封建社会的具体社会形态与中国是不一样的,比如经济形态、政体的设置,各式各样的时候社会体系
          刑法和民法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性:西哥特人法典。
          P104~106:宗教教义对司法界的影响:以思想感情、生活方式
          P107:教会的两面性,人类的弱点。“一切宗教都是一种抑制、一种力量、一种控制。以上帝的名义来达到政丵府人类天性的目的,它主要关心的是人类的自由,反抗它的核希望征服的也是人类的自由。”
          P108:宗教的一大错误
          宗教对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有益的,但对政治的影响
          P109:看待问题的方法
          P111:①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的分离;②修道士阶层的发展(5~6世纪修道士才开始倍当作教士,之前被当作俗人看待的);③教会的混乱时期(查理曼帝国的覆亡开始)。
          P112:查理曼去世前后的情况:
          像世俗社会那样跌入了混乱—教会分化
          买卖圣职和人以开革教职
          上述时间促使教会开始了改革
          ④神权政治的或修道院式的教会
          P113:格列高里在改革中的作用:是一个向查理曼和彼得大帝那样的在专制主义方案上进行改革的改革者。
          P114:其改革结果是:趋向于有利于教会、有利于它的统一和权力。
          


          IP属地:吉林8楼2011-06-17 16:23
          回复
            第七讲(P116~132)
            P116:自治市镇是现代丵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P118:十二世纪与十八世纪的不同:在十二世纪,市民国家是一切,城市本身是不足道的;在十八世纪,市民地位是不足道的,城市才是一切。其中的变化(P119)
            P120:既不是奴役,也不是自由的市民生活:因荏弱而遭受劫难,教士、主教的影响、残存的罗马体制。早期尚有长老院和参议会议,也有民众大会和市政长官,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全建立,仅存的独立性也丧失了,市镇形式江河日下。
            P123:一条原理:“一个人或一群民众在他们走向幸福的过程中,对不公正待遇的强暴行为的反抗要比在其它情况下强烈得多。”封建制度为人类做了一件好事:不断向他们展示个人意志的充分发挥。
            P124~125:十一世纪开始的市镇平民自治,是大造反的结果,到了十二世纪已建立了普遍的自治权。
            P126:建立自治权的后果:①市民竭尽了全力的中心、②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十六世纪资产阶级的前身,尽管还没有演变成那个阶级)③阶级间的斗争——现代欧洲就是从各个阶级的斗争中诞生的——从多样性、敌意和战争中产生了现代欧洲的民族统一型。
            P130:十二世纪市镇内部的情况:(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一大变革就是把各自独立的主丵权城市逐渐集中于罗马,使之不再是一个主丵权系统,只是一个行政单位P130)从主丵权行使和行政权力混淆不清到逐步获得被罗马征服者废除的自由权,但和完整的主丵权仍有区别,还是有部分主丵权旁落。
            居民大会和掌秉专权的政丵府就是当时的状况。
            P132:欧洲各城市的差别。


            IP属地:吉林9楼2011-06-17 16:23
            回复
              第八讲(P133~146)
              P133:君权的兴起及发展:12世纪甚至13世纪才到来
              P134:欧洲文明中的重大因素:封建贵族、教会和自治市镇,以及状态
              P136:欧洲文明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初创或形成阶段(5~11世纪);2、试验探索阶段(11~16世纪);发展阶段(16世纪始于今)
              关于十字军运动(始于11世纪,持续到13世纪末)
              P137:十字军运动的特征:具有普遍的广泛性,整个欧洲都参加了
              由平民发起、发展到上层阶级封建贵族的热衷,直到后来君主们也陶醉于这个运动
              P138~139:精神和社会原因是导致这一运动的兴起
              精神:宗教情感和信仰的冲动,7世纪以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
              社会:11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
              P140:对十字军东征运动从开始到结束认识上的变迁
              P141:十字军运动的结果:相似性自主、向更为开阔的自由思想迈出了一大步,介绍蒙丵古皇帝与法兰克信基督教国王之间的关系~ P143
              P144:从另一角度透露了领主与国王之间的关系,领主可以把土地卖给国王,而国王无权无条件地剥夺。使我想起一句欧洲著名的谚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有传统的。
              十字军东征是导致欧洲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使欧洲从5~11世纪的混乱、分裂和封闭中走出,逐步走向稳定、统一和开放。东征实际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并且催生了君主制。
              第九讲(P147~160)
              P147:几乎与十字军运动发生的同时,君主制也开始了它的发展,并对现代社会的形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君主就是国家和政丵府。
              P148:与亚洲、美洲、非洲的比较
              P149:①君王是在思想和精神力量下造就的;②有着灵活的制度。
              P150:君主与个人意志的关系
              P151:“全部的永久的绝对统治权非一个人所能私有,把绝对统治权赋予任何个人,从根本上说是错误和危险的,因此有必要限制一切权力,不论其名义或形式如何。”
              P152:绝对统治者的特征
              P154~156:君王制的三种不同形态:蛮族的、帝国的、宗教的,此外还有封建的,作了分别介绍。
              


              IP属地:吉林10楼2011-06-17 16:24
              回复
                很不错的资料,那位问“输血”的朋友可以看看,当然,我也会看看,学点东西,又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了。


                15楼2011-06-17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