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
118江夏一个黄祖,挡了孙家三代小二十年,孙坚孙策可是那时代用兵前五的存在
-
2四世三公没一个忠臣了?
-
2有这样一位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后汉书》和《三国志》未给其专门立传,但是他却是“诛杀董卓”联盟行动中的一位暗线人物,他便是士孙瑞。以下根据各正史和《资治通鉴》中有关士孙瑞的零星记载,重新还原其生平经历和“诛董”贡献。士孙瑞,字君荣(《后汉书·王允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出身扶风郡。初平三年(192年),士孙瑞任尚书仆射,与司徒王允密谋诛董卓,以“灾异天命”之说坚定王允决心。(备注:《后汉书·王允传
-
98传统的主流观点是为复兴汉室,有没有别的目的?
-
103
-
103曹操、刘备还有孙权谁的历史功绩最大? 大家说一下自己的意见,但请不要骂人。
-
148教员: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中央文献研究《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朱德:武侯之帅才有限。亮忌才。溺爱不明,慎者不免。所以败也,不容将何能克敌?亮、备之不成事也在此。——《朱德军事文选》 粟裕: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粟裕研究文萃》 邓小平: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
-
8荀彧之死的起因是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曹操称公是篡位的实质性流程,跟王莽当年干的事一样,荀彧忠于汉室而曹操想要篡汉自立,这是根本矛盾。心不能平的曹操已经容不下荀彧,征孙权让荀彧在谯劳军乘机把他扣留在军中,没过多久荀彧就死在了寿春。陈寿还很鸡贼地在荀彧死后写了句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别人都写明了我为秋香还有人看不懂?应该不会有人蠢到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吧?三国志注和后汉书还记载了荀彧因为曹操给了个空食
-
104凭一己之力打下了大半个益州,整个汉中,半个荆州,不管是在樊城水淹七军的关羽还是在朝西揍王经的姜维,都没能取得这版成就
-
1218既然准人污蔑刘备关羽,就得同时准人也说东吴,不能双标不是? 只准你们污蔑,不准别人洗冤么? 首先,别人说“白衣渡江”不地道,针对的不是吕蒙,是指整个东吴对蜀的政策,吕蒙只是个听命令的。就算吕蒙人品再好,再国士无双,不表示“背刺盟友,白衣渡江”就是对的。人品好做错一件事、有争议就不让人说了吗? 战略上看,偷袭荆州直接导致原本共同对抗曹魏的局面变成了三家互殴,曹魏一家做大,谁敢说偷袭荆州最后是利于吴国了?
-
72
-
3就像之前吹程序员一样,年薪百万工作轻松,迎娶白富美,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实则底层牛马,赛博搬砖工,程序复制员。诸葛亮一家子都和权贵结姻,朋友都名士。荆州四大家族蔡蒯黄庞,蒯家和庞家是诸葛亮姐姐联姻的地方,黄家是诸葛亮联姻的地方。地方老大刘表都是诸葛亮姨夫。每年高考都一坨人,考研考公一堆人。好不容易杀出来一个人。 有的人还有绿色通道。
-
279
-
18曹操消灭张鲁之后,西边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刘晔和司马懿建议曹操乘势攻益州,因为刘晔和司马懿认为汉中已失,足以震慑益州,益州久不经战事,兵众懈怠,士族多贪生怕死,听闻汉中已丢,必然惶恐不安,宜乘敌胆怯之时发起攻势,而刘备初入川,根基未稳,此时突袭,可能一举两得,但是曹操认为刚下汉中,士兵疲惫,不宜再战,即所谓得陇望蜀,加上益州地势险要,长年又不与中原互通音信,虚实不知,所以不敢贸然进攻。实际上,当时
-
20
-
91
-
5如题,后世桓玄篡位,刘裕讨伐桓玄,拥立晋安帝复位,随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何不在曹丕篡位后,立即北伐中原,找到汉献帝后拥立他复位,然后平魏灭吴,最后受禅登基,岂不名正言顺?
-
8张仪,公孙衍,甘茂都可以反复横跳出任两个甚至三个国家的相国,并攻打自己曾经的母国。和三国时期真的完全不一样。看老板不顺眼立马换老板,还带着新老板来打旧老板。吕布换了老板被喷成三姓家奴,汉代以前n姓家奴比比皆是,不乏一些历史名人,简直恐怖。也就儒家思想导致了后来愚民政策,忠义被摆上台面。忠义本来就是可笑的事情。
-
15
-
9
-
55208年刘备裹挟民众南逃,为啥说刘备爱民? 曹操,孙权也同样爱民啊? 魏书·武帝纪 (200年)五年二月 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吴书·吴主传 (213年)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214年)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
3
-
1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他是帮凶,之后也没有描述他忠于汉帝的片段,但为什么曹操要称帝时他却不同意?
-
601众所周知,魏粉吹曹操三国第一人,曹操本来就是三国第一人,而蜀粉吹刘备仁义无双,关羽威震华夏,万人敌,诸葛千古一相,那吴粉到底吹了东吴那方面??
-
103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一件事,就是孙权说要刘备还荆州这件事,这件事很有问题,那就是哪怕刘备同意还荆州,荆州人是否愿意跟孙权呢? 站在孙权角度看,孙权觉得自己在赤壁之战出力很大,荆州应该是他的,所以刘备就该给他,但是站在荆州人的角度来看,凭什么呢? 从孙坚时代开始,荆州就跟孙氏不对付,首先,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拿着假檄文杀害,南阳太守张咨因为不肯给孙坚军粮被孙坚骗杀(所以说关羽拿孙权粮食有什么好说的,孙坚早
-
45
-
255若仅依据正史记载的战场表现和军事成果(排除演义、游戏等艺术加工),以下是三国时期实战能力最突出的十位统帅(按时间排序): 1. **曹操** - 官渡之战(2万破10万灭袁绍) - 远征乌桓(闪电战灭蹋顿) - 渭南之战(分化击破马超、韩遂联军) 2. **周瑜** - 赤壁之战(火攻破曹操20万大军) - 江陵攻坚战(1年破曹仁守军,奠定南郡防线) 3. **陆逊** -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破刘备4万) - 石亭之战(诱敌深入全歼曹魏10万) 4. **司马懿** - 百日平辽东
-
44据《三国志》的记载,作为刘备的养子,刘封早年便随张飞、诸葛亮一同西征,凭借赫赫战功升任副军中郎将,可谓战功卓著、前程似锦。然而,在关羽北伐的关键时刻,他却以“上庸新附”为由,拒绝出兵援助,此举表面上看似是基于军事形势的考量,实则是在复杂的权力布局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彼时,刘备晚年已然确立刘禅为继承人,而刘封的“养子”身份,在这森严的宗法制度下,俨然成为了一颗潜在的政治炸弹,隐患无穷。孟达投魏后,在
-
0虽然也明白现在写好的小说很少
-
2
-
0
-
0
-
259《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明确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在万军之中,关羽单枪匹马直取颜良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襄樊之战时,关羽与曹仁对峙,曹仁乃曹操麾下的得力大将,“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曹仁在城中坚守,关羽率军重重围困,打
-
6寻找一本三国小说,男女主是学生情侣,在上学途中意外来到三国,并且还分隔两地,女主在魏国,男主好像是在蜀国,男女主名字都不知道,时间太长了,书名也忘记了,最后大结局也忘记了,只记得一点,就是男主带兵攻下了魏国,两人又在一起了,希望万能的友友能帮助一把
-
228
-
5说单纯许攸告密,不是那曹操那边袁绍的奸细不是一堆,怎没看到你袁绍用上呢。再比如之前的讨董联军和后面的苍亭之战都可以证明袁绍实力不行。
-
20
-
2鲁肃传:刘晔邀鲁肃投奔郑宝,鲁肃安葬祖母后临行前找周瑜辞行,时孙策已遇刺身亡,周瑜挽留并将鲁肃介绍给孙权。 刘晔传:郑宝欲拉拢刘晔,刘晔不愿躲着郑宝,曹操遣使到扬州,刘晔与之会面,后杀郑宝得其部将,交予刘勋,刘勋被孙策击败后,刘晔投奔曹操。 这两段时间线对不上啊,而且刘晔不从郑宝却写信邀鲁肃投奔郑宝。
-
0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SCU)地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 ,于1900年由基督教浸礼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核准东吴大学在国民政府注册立案。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此后八年东吴大学辗转迁徙各地,两校区或各自迁校或与他校联合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东吴
-
66感觉大家喜欢曹魏多少还是因为曹操喜欢的 喜欢东吴多少还是因为喜欢孙策孙权喜欢的,或者大部分喜欢其他人的也会对孙权爱屋及乌 反而是其实互联网以外的地方大家都是喜欢关羽诸葛亮没谁喜欢刘备 事实上我真没看到过喜欢周瑜陆逊讨厌孙权的,倒是喜欢诸葛亮讨厌刘备的反而各种地方都看到不少了()
-
129刘备给假节钺,两种情况关羽打的好和关羽被暴揍。你选哪个。 第二刘备集团的军事行动大方针是刘备集团制定还是关羽想咋搞就咋搞。 关羽在的时候江陵城被加固了,而且关羽是顺流而下。关羽有没有重视江铃?糜芳为什么打都不打直接投降?如果是糜芳打了打输了确实怪关羽。打都没打直接投了。这也怪关羽? 如果是糜芳被擒都能说明主观是关羽调人导致糜芳守不住江陵。郝昭吴国的朱然守城都能守好久,关羽绝对能赶回来。 所以把糜芳投降
-
12
-
0三国末期吴国建平太守,貌似是晋灭吴之战中为数不多把地盘守好的人,一直撑到战争结束才投降。王濬久攻不克后选择绕过绕过直接攻击下游的丹阳西陵。